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宜兴一家拍卖公司举办的壶类拍卖会上,一位中青年实力派陶手的一件作品以270万元的高价成交,在业内引起了轰动。这一事件似乎预示着,在连续多年低迷的紫砂市场上,终于出现了令人振奋的讯号。
然而我们在欣喜的同时,也不应忽视这个市场中存在的一些深层问题。正如这位作家的老师徐汉棠先生指出的那样,当前的“紫砂热”中,确实存在很多“虚火”。过度地炒作和投机倾向,已经严重影响了这个市场的健康运行。
这些问题的根源在于,一些急功近利的作家和投资者,没有从紫砂文化的内在精神中汲取营养。他们在作品上的投入,更多是为了迎合市场和投资者的口味,而不是出于对紫砂艺术的热爱或责任。
其实,自古以来,紫砂制作一直是一项辛苦而清贫的行当。我们不能因为时来运转,就忘记工匠们千锤百炼的勤勉品质。紫砂壶的高价,也绝不应该建立在炒作的基础上,更不能以牺牲真材实料、匠心独具的作品为代价。
那么,我们又该如何看待这一现象?对于广大的藏家和投资者,又该采取什么方式应对呢?
最值得关注和投资的,还是那些潜心研习、积累功底的中青年实力派作家。正如徐老先生指出的,他们中绝对会涌现出未来的大师。而且以他们作品的现有价格,未来增值的空间也更大。
当然,这需要藏家们具备敏锐的判断力和视野。我们不能简单以成名与否、价格的高低作为唯一标准。紫砂作品的精妙绝伦,往往蕴藏在看似朴实的外表之下。向往高雅,却不明白高雅的年轻人,也会在虚名的驱使下走上邪路。
藏家和投资者更需要砥砺的是审美能力。这就像鉴别一幅字画,需要通过对纹路、笔墨、构思的细细品味,来认识一个作者的学养和气质。
对于年轻的作家们,更需要牢记的是手艺人的初心。市场的褒贬是难以预料的,但只要内心有光,就一定能走出自己的路。正像徐老先生在风雨中坚持六十年,最终获殊荣一样。
当代社会对于美好生活的追求,让紫砂壶由生活器皿蜕变为文人雅士的精神标配。这无疑为宜兴的工匠们打开了通往美好生活的大门。我们衷心希望,在接下来的发展过程中,大家能秉持正道,取长补短,让宜兴紫砂壶这个具有名片价值的工匠艺术繁荣昌盛、源远流长。
【温馨提示】本文中的配图为手工紫砂壶,敬请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