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座伊始,何云波介绍了他新出版的散文集《湘水长长何处是故乡》:以湘江为纽带,把他对不同时期生活过的永州、长沙、湘潭三个地方写的游记、随笔有机地组合而成,全书分为永州八记、长沙城记、湘潭行记三辑,每辑8篇,共24篇文章。
清代学者王闿运写的名联“吾道南来,原是濂溪一脉;大江东去,无非湘水余波” 是长沙岳麓书院濂溪祠的楹联。何云波认为,湘江也贯穿起了湖湘的文脉与学脉。他结合自己的新作,着重讲解了湘江与湖湘文脉的关系和湘江与湖湘学脉的关系,梳理了湖湘文化的起源和发展脉络。
何云波说,屈贾的湖湘、柳宗元的永州、元结的浯溪、杜甫的长沙,潇湘令中国历代的迁客骚人梦绕魂牵。
从周敦颐到胡安国、张栻、王船山、曾国藩,从萍洲书院、船山书院、碧泉书院到岳麓书院,湖湘文化一脉相承,由涓涓细流成浩荡之势。
理学大家周敦颐以儒学为基础,融合佛和道,作《太极图说》和《爱莲说》,他所收弟子程颢、程颐将理学发扬光大,后来朱熹集大成,使理学成为显学。胡安国在碧泉书院创办学堂,后来他儿子胡宏继之,再传学张栻。“胡开潭学,朱张继响”。
始建于810年的石鼓书院,成为全国四大书院之一,韩愈、周敦颐、朱熹、张栻在此停留过。明清三大学者之一的思想家王夫之,晚年住在衡阳石船山。湖湘文化到王船山这里,已经开出满山的花朵。
据何云波分析,儒、佛、道共处一山——岳麓山,岳麓书院代表儒,麓山古寺代表佛,云麓宫代表道。湘乡的曾国藩,湘阴的左宗棠、郭嵩焘,浏阳的谭嗣同,长沙的黄兴,以及后来影响和推动中国巨大变革的伟大人物,都是在湘江流域长大,可谓“惟楚有材,于斯为盛。”
何云波说:“近代以来的湖南人才群体,多以湘江为纽带,构成了湖湘文化圈。”三湘四水留下了古代名人大家的传世诗文,这些诗文不断丰富着湖湘文化的内涵,使湖湘文脉与学脉如静水深流,把这片曾经的蛮荒之地滋养成了文化底蕴深厚的沃土。
何云波在讲座中,不时提出一些与湖湘文化有关的问题与现场读者互动,许多人争先恐后地回答,他再进行补充,现场气氛一度十分活跃。
何云波出生于永州新田,工作在长沙、湘潭,他故乡的小河入潇水、入耒水、入舂陵水、入靳江、入沩水、入浏阳河……最后汇入湘江。他的新书集中了他人生历程中的生动故事和所思所悟,每一个细节都渗透了故乡的小河水,都融汇了他对家乡的眷恋和对湖湘文化的热爱。在他的梳理和讲解中,湖湘文化的源与流在听众的心中渐渐清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