俄罗斯最富有的贵族娶女奴为妻,遭遇全社会冷落

五色有翼 2024-03-20 07:05:53

俄罗斯文学系列讲座 第二讲

贺捷新 撰文

圣彼得堡

在俄罗斯,最悠久的都城是基辅,13世纪蒙古人首先突袭的就是罗斯基辅公国,然后皇都莫斯科,新都圣彼得堡。

1703年初春的一个早上,沙皇彼得只带了十来个随从,骑马来到涅瓦河流入波罗地海的入海口,一片湿洼之地。沙皇彼得下了马,解下佩刀割下两块泥炭,在滩涂上摆了个十字形,说:“这里应当建一座城。”可孰知于此建一城,乃违背自然法则!沼泽与海面持平,掘地一尺即出水,低洼潮湿,不宜人居。彼得大帝每年动用25万工人和苦役犯大兴土木,凭恃庞大的海上运输力从意、德等国运来石块沙土等建筑材料,把广袤沼泽地生生抬高三米。建筑师艺术家全来自欧洲,圣彼得堡城市建筑是把欧洲所有名城之精粹建筑一一复制过来,这座欧式新俄都比任何欧洲城市都要规模宏大布局开阔而气势非凡。

圣彼得堡不只是一座城市,它是影响深远的乌托邦工程,目的是从文化上将俄人塑成欧洲人。陀思妥耶夫斯基称其为“世界上最抽象和最有意味的城市。”圣彼得堡文化即为否定中世纪莫斯科文化。须将莫斯科昔日俄国黑暗落后风俗抛弃,以一欧化俄人跨进西方进步和启蒙的现代社会。彼得向荷兰学习造船,向伦敦学习建造天台、兵工厂制造大炮,建一支仿效荷英的海军,彼得堡即一入海口,由波罗的海通过一狭窄海峡进入黑海再进入地中海欧洲,其黑海舰队至今是俄最伟大的海军。

圣彼得堡的夏天

一个故事,发生在这个新旧交替的时代背景中,其爱情悲剧怎么可能不染上时代的颜色和意蕴呢?

在俄罗斯彼得大帝、叶卡捷琳娜女皇时期,俄国贵族以舍列梅捷夫家族最为显赫,财力富可敌国,社会影响如日中天。而舍列梅捷夫伯爵与其女奴普拉斯科维亚的爱情故事,却为这个家族演奏了一曲悲凉的换歌。

彼得大帝青铜骑士像。艾蒂安•法尔内设计,1782年

叶卡捷琳娜二世(1962-1792年在位)

舍列梅捷夫宫建在彼得堡丰坦卡河畔,市民叫它喷泉宫,它早已成为彼得堡传统一个传奇象征。1926年至1952年女诗人安娜•阿赫玛托娃不时住宫侧公寓,喷泉宫成了女诗人毕生内心珍存和精神寄寓——一个自己与伟大心灵共处之地。普希金、克雷洛夫、丘特切夫和茹科夫斯基都曾住在这里。阿赫玛托娃为之叹息——

对于这所辉煌的房子,

我没有特别的要求,

但事实却是我几乎一生都是作为一名穷人住在喷泉宫……

那著名的屋顶之下。

我赤条条来,

又赤条条离开……

《安娜•阿赫玛托娃的肖像》,内森•奥特曼画,1914年

舍列梅捷夫家族拥有土地80万公顷,在册农奴愈20万,未在册农奴100万。1788年彼得•舍列梅捷夫去世时,拥有广袤土地的舍家族已是世界上最大的地主。时俄国旧贵族称“波雅尔”,之后为彼得大帝开疆辟土的新贵族则称“军功贵族”。若说鲍里斯•舍列梅捷夫是俄国最后一名传统波雅尔,那其子彼得•舍列梅捷夫就是第一位最显赫的俄欧式绅士。

莫斯科城历史更悠久是俄国传统旧皇都,而彼得堡是彼得大帝亲手规划,在潮湿低洼的海滨,以举国之力建造的宏阔壮丽的欧式新皇都——没有什么比建造一座欧式宫殿,更能清楚地显示贵族从莫斯科公国波雅尔向俄罗斯新贵族的转变。在宫殿上接天穹大屋顶下,俄国全方位融入欧洲文化艺术。贵族们在沙龙和舞厅热衷于表演欧式仪态和教养,这些在《战争与和平》和《安娜•卡列尼娜》中,列夫•托尔斯泰予以精确写实,或斜着眼角给予揶揄。当然同时贵族宫殿不仅是一种建筑或社交场合,更是一种文明力量,是从俄文化沙漠冲向欧洲,又冲荡回来的一条浩大的伏尔加河。而彼得堡的建筑、绘画和藏书,农奴乐团和歌剧,风景如画庄园农场,都作为一种文化实体在启蒙俄罗斯公众——宫殿,即彼得堡本身,它折射出了俄罗斯的闪光和意义。

