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年,傅冬菊的一张生活照,北平解放居功至伟,后半生非常低调

不急不躁文史 2024-08-12 03:04:05

1949年新中国成立前夕,当时全国绝大部分地区都已经在我党的领导下夺取了战争胜利并实现了地区解放,而在辽沈战役和淮海战役后,我党的解放步伐也从北到南逐步前进。

首都自古以来注定都要受到更多的关注,为了让北平这座千年古城免于遭受战火的侵扰,在取得天津解放胜利后,解放军对北平城进行了层层包围,对于当时的国民党守将傅作义将军,我党更是不断派出政工干部晓之以理动之以情,也正是在双方的共同努力下,北平才得以顺利和平解放。

而对于傅作义在接受招降,打开北平城门背后的故事,却很少有人了解,直到后来真相才不断浮出水面,起到居功至伟作用的人不是别人,正是傅作义的女儿傅冬菊,解放之后傅冬菊也选择了一条和父亲不一样的道路。

那么北平被解放的背后傅冬菊都做了哪些工作?后来的她又在我党担任什么工作呢?

傅冬菊的成长

傅冬菊于1924年冬天出生在山西太原,从这个名字也能看出傅作义对孩子的期盼,冬天的菊花注定是傲立多姿、象征着坚韧的毅力。

从小傅冬菊就在父亲的办公室和书房中长大,当时傅作义的书房里堆着满满的书籍,不光是桌子上,就连地上都是成沓成沓的报纸,很多时候傅冬菊找不到人和她玩,索性就在傅作义的书房看看自己感兴趣的书籍。

虽然大多是她不能理解的知识,但无疑扩充了她的眼界,也为后来和父亲一样走上革命道路奠定了基础,18岁时,傅冬菊通过个人努力考取了全国当时最为优秀的大学西南联大。

作为清华北大和南开三所大学的合并学校前身,学校底蕴和老师能力自然不必多说,当时正值全国同胞上下团结戮力一心共抗日本侵略者的关键时刻,学术多样、崇尚自由平等的西南联大也有着各种先进思想。

当时的许多同学朋友都对革命事业有着满腔热忱,他们看着在中国为非作歹、横行霸道的日本军队,心中也燃起了投身国家建功立业的熊熊火焰。

而在当时她的父亲正是国民党的高级将领,对于傅冬菊来说,只要她想,她可以随时凭借个人和父亲的关旭在国民党内部谋得一份不错的差事。

可从内向外腐化堕落的国民党让傅冬菊敬而远之,尽管父亲是她眼里的英雄,但依然改变不了她对于国民党的厌恶和反感。

1946年,刚刚从西南联大毕业的傅冬菊瞒着父亲作出了一个重大决定,那就是加入中国共产党。

要知道当时抗日战争刚刚结束,重庆谈判宣告失败后,蒋介石的狼子野心人人皆知,而父亲又是国民党的将军,傅冬菊的这个身份现在已然是和父亲成为了政治阶级敌人。

不过对于自己的选择,傅冬菊却从来都没有质疑和后悔过,毕业后的她为隐藏身份一直在天津报社担任记者。

在目睹了国民党军阀部队统治下百姓民怨沸腾的社会后,傅冬菊的一篇有关农村贫困问题何时才能解决在当时引起了社会上的很大反响。

而共产党通过扶持联合劳苦大众,尤其是工农百姓的事迹也被傅冬菊如实报道,这在当时也引起了社会的不小轰动,对于自己所坚持的道路,傅冬菊也愈发的坚定下来。

北平解放前夕

1946至1948年期间,傅冬菊利用“职务之便”,对关押在北平、天津监狱一带的我党战士进行了积极营救,只不过为了不让傅冬菊的身份暴露,也为了革命事业的长期进行,傅冬菊很长一段时间被我党刻意保持距离。

暂时失去与组织联系的她并没有消沉,反而是通过父亲的关系弄来了不少进出入城门的“介绍信”。

当时各地区之间的交流来往没有现在这般密切,尤其国民党军队在城门口重兵把守,就是怕有共产党人蒙混进城,然后里应外合夺取城池。

这一招在抗日战争中我党和国民党军队也是配合的天衣无缝,所以在国民党的层层盘扣下,我党便衣战士入城的困难也就大大增加,而傅冬菊弄来的这些国民党高级将领亲笔签写的“介绍信”,在当时也如同尚方宝剑一般,即使守城战士有疑问,但谁也不想丢掉乌纱帽,只能让人草草进城了事。

