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6年,由西安电影制片厂拍摄,以孙殿英盗掘清东陵为背景的影片《东陵大盗》登录荧屏。这部影片真实地还原了民国时期,震惊中外的“清东陵被盗案”,在社会上引起了不小的反响。当时有位叫杨彬的19岁实习生,也参与了影片制作。但众人万万没想到,在影片结尾工作人员目录里,连个展现名字机会都没混上的摄影实习生,居然会在未来二三十年间,成为了西安地下盗墓圈子里一位传奇人物。
2019年,刑侦类盗墓电影《长安道》上映。而杨彬曾经做过的一起“盗墓大案”,则被收录到这部电影里,成为众人观影后的谈资。当年杨彬的那起“盗墓大案”,不仅间接帮助考古界发现了一座“重量级”古墓,同时也为史学界了解研究“某段历史”,提供了非常重要的史料参考。除此之外,他从古墓里盗窃出来的文物,堪称举世无双,世间少有,并且也成了某博物馆的“镇馆之宝”。而因“那件文物”,体积庞大,重量惊人,很多网友不免惊呼:杨彬简直就是某盗墓小说里“卸岭派”的亲传弟子,堪称现代版“卸岭力士”。杨彬身上有着怎样的传奇经历?而他盗取的“国宝”背后,又有哪些曲折的故事呢?一、拥有令人羡慕的职业起点,却选择走“歪门邪道”1975年,杨彬出生在西安,长相普通,初中毕业后,杨彬考上了中专,选择了当时比较冷门的摄影专业。70年代的中专可不像现在,成绩不好是进不去的,出来后就是国家干部,现在很多领导人的初始学历也都是中专。在那个“有一定技能特长外加一纸文凭”,就不缺“工作”的时代,杨彬的命运很不错,毕业后就被分配到了当时国内鼎鼎大名的西安电影厂。我国电影发展史上,“西影”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并且也拍摄出很多优秀的影片。按常理说,杨彬刚成年,便有一份“西影”的工作,可谓是人生高起点,他的家人及周边亲朋好友,都觉得杨彬未来会有个好前程。但人生的发展轨迹,却不会按照人们的意愿去进行,甚至会发生“造化弄人”般的巨大偏差。杨彬进入西影厂实习时,厂里正在组织人员筹拍电影《东陵大盗》,而他也被调到剧组,干些不起眼的“打下手”活。
众所周知,电影《东陵大盗》,取材于民国时期轰动中外的“孙殿英盗掘清东陵”大案。在那个混乱的年代,孙殿英为了筹集军饷,也为了升官发财,以“军事演习”为理由,用炸药把乾隆,慈禧等人的墓炸开,随葬物品也被洗劫一空。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那摄影技术尚且处在方兴未艾的时代,想要拍摄好这样一部影片实属不易。杨彬能获得这种宝贵的锻炼经历,确实令人羡慕,倘若好好把握,认真学习,这将对他在摄影事业上的发展,有着很大的帮助。但从杨彬后来的发展轨迹来看,他似乎没有珍惜当时西影厂这么好的发展平台,而是走上了另一条令人惊诧的道路。1992年,在人们不解的目光下,杨彬毅然辞掉了西影厂的“铁饭碗”,随后成为一名爱好摄影的自由职业者,而他日后的人生轨迹,也因这次抉择而彻底改变。二、自创一套盗墓流程,成为“圈内”的传奇人物杨彬离开西影厂那会,也才刚刚25岁。但不久后,身边的人就发现,杨彬丢掉铁饭碗,成为自由职业者后,腰包反而“鼓了”起来,平时花销也是大手大脚,似乎有了更好的“来钱”路子。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初,正值改革开放经济发展最快速的时期,身边时不时冒出几个暴发户也比较平常。可杨彬离开西影厂后,到底在从事什么赚钱的营生,他也总是遮遮掩掩,从不和身边的人多说,反正人们就是觉得他很有钱。俗话说:要想人不知,除非己莫为,世界上也没有不透风的墙,随着时间推移,尽管杨彬极力掩饰自己的“新职业”,可慢慢的,不少人也或多或少知道,杨彬其实就是一名“盗墓贼”。
西安作为十三朝古都,这片土地之下,拥有数量庞大的古代墓葬。因此,西安地界上,从来不缺乏那些为了钱财,铤而走险的“盗墓贼”,以及形形色色的文物贩子。杨彬跨入这行时,虽然很年轻,但他身上却有一种普通盗墓贼所不具备的“专研”精神,并且还创新了一套“盗掘古墓加售卖文物”的工作流程。杨彬找到古墓后,第一次下墓,他不会拿墓里的任何东西,而是用自己的专业摄影技能,仔细地把墓葬结构及里面的随葬品都拍下来,随后,他会拿着这些墓葬及实物照片,去地下文物交易市场寻找买家。杨彬“自创”的这套盗掘售卖文物的“流程”一、可以规避风险,毕竟他手里只拿着文物照片,并没有实物,隐蔽性极强。这显然要比那些传统盗墓贼,手里拿着从墓里盗取的文物,到处找卖家的风险要低得多。