舍列梅捷夫宫殿的演员和各类人才尽数出于农奴。舍列梅捷夫家的20万农奴中,每年会有几百个农奴被送往国外或在宫中受训,成为建筑师、雕刻家、工匠、园艺师、舞台技师和演员、歌手和音乐家。农奴一旦步入艺术即馨芸儿,处境亦复杂微妙,会得到主人推崇奖励,如待遇最高的是顶级厨师和歌手。

18世纪90年代舍列梅捷夫宫里的厨师年薪850卢布,是英国贵族家同行年薪4倍。最优秀的歌剧演唱家年薪1500卢布,但掌管喷泉宫艺术事务总管阿古诺夫年薪仅40卢布。农奴艺术家地位高于其他仆人,他们以自由艺术家身份为宫廷教堂工作赚取佣金,但还是农奴身份,主人的财产,一样会挨主人皮鞭。

Snow Maiden And Lel ,作者尼古拉斯·洛里奇(Nicholas Roerich)于1921年创作的一幅农奴演出剧照的画作

但是,舍列梅捷夫伯爵却爱上了一位唱歌的女奴。

阿尔古诺夫曾创作一肖像画:一美丽女奴,美貌端庄,神色忧郁,围一条红披肩。颈上是闪闪发光的相片儿吊坠。

她就是女奴出身的非凡歌唱家普拉斯科维亚,后来的舍列梅捷夫伯爵夫人。画家在画肖像时,伯爵和女奴的秘密婚姻还瞒着公众和宫廷,其画作预见了一种人生悲剧。这是一场漫长深刻爱情,因其悲怆所以动人。一女奴,艺术天分异,备受困境,与中可见整个社会的道德成见。

舍列梅捷夫伯爵年轻时跟所有贵族青年一样,喜欢打猎和追求年轻女孩儿。直到1788年伯爵之父去世他开始管理家族庄园才收心。年轻的舍列梅捷夫伯爵声称对农奴女孩拥有特权。

1784年夏天一傍晚普拉斯科维亚赶着牛走到河边儿,几条恶狗扑上来撕咬,恰遇伯爵骑马打猎归来,急忙把狗喝住。老爷走近女孩对她说,听说你父亲打算把你嫁给一个护林人,有这事儿吗。

时年普氏16岁,她回答说,是的,伯爵。

伯爵说,我要禁止这场婚姻,这不是你的命运,今天你是农民,但明天你会成为一位夫人。

说完,伯爵骑马走了。

将女奴收房,在18、19世纪早期很普遍,讽刺的是在俄贵族中这被视为一种欧洲礼仪和文明标志。

普拉斯科维亚出生即农奴,她父亲祖父皆农奴铁匠。当时普拉斯科维亚的美貌和嗓音已木秀于林,舍列梅杰夫聘请俄顶尖艺术家教她演唱,她很好地掌握了用意大利和法语演唱歌剧。1779年普拉斯科维亚17岁,在俄首次登台首演,扮演一女仆。不到一年她就在《殖民地》担纲女一号主演琳达。从此女主角非她莫属。普氏天生一副唱女高音的好嗓子,吐字清晰,音域明亮宽广。

俄罗斯传统歌剧

歌剧《阿纽塔》

1790年代初,普拉斯科维亚已经成为舍列梅杰夫伯爵未公开的妻子,吸引他的不再仅仅是肉体的愉悦,如他所说还包括她美丽的心灵。

之后十年里,伯爵在他的爱情和他的崇高社会地位之间痛苦徘徊。他觉得不娶普拉斯科维亚是不道德的,但贵族的身份与傲气却不允许他这么做。在18世纪注重身份的俄罗斯贵族阶层中,和农奴结婚是一件极为罕见的事情。尤其对他这样一个显赫权贵来说,是无法想象的,如果他娶了普氏,他们生下来的孩子是不是合法继承人都无法确定。 

