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工”干不过“演员”?普京的一世英名可能会毁在泽连斯基手中

又柔聊国际 2023-05-06 21:02:01

泽连斯基是2019年5月20日正式就任乌克兰总统的。而在同年6月份的圣彼得堡国际经济论坛上,普京在回答记者关于“是否会与泽连斯基会见”的提问时,顺带着简单评价了素未谋面的乌克兰这位新总统。

普京当时对记者说:“我不了解这个人,但我希望我们能够在某个时候相互了解”。不过,尽管素未谋面,尽管无从了解,但普京仍然忍不住简单评价了泽连斯基这位“政治小白”。

普京在评价泽连斯基时,没有否认其演艺事业上的才华和天赋,但其中的一段话却暗含对泽连斯基在政治能力上的“不屑”。普京当时说:“扮演某人是一回事,而实际上做则是另外一回事。”

显而易见,普京也与普通人的思维和观点差不多,那就是习惯于“先入为主”。基于对泽连斯基“演员出身”的惯性思维,不认为没有过哪怕一天从政经验的泽连斯基能够驾驭政治。

从普京的言外之意中足以说明,普京当时没有意识这位“政治菜鸟”会成为其政治生涯中最难缠的那个“小鬼”。更是做梦也不会想到,他的“一世英名”极有可能会毁在这位喜剧演员的“二次创作”中。

同一个角色,为什么有的人能够演得鲜活、生动,而有的人却演得呆板、晦涩?区别就在于“二次创作”的能力和天赋。这也就是为什么一些人能够迅速成为名演员,而有些人倾其一生也只能是个普通演员的根本原因。因为,经典属于“第二次创作。”

以今日之情形来看,泽连斯基显然具有跨界“第二次创作”的天赋和能力。而这显然被包括叱咤国际风云几十年的普京在内的很多人忽略和轻视了。这对普通人来说,自然是无关紧要。但对于普京这个泽连斯基的“对手”而言,极有可能就是一世英名的“滑铁卢”。

当然,普京有理由看不起泽连斯基这个政治上的“小白”和“菜鸟”。比如,普京正式入职克格勃圣彼得堡机构的那一年(1978年),恰好是泽连斯基出生的年份。也就是说,普京的从政(克格勃与政治密不可分)时间甚至大于泽连斯基的年龄。

按照舆论场上一些网友的说法,若论政治,泽连斯基连给普京提鞋的资格都不够。然而,恰恰是这个没有“提鞋”资格的“菜鸟”成为了普京博弈世界政治,乃至人生道路上的“绊脚石”。因为,恰恰是此人让普京连连出现“战略误判”,直接导致现在的普京焦头烂额、进退失据和骑虎难下。

直白地说,泽连斯基的政治仕途属于“一步登天”模式,即正式踏上政坛的第一天就成为了乌克兰总统。而这个乌克兰“政坛天花板”,则是很多人倾其一生都未必能够达到的高度。因为,在泽连斯基之前,从苏联解体中独立后乌克兰仅仅只有过五位总统。

实话实说,泽连斯基之所以能够创造“黑天鹅事件”,之所以“出道就是经典”,无疑是机缘巧合。总结起来有三个机缘,一是那时的乌克兰贪腐严重和寡头政治盛行,乌克兰人民对此已经深恶痛绝。二是泽连斯基恰巧主演了一个小人物在机缘巧合中成为乌克兰总统的反腐大剧《人民公仆》。三是尽管泽连斯基是个政治上的“小白”,但他却是乌克兰的“名人”,其演艺事业和知名度颇似“本山大叔”。

据报道,尽管泽连斯基在从政前与普京没有过直接接触,但普京却见过节目中和舞台上的泽连斯基。一个在舞台上蹦蹦跳跳,说话就是“逗乐”的年轻人自然难入“政治大咖”普京的法眼。

不过,一个人的“政治天赋”与他的“职业”并没有必然的逻辑关系。历史上这样的例子可以说是不胜枚举,比如美国就出现过“演员总统”、“鞋匠总统”、“测绘员总统”等平民出身的总统。显而易见,里根、华盛顿、林肯等人的政治智慧和历史功绩均可圈可点。

然而,尽管大家都知道“出身”和“职业”与是否具有“政治智慧”无关,但人们仍然习惯于以此揣测一个人是否能够在政治上担当重任。这种“先入为主”的思维方式难免会忽略和轻视一些不明显,却又确实存在的“天赋”。结果自然是战略性被动。

