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6年,方忠义第一次来到粟裕家做保姆时,心情十分紧张,怎么也没想到自己竟然会被选中为大将粟裕的家服务。那时的她只是一位普通的农村妇女,来自安徽桐城,手脚利索、干活勤快,深受十里八乡人家的称赞。然而,当她得知自己的雇主竟是新中国的开国大将粟裕时,内心的敬畏之情油然而生。这个名震中外的将军,让她不禁疑惑:为何自己这样一位普通农妇,能为如此重要的家庭效劳?
方忠义的勤劳和朴实无疑是她被选中的重要原因。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她的家务能力在当地小有名气,而一位中间人看中了她的朴素、踏实,于是向粟裕家推荐了她。那时,方忠义并不知道自己即将踏入的家庭如此重要。她只觉得这份在北京的工作,报酬不错,条件好,且要求格外严谨——她在上岗前甚至经历了审查和培训,这让她感到自己所去的地方绝非寻常。
初到北京时,方忠义见到了粟裕。让她感到意外的是,这位大将竟然如此平易近人。第一次见面,粟裕便询问她是否吃过饭,关心她的生活起居,还让厨房为她准备了一碗热气腾腾的面条。这一举动,让方忠义倍感温暖,也更加坚定了自己在这里勤恳做事的决心。
很快,方忠义便知道了粟裕的身份。这位以卓越战绩闻名的将军,从南昌起义到湘南起义,从红军战士到司令员,屡次指挥作战,屡建奇功。尤其在淮海战役中,粟裕的指挥才华得到了毛主席的高度评价,被称为“一等功臣”。方忠义心中明白,自己所侍奉的这位主人,肩负了中国革命的重要使命,绝非普通人。她对粟裕及其家人的尊敬与日俱增,工作也更加细心谨慎。
尽管粟裕身居高位,家庭生活却格外简朴。方忠义发现,这位大将军的生活方式与他在战场上的辉煌形象截然不同。他不仅自己节俭,还要求家中不浪费粮食。每当餐桌上有剩饭剩菜,粟裕总是嘱咐方忠义将其收好,下一顿再热一下吃。方忠义看着将军穿着的那件已经磨损得领口发白的衣服,不禁心生感慨。作为一位高级将领,粟裕并没有过奢华的生活,而是一直保持着与普通百姓无异的简朴作风。
在粟裕家中,方忠义虽然名义上是保姆,实际上她早已融入这个家庭,成为其中一员。粟裕夫妇待她如亲人般,家庭中的日常琐事,她都尽心尽力地处理,照顾孩子、料理家务,毫不懈怠。特别是粟裕的女儿粟惠宁,从五岁起就由方忠义照料长大,粟惠宁对她有着深厚的感情。在她看来,方忠义不仅仅是家庭的一名帮手,更是她的“第二个母亲”。
岁月如梭,方忠义在粟裕家服务了二十多年,默默无闻地奉献着。即使到了晚年,方忠义依然深受粟裕一家的关爱。粟裕去世时,方忠义感到无比痛心,回忆起粟裕病重时点名要喝她做的汤,却最终没能喝上一口的那一刻,她的眼泪总是忍不住流下来。
在她退休后,粟裕的妻子极力挽留她,希望她能继续留在家中,帮助照顾孩子们。方忠义此时已成为国家退休干部,生活有了保障,但粟裕一家人对她的情感让她难以拒绝。最终,她选择留下,继续照顾这个与她已融为一体的家庭。
粟裕的孙子陈正国也把方忠义当作家中的重要成员。他们对方忠义的感激之情,从未因时光流逝而减弱。2014年,方忠义迎来了她的百岁寿辰,陈正国带着家人前来为她庆祝,这让方忠义深感欣慰。她的一生,虽然经历了许多劳苦,最终得到了这样一份温暖的回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