1749年伏尔泰写了歌剧《纳尼娜》。男主角阿尔本伯爵爱上其监护人,他被迫在自己真实感情和社会习俗之间做出选择,社会习俗禁止他与地位卑微的女孩结婚,最终他选择了爱情。

伯爵把纳尼娜这个角色给了普拉斯科维亚,剧情如同二人生活写照。二人的秘密情人关系使伯爵渐入窘境,头几年她仍和其他农奴一起住在库斯科沃,可纸包不住火,同伴忌妒她对她恶语相向。家人觉得从这种关系中获利不丰而诅咒她。

伯爵难以忍受现实,他动摇了,你想他会向她解释什么?他必须得家庭尽责啊,不得不娶一地位相当的女子啊。普拉斯科维亚能怎么样?她唯百般压抑内心痛苦折磨,静静地听着,只有等他离开才任泪水潸然。后来伯爵在主宅附近造一栋木房子,好秘密造访她。她独居木屋,除了剧院教堂她哪儿都不能去谁都不许见,靠大提琴和针线活儿消磨时间。农奴的流言蜚语仍像黄蜂一样嗡蝇不已,有人不时会来窥探木屋,对女奴新娘风言风语。

这样普拉斯科维亚仍然身陷困境——农奴憎恨她,社会唾弃她,但她凭着坚强性格维持自己的尊严。她出演的是伟大悲剧的女主角——普拉斯科维亚与社会习俗之间有了一种互为象征的意味。

1797年4月保罗一世登基并驾临奥斯坦基诺,舍列梅捷夫剧院为新皇上演歌剧《萨姆奈特人的婚姻》。伊琳娜由普氏扮演。歌剧大意是:在萨姆纳特人部落,女子被禁止向男子表示爱情,伊莉娜却公开宣告她对武士帕尔梅诺夫的爱慕之情。伊琳娜遭到萨姆奈特酋长严厉谴责,把她逐出部落。伊琳娜乔装入伍,在帕尔梅诺与罗马人的战斗中,萨姆奈特酋长被一士兵拯救。部队凯旋,酋长下令寻找救命恩人,查明不知名士兵即伊琳娜。武士帕尔梅诺为之动容,他打破习俗,宣布自己爱伊莉娜——结局花好圆圆。

可现实中,这却是普拉斯科维亚最后一次登台。

彼得伯爵是保罗一世的儿时玩伴,伯爵在米利纳亚大街的房子里长大,他家离东宫仅一箭之遥。

彼得年长保罗三岁,二人相处甚洽。1782年保罗尚未登基时,伯爵曾陪伴皇太子保罗夫妇微服出游。保罗性情暴躁、严厉,与贵族疏远,而伯爵是例外。

1796年保罗登基即任命舍列梅捷夫伯爵为高级内臣,掌管宫廷。可伯爵觉得政治味同嚼蜡,他唯崇尚传统旧都莫斯科和艺术。伯爵别无选择,迁居彼得堡喷泉宫。时普拉斯科维亚的病第一次发作严重肺结核。她只得告别舞台,住在喷泉宫一个私密房间,同时谣言甚嚣尘上——一个农奴女孩儿住在宫殿。

偏见虚荣使贵族失望愤怒,认为伯爵辜负了上流社会,居然和农奴像夫妻一样生活,这是不能容忍的背叛。且当时叶卡捷琳娜二世撮合彼得伯爵和其孙女女大公亚历山德拉,伯爵拒绝了。上流社会容不下他,舍列梅捷夫家族与他断绝关系。他陷入财产继承纷争。喷泉宫接待大厅一片萧然,仅剩几位儿时友如谢尔巴托夫公爵和一些艺术家、诗人、建筑师等,保罗一世亦在其中。

沙皇好几次隐瞒身份从喷泉宫后门溜进来探望生病的伯爵,来听普氏唱歌。在喷泉宫一次小型音乐会上,保罗为普氏的演唱倾倒,摘下手上一枚钻戒赠她,即阿尔古诺夫画像上的戴的那枚。伯爵下决心藐视社会习俗,娶普拉斯科维亚为合法妻子,伯爵见识高于一般贵族社会——在社会习俗中,我们都是被一锅烩了的咸鱼,“咕嘟咕嘟咕嘟”亦复何言!唯伯爵勇敢非凡地跳出了窠臼,这就是乐于今天来讲他的爱情的全部文学意义。

