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无法忽视身体的疾病,肉体的一点疼痛都是要找到原因并尽快解决的。但心灵的疾病呢?你的心感到安宁舒适吗?有没有某个时刻,它莫名的难受,让你辗转反侧、郁郁寡欢?
如果你想尝试去触摸这颗脆弱的心,那么请看一看《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医生》吧。
蛤蟆先生原本是个e人,爱说爱笑又爱闹,突然有一天,他抑郁了,朋友们非常担心他,带他去看心理医生。在咨询师苍鹭的帮助下,蛤蟆得到了疗愈,重新找到了快乐的自己。
这本书很短,前面做了一点故事铺垫,后面是蛤蟆先生的10次心理咨询,简单明了,循序渐进,可读性很强。整本书读下来,感觉像是跟随蛤蟆先生一起看了一次心理医生,对自己的心灵也是一次安抚疗愈。
当然,真正的抑郁症几乎是不可能通过简单的10次心理咨询就痊愈的,这一点毋庸置疑,这也是这本书被诟病的一个地方,但这只是一本指导书而已,其中的心理学知识是没有错的,这也就足够了,不必过分苛责、苛求完美。
在我看来,这本书的重要意义并不是其现实性,而是其指引性。我们时常会感到情绪的捉摸不定,但其实情绪也是客观存在的,也是有迹可循的,也是可以追根溯源的。这本书像是为我们揭开了一角,让我们得以窥见情绪的真相,从而更好地理解自己的情绪,更稳妥地面对自己的情绪。
蛤蟆先生的抑郁根源来自于得不到关爱的童年。精神病学家、个体心理学的创始人阿尔弗雷德·阿德勒有句名言——幸运的人一生都在被童年治愈,不幸的人一生都在治愈童年。童年对于一个人来说太重要了,如果说人生是一幅画,那么童年就是这幅画上的第一笔,也许这一笔不足以定型这幅画,但其影响是不能抹杀的。
尽管这些年“原生家庭”这个词都被用烂了,但不得不承认,很多事情确实是来自童年的阴影。这其实也很好理解,因为我们都是通过习得成长的,在我们一无所知的时候,原生家庭就是我们习得的唯一来源,它给了我们什么,不仅影响我们的情绪,更会影响我们的思维模式,影响我们如何看待世界和自己。
我们对世界的看法是在人生的最初阶段形成的,这便是我们的人生坐标(我是怎么看自己的?我好吗?我是怎么看别人的?他们好吗?)。一旦我们设定了自己的人生坐标,就会在之后的岁月里不断确认和支持这些信念和预期。很多人无法改变的固执和偏见,都可能来自这最初的人生坐标,都只是一种惯性的自证行为。
《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医生》里说:“人们太容易让重要的事件就这么过去,忘记关注或为它们庆祝,也许是因为我们通常都只在事后才明白它们有多重要。”
人生看似漫长,其实短暂得很多事都来不及。没玩够呢就长大了,没好好享受青春年华就老了,没怎么安度晚年就病了挂了,都是常事。在万事匆匆而过中,情绪是最容易被忽视的东西。今日的狂欢或悲痛,明日似乎就不重要了。我们妄想自己的强大,忽视了自身的脆弱。这让每个人心底都有一些淤积的过去,永远过不去。
或许,我们空空的来,就是要来承载这些无法过去的记忆的,它们是生存的痛感,也是生命的佐证。不必刻意躲避那些难过悲伤的情绪,它原本就是生命姹紫嫣红的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