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0年老人凑7万送女儿留学,21年未见,临终才知女儿成德国教授

星灿啊 2024-11-23 02:43:30

二十一年,七千多个日夜。

一个刚出生的宝宝能长成英俊少年,同样,原本亲密的父女关系也可能彻底破裂。

曹茜,这位在德国获得终身教职的大学教授,在她光鲜亮丽的履历背后,隐藏着一段令人唏嘘的家庭故事。

她与父母之间,究竟发生了什么,导致长达二十余年的音讯隔绝,甚至在父母病危之际也未曾露面?

被束缚的翅膀

曹茜的童年,笼罩在“别人家的孩子”的光环之下。奖状贴满了墙壁,邻居的赞美不绝于耳,父母脸上也总是洋溢着自豪的笑容。

然而,这光鲜亮丽的背后,却是一个小女孩默默承受的压力和渴望自由的呐喊。

父亲曹肇刚,一位典型的中国式父亲,信奉“棍棒底下出孝子”、“读书改变命运”的信条。

他为女儿铺好了路:刻苦学习,争取进一所好大学,找个体面的工作,安安稳稳过好日子。在曹肇刚看来,这就是对女儿最好的爱。

信息来源:20年前把女儿送出国,多年杳无音信妈妈快不行了,你究竟在哪里呢?——哈尔滨日报

曹茜的每一天都被学习填满。

当同龄的孩子在巷子里嬉笑打闹时,她只能坐在书桌前,一遍遍地练习习题。偶尔,她也会被窗外传来的欢声笑语吸引,偷偷地望向窗外。

每次父亲那严肃的嗓音传来,她便会立刻从幻想中清醒过来。

母亲刘玉红虽然心疼女儿,却也默认了丈夫的教育方式,默默地为女儿准备着一日三餐,缝补着女儿的衣裳。

在这个地方,曹茜话越来越少。她学会了装成好孩子,让父母觉得她很乖。

她用优异的成绩来换取父母的认可,也用沉默来保护自己内心的敏感和脆弱。

没有人知道,在这个“别人家的孩子”的背后,隐藏着一颗多么渴望自由和理解的心。

高考志愿的变故

信息来源:大连德国留学女孩17年杳无音信…….有消息从国外传来——辽沈晚报

1998年,高考的钟声敲响,对于曹茜来说,这不仅是一场考试,更是一次改变命运的机会。

她梦想着去南方的中山大学读书,那里有她向往的碧海蓝天,也有她渴望的自由氛围。她将中山大学的招生简章翻了一遍又一遍,幻想着在美丽的校园里学习生活。

没想到,命运跟她开了个大大的恶作剧。

曹茜高考完了,却接到了辽宁师范大学的录取通知。那一刻,她的梦想像被无情地摔了个粉碎。

她真没想到,爸妈竟然没告诉她就改了她的大学志愿。

爸妈说,选辽宁师范大学是因为离家里挺近,方便他们照应。

但这在曹茜听来,却是赤裸裸的控制和不尊重。

这次事件,如同一道深深的裂痕,将曹茜和父母的心隔开。她开始意识到,父母的爱,对她来说,更像是一道沉重的枷锁,禁锢着她的梦想和自由。

为了完成学业,她表面上顺从了父母的安排,但内心的叛逆种子却开始生根发芽。

而即便高考失利,曹茜进入大学后依旧没有松懈学业。

她依然努力,依然优秀,但与父母的联系却越来越少。每个假期,她都以勤工俭学为由留在学校,避免回家面对父母。

她偶尔会给家里寄钱,以此来表达自己的孝心,也以此来保持距离。

曹肇刚和他妻子没意识到女儿正变得疏远。

他们沉浸在女儿考上大学的喜悦中,逢人便夸耀自己的女儿如何优秀,如何懂事。

他们认为,女儿长大了,有了自己的想法,不再事事依赖他们,这是好事。

他们不知道,女儿的沉默,并非成熟,而是无声的抗议;女儿的疏离,并非独立,而是无奈的逃避。

亲情,在这不知不觉中,渐行渐远。

异国求学与亲情断裂

大二那年,曹茜获得了去德国留学的机会。

这对她来说,无疑是一次逃离家庭束缚,追寻自由的绝佳机会。她兴奋地将这个消息告诉了父母,期待着他们的支持。

然而,父母的反应却让她再次失望。曹肇刚夫妇对女儿的留学计划顾虑重重。留学的开销太高了,让人很难负担得起,关键是他们实在不舍得女儿离家太远。