自掌控俄罗斯以来,普京先后与库奇马、尤先科、亚努科维奇、波罗申科和泽连斯基五位乌克兰总统打过交道。从俄乌博弈的情况来看,普京在与前四位乌克兰总统的较量中,基本都占据着优势。而唯独在与泽连斯基的较量中,普京“大开大合”的博弈方式失灵了,反而在泽连斯基的“紧逼”下,接连出现战略性失误。乃至不得不冒着“世界大战”和道义上的风险,与一个本来不屑一顾的人硬碰硬

偶然中往往蕴含着必然因素。比如说,如果过于在意泽连斯基的“演员”职业,关注点就会不由自主地集中在蹦蹦跳跳和逗乐的言辞上。也就出现了当泽连斯基一脸严肃,对国际事务侃侃而谈,在国际博弈中驾轻就熟时,很多人会“诧异”的现象。原因就在于忽略了泽连斯基选择演员作为职业前的学识和社会认知,以及可能存在的“政治天赋”。

泽连斯基是有着爱学习传统的犹太人,他毕业于基辅国立经济大学法学院,毕业后还做过两个月的实习律师。选择演艺事业后,他不仅是个演员,他还是个创作者。此外,他还创建和领导着自己的文化产业公司。

试想,如果没有才华、没有社会思想,没有管理能力,泽连斯基的事业能够成功吗?显而易见,尽管没有从政经历,但他未必没有自己的政治理念、政治手腕和政治谋略。不得不说,普京忽视了这一点,也低估了泽连斯基的政治能力。

如果有人问,局势发展到现在谁最后悔这场战争的话,几乎可以肯定,非普京莫属。因为,不管是战场形态还是国际博弈走向,均大大出乎普京的预料。直白地说,如果俄罗斯最终不能在乌克兰战场上获胜,或不能在土地这个“实惠”问题上有所斩获,那么,普京几十年来在俄罗斯国内和国际上树立的睿智而又威猛的“光辉形象”将不复存在,其在俄罗斯的历史地位亦将大打折扣。

有分析认为,泽连斯基的执政和博弈风格是软中带硬、知轻重缓急,尤其不缺乏勇气。而这些特点无疑使普京此前的“光辉形象”被衬托的逊色不少。因此,曾有人戏评说:一场俄乌战争使“硬汉”变成了“演员”,而演员则变成了“硬汉”。

普京的“睿智”一直都在舆论场上被“津津乐道”。但是,如果一个睿智之人不得不采取硬碰硬的模式,战场态势无法解读对“特别军事行动”的这个名称,一个世界性大国领导人被“通缉”,一个过去每出访、每参加国际活动均能得到花团簇拥的世界级领袖人物,现如今却不得不谨慎出访,甚至被举办国际活动的东道主私下“善意”劝说:“最好不要亲自与会”。这显然不能被解读为战略上取得了胜利。

反观泽连斯基,尽管“被逃跑”了很多次,但在基辅随时都有可能沦陷时,他选择了留下,甚至是很长时间未曾踏出乌克兰国门半步。而后来,他去美国访问回来了,去英国访问回来,去法国、欧盟和北约总部也回来了,直接将“逃跑论”击个粉碎。

日前,“逃跑论”再次在舆论场上泛起。原因是2架无人机袭击克里姆林宫屋顶与泽连斯基出访芬兰并会见北欧五国领导人的时间节点“重合”了。于是,在梅德韦杰夫发出要对泽连斯基进行“物理消灭”的言论后,舆论场上出现了泽连斯基“不敢回来”的说法。果真如此吗?

其实,在日前的这场风波中,有两个值得思考的问题。一是普京的出访越来谨慎、次数越来越少与泽连斯基出访频率越来越高意味着什么呢?直白地说,这似乎意味着乌克兰战场的内外态势可能正在悄然“易势”。也就是说,俄罗斯获胜、普京全身而退的可能性正在减小。

二是泽连斯基对“无人机袭击克宫”事件及“暗杀普京”说法的回应耐人寻味。“无人机袭击”事件发生后,面对俄罗斯的指责,正在芬兰访问的泽连斯基回应称,乌克兰没有袭击普京,“我们把他留给国际刑事法院”。显而易见,可谓是“杀人诛心”。

俗话说“阎王好见,小鬼难缠”。在几十年的国际博弈中,普京耗走了克林顿、小布什、奥巴马和特朗普等四位美国总统,且均没有在普京身上占到便宜。然而,“特工”出身的普京在遇到“演员”出身的泽连斯基这个“难缠的小鬼”后,特别是在拜登和泽连斯基这“一老一少”的配合下,普京的章法似乎有些“乱”。也许,这就是普京的“宿命”。

1 阅读:27

又柔聊国际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