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人车语|广州归来,冷暖自知

佳人车语 2019-11-26 05:45:13

温度28ºC的广州与26ºC的南京,一样的阳光灿烂,似乎没有太大差别。当飞机落地,从车展归来的人们,根本不需要添加衣物,就可以完全回到原来的生活中去。但内心的寒意,却有点挥之不去。

媒体日那天,可能是我见到的最冷清的一届广州车展:13个展馆,22万平方米的展示面积,全球首发车38台,概念车30台,展车总数1050台……厂家精心准备,展台明艳动人,看上去一切都很完美,却没有多少人。

经历过多年人挤人的车展场面,展车与明星交相辉映,有种令人窒息的水泄不通,但这次的广州车展,终于恢复到车展的本来模样:展台的主角就是车,可以静下心来好好看车。但车还在,人都去哪儿了?

记得十多年前第一次来广州车展,大概只有三四个展馆,展台搭建也很简陋,但场内走来走去的人们脸上都带着探秘的好奇,表情轻松愉悦,仿佛一切刚刚开始,很像一个欣欣向荣的春天。

如今的展台早已鸟枪换炮,创意层出不穷,展具精致优美,但繁华之下,观者寥寥,充斥着深深的落寞。那种爱在深秋,直叫人生死相许的情境,浑然不见。

当然,人气旺的展台不是没有。那是令人特别振奋的时刻。

只是,对比有点残酷。尤其是,在展台举办新车发布会的时候,这种对比更加鲜明。

那些人气旺的展台,人潮就像是20岁女孩的头发,乌黑油亮厚实,充满青春的质感;反之,则像是60岁大妈的头发,稀稀拉拉暗淡无光,诉说着衰老的无奈与苍凉。

看着那些工作人员全都上场也填不满的发布会现场,心里真的很难受。我看到了一种挣扎,尽管挣扎的姿态没有美感也很狼狈,但这样的勇敢还是令人为之动容。或许明年这里,就不一定能见到这个品牌了吧。我心里暗暗地想。市场曾创造过太多的奇迹,但此刻,我们无法再奢望奇迹。

我无意渲染某种悲凉或悲壮。作为汽车产业链中的一环,汽车媒体人的命运也一直与这个产业的命运捆绑在一起。一荣俱荣,一损俱损,谁也没有理由唱衰这个市场。

只是,无论是头部企业还是那些业绩欠佳的车企,他们内心都充斥着同样的不安与忧患。每个人都很茫然,不知道中国的汽车产业走到今天这一步,到底哪里出了问题,为什么汽车人没日没夜、拼尽全力的努力,到头来却是这样一个结果。去年还高喊要“活下去”的车企,今年都不喊了,也喊不动了,他们要节省体力,好好活着。

是政策导向的举旗不定,还是行业标准的变幻莫测,让厂家成为惊弓之鸟?此时此刻,谁也不清楚在扩张产能、推广电动车、实行“双积分”之后,还会有哪些更有力度的政策出台,难道“摸着石头过河”的日子,要一直过下去。

不过,前科技部部去年12月就在《人民日报》发表了文章,文中指出:纯电动汽车的短板是续驶里程和充电时间,尚不能满足量大面广的远程公交、双班出租、城市物流、途运输等市场需求。为此,应及时把产业化重点向燃料电池汽车拓展。

人家还是很有先见之明的。所以,脚疼不要怪鞋歪。

据说占星师这个职业当下非常吃香。看着各地现在拼命上马的氢动力项目,看来下一个风口非它莫属了。只是,在推广氢燃料电池车之前,先考虑下如何把那些即将到期的电动车电池的回收与污染问题解决掉,损失点补贴不可怕,让地球不堪重负的后果才难以想象。

我明显地跑题了。从广州车展的人气不旺,说到电池回收,智商显然不在线。其实,我的语无伦次,也是被广州车展刺激的,特别害怕厂家没钱做推广了。

所以,不管上帝会不会发笑,我都要认真思考一下。我思考的问题是:如果汽车行业这些年不这么折腾,现在的日子是不是会好过一点。

—— E N D ——

扬子汽车

微信号 : yangzi_auto

0 阅读: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