父母的犹豫,在曹茜看来,是又一次的阻挠。她真是不明白,为何爸妈总是想插手她的决定。

她断绝关系威胁,才让爸妈答应了她的出国念书的要求。

为了筹集留学费用,曹肇刚夫妇四处借钱,甚至变卖了家中值钱的东西。

邻居们都觉得他们很疼爱女儿,但其实只有他们自己知道,这其中有多少说不出口的辛酸和苦楚。

曹肇刚夫妇在机场跟女儿告别,眼含泪水,反复叮嘱她在国外要好好照顾自己。

而曹茜,却头也不回地走进了安检通道,没有一丝留恋。

她迫不及待地想要逃离这个让她感到窒息的家,去追寻属于自己的天空。

金钱与沟通的缺失

曹茜刚到德国那会儿,也跟家里时不时地通过邮件分享生活点滴。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联系越来越少,沟通的内容也越来越局限于金钱。曹茜总向爸妈要钱,却很少告诉他们自己的学习和生活状况。

曹肇刚夫妇虽然对女儿花钱的速度感到惊讶,但仍然尽力满足女儿的需求。

他们辛苦打工,节省开支,把赚到的钱都寄给女儿。

他们不明白,为什么女儿变得如此物质,如此冷漠。

他们不知道,女儿的索取,并非单纯的物质需求,而是一种无声的抗议,一种对父母控制的反抗。

2003年,非典疫情席卷全球,人心惶惶。

曹肇刚夫妇心急如焚,担心女儿在德国的安危。他们不停地给女儿打电话,可电话就是没人接。

就在他们几乎要放弃希望时,女儿的电话终于来了。只是女儿开口的第一句话,不是问候父母的健康,而是索要生活费。

压在心底的怨气和烦恼,终于在这一刻彻底爆发了。

曹肇刚在电话那头大声责怪女儿,说她太冷漠,不懂事。曹茜没有解释,也没有道歉,直接挂断了电话。

她好像人间消失了,从此跟爸妈再也没了联系。

二十年后的遗憾

十七年,足以改变很多事情。曹茜从一个青涩的留学生,成长为一名受人尊敬的大学教授。

她找到了一份稳定的工作,结了婚,日子过得挺滋润。然而,在她看似完美的人生中,却始终缺失了一块重要的拼图——亲情。

这十七年,对于曹肇刚夫妇来说,却是漫长而煎熬的等待。他们始终没有放弃寻找女儿,却始终杳无音信。

年纪越来越大,身体越来越不行,结果一个个被诊断出得了癌症。疾病和思念女儿的双重打击,让他们疲惫不堪。

临终前,他们最大的心愿,就是能再跟女儿见一面,把心中的疙瘩解开。

这个愿望看似简单,却成了他们遥不可及的梦。曹肇刚夫妇在山穷水尽时,想到了向媒体寻求帮助。

这事儿被新闻报道后,马上成了众人热议的话题。无数网友自发加入到寻找曹茜的行列中。

网络的力量是巨大的,很快,有人找到了疑似曹茜的线索,并确认她已成为德国慕尼黑大学的终身教授,拥有了自己的家庭。

这消息让曹肇刚夫妇挺高兴的,至少知道女儿生活挺开心的。

虽然心里挺高兴的,但更多的是感到无奈和难过。

他们多么希望,能够亲口告诉女儿,他们有多么想念她,多么爱她。只是当曹茜得知父母病重的消息后,她的反应却出乎所有人的意料。

她没打算回国内看爸妈,也不打算跟他们通电话。她表示,不想再与父母有任何瓜葛。

这个消息如同晴天霹雳,击碎了曹肇刚夫妇最后的希望。

他们不明白,为什么女儿会如此绝情,如此冷漠。

难道二十多年的养育之恩,抵不过心中的怨恨吗?

刘玉红临终前,嘴里一直念叨着女儿的名字。可是,她离世时都没能见到女儿最后一眼。

后来,曹肇刚也因肾癌去世,带着无尽的遗憾和愧疚,离开了这个世界。

笔者认为

曹茜的经历,让人听了挺难受的。

它展现了亲情裂痕的形成和演变过程,也引发了我们对家庭教育的深刻反思。

亲情是世界上最宝贵的情感,它不应该被误解和隔阂所阻断。

希望我们都能从曹茜的故事中吸取教训,珍惜亲情,用心沟通,让亲情之树常青。

0 阅读:0
星灿啊

星灿啊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