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塔斯社等多家媒体报道,俄罗斯驻美国大使安东诺夫于 8 月 16 日发表声明称,美国试图将“北溪”天然气管道爆炸事件的全部责任转嫁给乌克兰。
美国官员拒绝就此备受瞩目的话题发表评论,其目的在于让人们淡忘美领导人有关“摧毁天然气管道很重要”的表述。 2022 年 9 月 26 日,“北溪-1”和“北溪-2”这两条连接俄罗斯与德国及欧洲多国、穿越波罗的海的天然气管道,在靠近丹麦和瑞典的海域遭遇强烈水下爆炸,导致大量天然气泄漏。调查结果显示,四条管线中有三条受损,存在四个泄漏点,高度怀疑是人为破坏所致。尽管如此,后续的调查工作由丹麦、瑞典和德国独立开展,它们并未允许俄罗斯参与其中。 德国媒体 14 日报道,德国调查人员认为,在“北溪”天然气输送管道 2022 年遭蓄意破坏事件中,有一伙人负责潜入水底在管道上安装爆炸装置,那名被通缉的乌克兰人“弗拉基米尔·Z”涉嫌参与其中。 美国《华尔街日报》14 日报道,该事件可能与一个由 6 名乌克兰军人和商人间组成的团体有关,他们被指租赁游艇及深海潜水装备,在 2022 年 9 月对“北溪”管道进行了破坏行动,以此作为对俄罗斯同年 2 月发起特别军事行动的报复。 但俄罗斯方面认为,美国试图将责任全部推给乌克兰是站不住脚的,人们很清楚,如果没有美国的批准,乌克兰不会采取任何行动。俄罗斯决心查明“北溪”爆炸案的真正元凶,并施以法律制裁,同时,俄罗斯将与国际伙伴共同努力,防止此类事件重演。 ### 北溪天然气管道爆炸事件的调查进展 自“北溪”天然气管道爆炸事件发生以来,德国、丹麦、瑞典等国纷纷展开调查。德国方面,检方已对一名乌克兰嫌疑人发出逮捕令,怀疑其参与了爆炸事件。调查重点指向一艘被租用的帆船,认为其船员可能实施了对管道的袭击。此外,有报道称德国调查人员认为,一个乌克兰组织在2014年就策划袭击波罗的海海底的“北溪”管道。但目前调查仍在进行中,尚未有最终定论。 丹麦、瑞典今年2月相继宣布结束调查,未认定任何嫌疑人。而波兰检察机关确认收到过德国发来的“欧洲逮捕令”,要求波方协助抓捕一名涉嫌参与破坏“北溪”天然气管道的乌克兰公民,但此人目前已不在波兰境内。 尽管各方调查不断推进,但事件真相仍未完全清晰,各种猜测和爆料层出不穷。 ### 乌克兰与北溪事件的关联 关于乌克兰与“北溪”事件的关联,各方说法不一。有报道称,2022年5月,一些乌克兰高级军官和商界人士聚集在一起,有人提出了摧毁“北溪”管道的计划。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最初批准了这一计划,但后来在美国中央情报局要求下下令停止。然而,时任乌武装部队总司令扎卢日内仍然继续推进了这次行动。 但乌克兰方面对此予以否认,乌克兰总统办公室顾问波多利亚克强调乌克兰与“北溪”管道爆炸一事无关,并表示当年只有俄罗斯掌握足够的技术和财政资源。 目前德国方面未掌握证据证实乌克兰政府或军队高层下令执行该任务。 ### 北溪事件对国际关系的影响 “北溪”管道爆炸事件对国际关系和地缘政治格局产生了深远影响。这一事件加剧了俄罗斯与西方国家之间的对抗和不信任,西方国家对俄罗斯实施了更加严厉的制裁,双方关系降至冰点。 爆炸事件凸显了欧洲能源安全的脆弱性,长期以来,欧洲国家高度依赖俄罗斯的天然气供应,此次事件暴露了欧洲能源结构的单一性,促使欧洲国家加速能源转型,寻求多元化的能源供应渠道。 同时,该事件也引发了国际社会对关键基础设施安全的担忧。海底管道、通信电缆等关键基础设施是现代社会的重要支撑,一旦遭到破坏,将造成难以估量的损失。此次事件提醒各国加强对关键基础设施的保护,防范类似事件再次发生。 ### 俄罗斯对北溪事件的应对措施 俄罗斯在“北溪”管道爆炸事件中采取了一系列应对措施。首先,俄罗斯要求联合国安理会对北溪进行调查,安排召开联合国安理会会议讨论该问题。其次,俄罗斯为曝光著名记者伸张正义,驻美国大使公开支持赫什,并呼吁进行独立调查。同时,俄罗斯外交部发言人扎哈罗娃呼吁白宫对调查记者西摩·赫什的爆炸性报道发表评论。此外,俄罗斯杜马希望没收北溪爆炸相关的资产,议会主席沃洛丁指责美国总统拜登在莫斯科发动“恐怖袭击”,指示杜马委员会确定天然气管道的损坏情况,然后可以没收外国资产作为补偿。 综上所述,“北溪”天然气管道爆炸事件是一起复杂且影响深远的国际事件,其真相仍有待进一步的调查和揭示。各方在这一事件中的态度和行动,反映了国际关系中的复杂博弈和利益诉求。在追求真相和责任追究的过程中,国际社会需要保持关注和推动,以维护国际秩序和公平正义。俄罗斯驻美国大使安东诺夫表示,美国试图将“北溪”天然气管道爆炸事件的全部责任转嫁给乌克兰。
地球online真人玩家
2024-08-17 08:49:06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