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文|刘姐
编辑|刘姐自媒体

药店行业在过去几年经历了一场前所未有的“狂飙”。从2015年到2023年,中国的药店数量猛增了22万多家,这一爆发式增长背后,离不开暴利的强大吸引力。几块钱的药品到柜台前价格翻了几十倍,药店老板赚得盆满钵满。不仅如此,国家政策在药品零售上的放宽更是给这个行业添了一把火。谁不想搭上这样一辆“印钞机”?
疫情时期更是药店的黄金时代。当时口罩、药品等防疫物资成了生活必需品,药店门口排起了长队,每天的收入让老板们笑开了花。然而,这种繁荣像极了昙花一现。因为当防疫需求退潮,大量囤积的药品却成了消费者心中的“库存”。曾经热闹的药店,现在却门可罗雀。

药店的暴利模式到底是昙花一现,还是可以长久维持?有人说,暴利是所有行业的原罪,赚快钱总是容易让人忽视风险。但也有人认为,只要找到新的增长点,药店完全有可能东山再起。这场博弈,正是行业兴衰的根本矛盾。
二, 行业内卷与危机:从神坛跌落的药店当曾经的“印钞机”变成“亏本生意”,药店行业的转折来得猝不及防。近年来,连锁药企如国药控股、沃博联等巨头相继曝出业绩滑坡甚至破产的消息,曾经风光无限的行业巨头开始陷入深水。为什么会这样?看似庞大的连锁体系,却难以摆脱内部管理成本和市场拓展的双重困境。巨头尚且如此,小型药店更是难以喘息。
再看看那些街头巷尾的小药店,过度竞争成了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药店开得越多,生意反而越难做。尤其在租金和人工成本的步步紧逼下,不少药店面临“营业一天亏一天”的局面。更别提药品价格透明化后,暴利已经难以维持。看着昔日熙熙攘攘的药店如今门可罗雀,不少老板心里直发凉。

那么,这一场行业危机究竟是市场饱和的结果,还是根本上有着不可调和的矛盾?有人认为,竞争本是市场规律的一部分,但过度内卷只会让行业走向死胡同。也有人说,只有在危机中找到新模式,药店才能走出困境。
三, 电商冲击与消费习惯的改变:线下药店的生存之战电商平台的迅速崛起像一把锋利的刀,切割了线下药店的生存空间。如今,无论是普通感冒药还是专业处方药,只需动动手指,就能在家坐等送货上门。而且价格更便宜,活动还不少。相比之下,实体药店的优势变得不再明显,“门可罗雀”几乎成了常态。
年轻人的消费习惯也让实体药店雪上加霜。他们更愿意在网上咨询健康问题,购买药品,而不是到实体店面对面地和药师交流。实体药店在便利性上不敌电商,在价格上也没优势,加上年轻一代对传统服务的需求日益减少,实体店的定位显得尤为尴尬。守着门店却留不住人,成为不少药店老板无解的难题。

但实体药店真的会被时代抛弃吗?也有人认为,线上购药虽然方便,但无法替代药师的专业指导以及购买过程中即时的安全性保障。如何利用这些传统价值,重新吸引消费者,成了线下药店的一场生存之战。
四,传统药店的破局之道:转型还是淘汰?面对电商的冲击和行业的内卷,传统药店是坐以待毙,还是奋力突围?不少业内人士提出,转型或许是一条出路。效仿日本药店的多元化模式,例如增加护理用品、健康食品甚至日常消费品,能让药店成为社区的健康便利中心,而不再局限于单一的药品销售。这样一来,不仅可以吸引更多的客流,还能提升顾客的黏性,或许能化危机为转机。
转型并非一蹴而就,如何在价格竞争中守住合理利润也是一大挑战。药店过去的暴利时代已经结束,现在需要在为消费者提供高性价比的同时,体现服务价值,比如提供健康咨询、用药指导等增值服务。但问题是,消费者是否愿意为这些服务买单?还是说,价格永远是他们选择的第一考量?

有人认为,这样的转型只不过是延缓行业衰落的“止痛药”。毕竟,如果根本的问题——市场饱和、需求分流——无法解决,单靠模式创新或许也难以挽救整体局面。无论如何,传统药店的这场破局之战,将决定它们是重新焕发活力,还是被市场彻底淘汰,与前几轮变革密切相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