舍列梅捷夫宫也被称为喷泉宫,无论整体还是局部,处处华美

1801年伯爵给了女奴妻子以自由身,10月6日在莫斯科郊外波瓦斯卡亚一处乡村教堂秘密举行结婚仪式。婚事悄无声息,见证人只有几位密友和仆人。结婚证书一直秘藏于教堂教区档案,直到一百年后1905年才被发现。一年后德米特里出生,由于生产普氏身体愈虚弱又肺病发作,挣扎三周撒手人寰。六年后伯爵悲痛未曾消减,他在写给儿子的遗嘱中回顾了妻子之死:

你的母亲很容易就怀上了你,这应该是一个好的开始;她会毫无痛苦地将你带到这个世界来。她的身体也不会因为生产而变得虚弱,而我作为父亲将获得至高的喜悦。但是,我最亲爱的儿子,你必须知道,我还没有来得及感受这种快乐,你的母亲就被病魔击倒,她的死使我瞬间由天堂掉入地狱。我向上帝奉上最迫切的祈祷,希望能挽回她的生命。我召集了专家和医生,希望能让她恢复健康。但第一个到来的医生无视我一再的请求,冷血地拒绝提供帮助。她性命危在旦夕,其他人竭尽所能用尽了各种办法,但都回天无力。痛苦悲伤几乎使我随她而去。

在伯爵生命最绝望时刻,整个彼得堡上流社会都抛弃了他。他公布了普拉斯科维亚死讯,准备丧礼,根据东正教传统留时间让客人在盖棺前来喷泉宫瞻仰她遗容,来人寥寥,习俗停棺三天只得缩短为五个小时。少数送葬人全程参加丧礼,护送灵柩从喷泉宫到亚历山大•涅夫斯基修道院,她葬在伯爵父亲旁边。在场的有普的密友,农奴演员和喷泉宫几个仆人,伯爵几位朋友,是她人生最后几年唯一接触的人。皇室没人来,古老家族里也没人来,最让人震惊的舍列梅捷夫家族也没有一个人来。

《红色披肩的伯爵夫人》 1802年。正怀孕的普拉斯科维亚,她手上的那枚钻戒,就是沙皇的赏赐

舍列梅捷夫伯爵

伯爵伤透的心,六年后仍如此苦涩:“当我的妻子死去,我极度绝望时没人来安慰,没人来分担我的哀愁。我体会到了人间的残酷。当她的遗体下葬时,那些自称我朋友的人,没有任何人对这件悲伤的事情表现出一丝一毫的感情,或者是履行一名基督教徒的护灵责任。”极度悲伤的伯爵辞去了宫廷职务,背离上流社会回到乡下。

为了纪念妻子,他晚年献身于宗教研究和慈善事业。他这样做是想要对普拉斯科维亚所属的农奴阶层作出补偿。他解放了最喜爱的几十个农奴,花费大量金钱建造乡村学校、医院,建立护理孤儿的信托基金。资助修道院,使其可以在农作物欠收时分给农民粮食。他降低农奴的赋税——这些宏大计划均以普氏的名义实施。

1803年伯爵在莫斯科郊外建立了一座救济院即舍列梅捷夫医院,时为俄罗斯帝国最大的公立医院,拥有男女病房各16间。

他写道:“我妻子的死使我震惊不已,只有全副身心投入,完成她关心穷人和病人的遗愿,这样才能使我安心。”很多年来悲伤的伯爵都会微服离开喷泉宫,走到彼得堡大街上向穷人发钱。伯爵死于1809年,他是全俄罗斯最富有最孤独的贵族。他写给儿子遗嘱中他几乎彻底拒斥了自己一生成就所体现的文明—— 

我对稀有物质的爱好和热情,不过是一种虚荣展示,就像我希望用人们从未见过或者听过的东西来吸引他们注意一样。我已经意识到这种一时的辉煌只能带来瞬间的满足感,然后就会从我同时代的人的眼前消失,它在心理上几乎没有留下一点烙印,这一切到底是为了什么?

关于作者

贺捷新,中学语文高级教师,河师大客座教授、开图讲坛特聘教授、开封电视台《书香汴梁》读书栏目嘉宾、开封文史研究员,2021年国家级百姓学习之星。自由写作者,著有长篇纪实散文集《西北有浮云》《载沉载浮》两部,和散文集《原花》等四部。长期在各报刊,公众号发表作品。

0 阅读:0

五色有翼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