二、杨彬凭借专业摄影技术,把文物照片拍得如同艺术品一样,而且古墓真实照片,也能让“买家”对“货物品质”更放心。另外,杨彬在圈内坚持“卖真货”,且价格公道信誉良好,基于自创的盗掘售卖文物流程,再加上“做买卖”很“实诚”。因此,没用几年的功夫,年纪轻轻的杨彬,便成了西安地下非法“文物圈子”里的一位传奇人物。三、天网恢恢疏而不漏,杨彬被警方抓获有句老话说:人怕出名猪怕壮,杨彬在盗掘售卖文物过程中,获得非法巨额收入的同时,“名声”也是越来越响亮。随着时间推移,他成了“圈子”里响当当的“杨老板”,与此同时,国家公安机关对于盗掘售卖文物的犯罪活动,打击力度也是一年比一年强。杨彬的“事业”混得风生水起之后,像挖盗洞这等“笨重力气活”,也时常会雇人来干,而他主要是干些找古墓,拍照片,以及联系买家这种“有技术水准”的工作。俗话说:人多嘴杂,常在河边走哪有不湿鞋。在公安机关的打击下,不少盗墓及售卖文物的犯罪人员,相继被抓获,而警方也时常从那些“小毛贼”口里听说:西安地界上,有个神秘且富有传奇色彩的“杨老板”。但由于杨彬向来做事谨慎,从不露马脚,且为人异常低调内敛。因此,公安机关根据“小毛贼”们提供的那些碎片化信息,始终难觅“杨老板”的踪迹。正当民众热议“吕富平为了钱财挖祖坟”这种行为时,公安机关却从吕富平的同伙口里得到了一个重要消息。
庞留村大墓图据吕富平同伙交代,他们在帮吕富平从事盗墓犯罪活动之前,曾听另外的四个朋友说过:杨老板曾雇佣他们四人,干过一票“大买卖”,由于这个消息牵扯到神秘的“杨老板”,所以警方格外重视。在永安一家小旅馆里,那四名曾被杨老板雇佣盗墓的小毛贼被警方抓获,经过突击审讯,那四人交代:他们曾帮杨老板,在西安庞留村外的一座唐代贵族古墓打过盗洞。随后,警方立即赶到庞留村那处古墓的地点,经过勘察后发现,这座墓穴规模确实很大,但墓室内的东西被清理得一干二净,从作案手法上分析,显然不是普通盗墓贼所为。那么这座墓到底是唐代哪位贵族的墓穴呢?警方也拿不准,甚至找来的几个考古专家,也由于墓葬里没有留下有信息和价值的文物,一时间也判断不出这座古墓的具体情况。正当警方和考古专家迷茫之际,有一位警官想起一件事,他们在永安小旅馆抓捕四名小毛贼时,在杨彬留在旅馆的行李箱中,有两个移动硬盘。于是警方找来技术人员,对杨彬的两个硬盘进行了破解,经过一番努力,当硬盘被打开时,在场的众警察们无不惊愕。杨彬的硬盘里,总共有124个大文件夹,里面又包含5323个小文件。而这些小文件里,则是数万张各种各样的文物和墓室内部照片。杨彬非常细致的把这些照片,分门别类的储存在硬盘里,从这些情况来看,杨彬显然是个心思缜密,务实严谨的“大盗墓贼”。警方从杨彬硬盘里储存的照片数量和内容分析,传说中的“杨老板”,确实非“小鱼小虾”,随后,文物侦缉队把杨彬列入重点抓捕对象,开始紧锣密鼓地寻找杨彬的下落。杨彬这个人,不仅心思缜密,做事严谨,而且反侦察能力特别强。在警方从永安小旅馆把四名小毛贼抓走后,杨彬就嗅到了一丝不安的味道,并且立即逃离了西安。随后,警方在西安几处杨彬有可能出现的地方,都没有寻觅到一点点蛛丝马迹,他仿佛人间蒸发了一般,彻底从西安盗掘售卖文物圈子里消失。一眨眼,时间来到了2006年2月份。当时西安文物侦缉队抓捕了几个文物贩子,在对其中一人审问时得知:这名犯罪人员曾多次受杨彬雇佣,从事盗墓活动,并且此人对杨彬也有一定了解,随后,警方从这人口中了解到,杨彬在深圳有个交往密切的女朋友。
杨彬获得这个情报后,西安警方便启程赶往千里之外的深圳,去寻找杨彬的线索,想要在人口超过两千万且经济活跃,外地人员往来频繁的深圳找到杨彬的踪迹,不说大海捞针,难度也是可想而知。好在西安警方没有放弃,经过半年多的时间,多次往返于深圳和西安两地,最终于2006年7月,将藏身在深圳女友高档公寓里的杨彬抓获。名头响亮的杨老板被抓捕归案,着实让西安文物侦缉队里的干警们松了一口气,接下来随着审问深入进行,杨彬曾经干过的一票“大案”,却又把警方,甚至是多个相关部门折腾得够呛。并且为了追讨杨彬从墓里盗出,后流落到海外的文物,从国家到地方的多个部门,足足付出了四年时光。杨彬干的那票“大买卖”,到底盗掘的是一座什么样的古墓呢?而流落到海外的那件“文物”又是什么?为何国家要付出长达四年的时间以及巨大精力去追讨?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文章太长,分为二章,谢谢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