有了傅冬菊在内部的“关系”,我党在京津地区一带的行动变得尤为顺畅,直到1948年下半年,傅冬菊接到了党组织一项绝密任务。

当时我党要求傅冬菊尽量与国军的傅作义将军整天尽量在一起相处,对傅作义将军的行动、情绪和每天外出拜访了什么人,和谁打了什么电话进行详细记录。

当时的傅冬菊对这项任务要干什么还不太理解,但是她还是依照组织的要求将相关情况每周整理进行秘密汇报。

其实在辽沈战役和淮海战役结束后,我党就已经考虑到在之后的大型战役中是不是要转换作战方式。

一方面发动大规模战争对中国国防军队和百姓安全都是一种自我消耗,另一方面如今的解放军实力也远远超过了国民党军队,完全可以不战而屈人之兵。

所以这项秘密任务便是希望通过傅冬菊和傅作义的特殊关系,极力促成北平和平解放。

傅冬菊对于这个想法十分惊讶,虽然她明白我党此举也是出于保护北平人民而考虑的,但让自己去做父亲的说客,对她来说显然是有些紧张和忐忑。

投身爱国事业

1948年年底,傅冬菊在一个下午鼓足勇气试探性的问父亲:“父亲,您怎么看待即将达到京津一带的共产党军队?”

傅作义沉吟半晌:“我看不好打,真打起来国民党不是对手,倒霉的还是老百姓。”

傅冬菊紧接着说:“我听外面的老百姓说,共产党军队都是好人,说父亲您也是抗日英雄,北平一定打不起来仗。”

傅作义听完十分震惊,他忙问傅冬菊:“是不是有人找你说了什么?”

傅冬菊摇摇头后傅作义这才松了口气,但对于和解放军和谈傅作义倒是没有明确拒绝。

傅冬菊察觉到了父亲的思想已经逐步向解放军方靠拢,接下来的半个月时间里,傅冬菊又和父亲促膝长谈了两次后,这才成功说服父亲同意和谈。

傅冬菊及时向外传送了傅作义的动态和思想,我党也派出政工人员进入北平和傅作义进行详谈,当时傅作义担心的无非两件事。

一件是共产党入京后北平的老百姓能否安全,一件便是自己的政治生涯,毕竟跟着国民党干了一辈子,现在的弃暗投明会不会太晚了。

不过在多方商讨和民主人士的共同努力下,傅作义还是答应和平解放北平。

1949年1月,两军正式签署协议,随着东北野战军的正式入城,北平也宣告和平解放,傅冬菊在这场和谈中也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新中国成立后,傅作义也因为突出表现担任了国家水利部部长的职务,而他的女儿却稍显平庸,一直在天津报社担任普通记者,而对自己和傅作义的关系,傅冬菊却从来未提起过。

1952年时,傅冬菊和曾经的同学周毅之结为夫妇,两个人晚年共育有3个孩子,此后的几十年间,两个人也一直从事着翻译、记者、作家等普通工作,对于父亲的光环却未提及半分。

傅冬菊一直工作到1995年才退休,虽然退休工资不高,但是晚年间傅冬菊一直从事着慈善公益事业,她和丈夫的毕生积蓄也大都投入到希望小学的建设中,而被捐献地区的学校校长甚至都不知道她就是傅作义将军的长女,这份低调也让人钦佩。

2003年时,已然80岁高龄的傅冬菊仍时刻关注着祖国建设和新闻事业的发展,而有关于她这几十年的故事,也从一张无意间流出的生活照被再次提起,面对许多记者的采访,傅冬菊却选择闭口不言,多年前那段历史也被她深深地埋藏在内心深处。

2007年,这位为党和国家事业奉献毕生的女人在北京结束了一生征程,享年83岁。

对于她来说,虽然身为女子,但却身怀报国之志,正所谓巾帼不让须眉,傅冬菊以一己之力,让北平整座城市免于战火,保护了历史遗迹和人民安全,以这样大无畏的奉献精神,又怎能不算是民族英雄呢?

史料来源:[1]孙方舟:力劝父亲作义起义的傅冬菊[J].兰台内外

0 阅读:48
不急不躁文史

不急不躁文史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