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部古偶毁口碑?张晚意为何宁当"面瘫"也不演正剧?

鲸落观世界 2025-03-16 15:11:36

最近热播的《似锦》再次将张晚意推上风口浪尖。明明靠着《觉醒年代》里的陈延年斩获无数好评,如今却在古偶剧里演成了"AI换脸式面瘫"。观众纳闷:这位实力派演员为何非要往古偶流水线上撞?

回顾张晚意的古偶之路,《长相思》里的高冷玱玹被嘲"五官僵化",《柳舟记》的喜剧尝试更是演成"灾难现场"。最讽刺的是《锦绣安宁》,他饰演的男主人设自带"钞能力",可观众只记住了他机械式的甩头杀。

最绝的是《似锦》,网友截图对比发现——四部剧的造型轮廓相似度高达80%,连"微笑时嘴角上翘15度"的动作都成了模板。

谁能想到,这位被央媒点名表扬的"青年演员标杆",竟也会陷入流量怪圈?《觉醒年代》爆火后,他尝试过都市剧、年代剧,但始终未能复制正剧热度。

眼看着肖战、王一博靠古偶跻身顶流,团队或许算过这笔账:参演S+古偶项目能带来千万级流量曝光,而正剧动辄两三年的制作周期太过冒险。就像他在采访中说的:"希望通过角色被人看到",却没料到反被角色困住。

平台方的"流量密码"才是幕后推手。某影视公司制片人透露:"现在古偶项目只要挂流量演员,招商成功率能提升60%。

张晚意的困境折射出行业畸形生态——资本需要快速变现的"标准化产品",演技反而成了次要考量。就像《柳舟记》导演吐槽的:"给他喜剧剧本,他却端着正剧架子,活像AI没调试好参数。

对比同期演员的转型路径更能看清症结。朱一龙靠《人生大事》证明:真正的好演员敢于跳出舒适圈。张晚意并非没有机会,年初试水的扫黑题材剧《深渊》就收获业内好评。与其在古偶赛道重复造轮子,不如深耕现实题材积累口碑。毕竟观众不是傻子,就像《觉醒年代》弹幕说的:"这样的好演员,值得更好的故事。

流量时代最残酷的真相是:观众会为情怀买单一次,但不会永远为套路买单。张晚意的困境何尝不是整个行业的缩影?当资本开始用算法批量生产"古偶AI",我们失去的不仅是演员的个人特质,更是影视创作的多样性。好在还有《漫长的季节》这样的作品提醒我们——真正的演技,永远藏在人物的褶皱里。

0 阅读: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