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中国防务博客的报道,中国天罡500公斤滑翔增程GPS制导炸弹以其独特的实用性脱颖而出,通过有效利用现有的庞大炸弹库存,显著提升了精确打击能力,有效缓解了对新型弹药的高需求。这款炸弹由中国国有企业北方工业公司匠心打造,其外观与性能与美国制造的AGM-154联合对峙武器(JSOW)颇为相似,且射程超越了联合对峙武器,圆误差概率(CEP)更是精确至小于15米,充分彰显了远程弹药的尖端实力。天罡炸弹是在中国滑翔炸弹研发历程的坚实基础上诞生的,这一历程可追溯至2006年推出的LS-6系列。
(天罡导弹重约 590 公斤,能够瞄准各种固定设施,包括通信枢纽、军事基地、导弹基地、桥梁、发电站和储存设施)
此番成就紧随成都飞机有限责任公司与沈阳飞机有限责任公司自主研发的第六代战斗机原型机——成-6与沈-6的成功试飞。这两款原型机均融合了顶尖的隐身技术、模块化设计以及旨在缩减雷达特征、提升操作灵活性的创新理念。这一系列进展无疑预示着,在美国持续推进其第六代战斗机计划下一代空中优势战斗机(NGAD)与F/A-XX战机的同时,中国在挑战美国空中霸主地位的征途上已迈出了坚实步伐。
天罡炸弹直径为377毫米,重量约为590公斤(误差范围±15公斤),搭载了先进的GPS制导系统,能够精准锁定包括通信枢纽、军事基地、导弹阵地、桥梁、发电站及存储设施在内的各类固定目标。测试数据表明,该炸弹在45米半径内能产生超过25千帕的超压,实现47平方米的静态破坏面积。其超长的射程使得部署平台能够远离众多防空系统的威胁范围,从而大幅提升任务执行期间的生存能力。
追溯中国滑翔炸弹的发展历程,LS-6系列无疑是其中的佼佼者,该系列由洛阳光电技术开发中心于2006年隆重推出。LS-6系列涵盖了多种重量的精确制导滑翔炸弹套件,包括50公斤、100公斤、250公斤及500公斤等规格。其中,500公斤级的LS-6在60米高度释放时,射程可达惊人的10,000米。天罡炸弹在继承LS-6系列精髓的同时,进一步提升了射程能力,并保持了与现有系统的完美兼容。
(“天罡”导弹的设计和用途与美国同类炸弹非常相似,尤其是 AGM-154 联合对峙武器)
将天罡炸弹与AGM-154联合对峙武器进行对比,不难发现其设计与用途与美国同类产品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由北方工业集团精心打造的天罡炸弹,航程超过80公里,圆误差概率小于15米,专为打击通信枢纽、军事基地等固定设施而设计。相比之下,雷神公司制造的AGM-154联合对峙武器则配备了GPS/惯性导航系统(INS)系统以及可选成像红外制导,低空释放时射程约为22公里,高空释放时则可达130公里。尽管标准联合直接攻击弹药在最佳条件下可实现28公里的射程,且CEP仅为5米,但天罡炸弹在续航里程上展现出了明显优势。不过,扩展范围的联合直接攻击弹药(联合直接攻击弹药-ER)通过加装机翼套件,将航程扩展至约80公里,从而缩小了与天罡的差距。
在全球范围内,滑翔炸弹及模块化制导套件因其能够显著提升非制导弹药的有效性而备受瞩目。美国的AGM-154联合对峙武器、俄罗斯的UMPK以及巴基斯坦的泰克比尔(Takbir)滑翔炸弹等系统,均通过提升准确性和作战范围,使发射平台能够远离防御空域,从而确保了更高的生存能力。这些升级不仅成本效益显著,而且通过先进的制导模块与空气动力学表面的结合,实现了现有炸弹的再利用,使其在现代战斗场景中展现出了非凡的效能。
滑翔炸弹的概念最早可追溯到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德国的弗里茨(Fritz )X和亨舍尔(Henschel) Hs 293等遥控弹药开创了精确打击的先河,主要针对海军目标。尽管早期的系统面临精度挑战,且需要从发射机获得清晰的视野,但它们无疑标志着精确制导弹药的诞生。随着GPS、惯性导航等制导系统的不断进步,滑翔炸弹的精度与射程得到了显著提升,其应用场景也日益丰富多样。
滑翔炸弹的核心优势在于其能够从远距离实施精确打击,使飞机能够保持在防空系统的射程之外。其模块化特性使得非制导炸弹能够轻松转换为精确制导弹药,为众多军队提供了经济高效的解决方案。此外,滑翔炸弹的小型雷达特征及较短的飞行时间大大降低了被拦截的风险,使其能够胜任多种任务。
对于中国而言,天罡炸弹无疑是一款极具实用价值的解决方案。它充分利用了中国广泛的系列炸弹库存,有效提升了精确打击能力,从而大幅降低了对新型弹药的需求。这一策略不仅提升了作战灵活性,还带来了显著的成本效益。通过采用先进的制导系统,天罡炸弹显著增强了中国航空弹药的效能,使中国在远距离精确执行战略行动方面拥有了更加强大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