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公务员夫妻裸辞,买下二手帆船,在海上漂了12年,如今怎样?

励志先锋踏征程 2025-01-27 15:41:49

翟峰出生在山东,父母都是铁路部门工作人员,他也顺理成章的成为一名铁路信号工,相当于体制内工作,和妻子孙宏岩拥有相对稳定的生活。

2012年的秋天,翟峰和孙宏岩正式辞职,给二年级的女儿办了退学手续,卖掉了房子和车子,

购入了一艘名为“彩虹勇士号”的二手钢制帆船,一家人踏上了前往巴厘岛的旅程,开启了他们环球旅行的第一站。

尽管遇到诸多艰难险阻,但他们还是用行动证明了勇敢的人先享受世界。

不过脱离12年义务教育体制后,孩子的教育问题日益凸显。

虽然之前设想中是依靠线上教育和自我探索,但夫妻觉得女儿馨馨需要同龄人的陪伴,也需要建立正常的社交关系,

于是在抵达澳大利亚后,他们让馨馨入读当地的学校,在这里短暂停留。

好在馨馨成长显著,她的阅历增长了她的知识储备、学习能力和做事韧性,变得自信又独立。

之后家庭迎来了二女儿丫丫,翟峰和孙宏岩分别带领两个女儿又踏上各自的旅行之路。

在这期间,翟峰将三角翼之旅拍摄成一部名为“飞越澳洲”的纪录片,创办了飞艇学校为面临心理行为困扰的“问题少年”提供一个自我成长的平台,

在巴厘岛运营了为期两年的国际青少年冲浪营地,深入多地海岸线拓展教育实践,

孙宏岩则带着几个月大的二女儿自驾游,18岁的馨馨也设定了自己的目标——在半年内完成覆盖全球233个地区的人文故事采访。

这一家人放弃了安稳的生活,选择了一条充满未知和挑战的生活方式,路途中的意外自不可少,可还是毅然决然追求梦想,自我实现。

在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中,“自我实现”是层次最高的需要,它指的是:

人希望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潜能,不断地完善自己,完成与自己能力相称的一切事情,实现自己理想的需要,是人类最高层次的需要。

自我实现的需要是实现生命价值的需要,其目的是扩展经验、充实生命,这种动力促使个体成为他所能成为的人。

马斯洛认为,在追求自我实现的过程中,人们会朝着成长的方向,完成与自身能力相符的事情,在奋斗的艰苦历程中,会感受到最大的快乐。

初始在外人看来这一家人是在“豪赌”,老丈人也因为他们的不可理喻而断绝了关系,

但越看过世间不同的风景,就越坚定了他们的内心选择,如果当初因为外界压力而放弃旅行,日后或许会留下更深的遗憾。

但真正获得自我实现的人的比例仅有1%,大多数人都不是自我实现者,

因为自我实现的动机是稍纵即逝的,它非常依赖于个体自身的潜能,多数人不敢正视自己的自我实现需要,害怕尝试,固守现状,

加上文化环境加给人特定的规范,阻碍了个体的突破。

一家日本银行打过一个广告,它想要入职的年轻人终身在这里工作,于是商量在他人生不同阶段需要钱时给他提供一定的帮助,

规划好了从结婚到退休旅行的补助费用,只需要签个字,就可以按部就班了。

这则广告令人警醒,这到底是人生的开始,还是人生的结束?

面对这个问题,刘小样给出了她的答案,从2002年的《半边天》,到2021年《平原上的娜拉》,

最后是2024年张越的再次采访,她依然是“我宁可痛苦,我不要麻木”。

为了避免《月亮与六便士》里出走半生才发现自己喜欢的不是地上的六便士,而是天上的月亮的情况,

我们可以从翟峰的事例中获得什么样的启发呢?

1、想要实现自我,要先知道我是谁

翟峰是在一次去三亚的旅游后,发现自己着实不喜欢困在一隅,

他认为三亚就像是世界的某个隐秘角落,让人有种与世隔绝却又与全世界相连的感觉。

然后他爱上了这种感觉并且去实践,不是为了跟风或者吸引他人的目光。

但当媒体报道翟峰一家的冒险后,许多人表示跃跃欲试也想要马上去海上旅行,这真的是他们的真实想法吗?

他们真的觉得自己是喜欢大海的并且也要摒弃孩子的义务教育吗?

不是每个人都要追逐冒险,如果人能从目前的生活中获得一种发自内心的欣喜,那就说明这就是你的心之所向,

也不是每一个人都适合大海,人生的答案落脚于最贴合你的,不是大吹大擂的,避免盲目跟风。

就像古斯塔夫·勒庞《乌合之众》中写的:

从他们组成群体的那一刻起,那些有学识的人就跟那些无知的人一样失去了观察的能力。在每个人独立存在的时候才有的观察的能力和批判精神很快就会消失。

2、做好事先的准备

也有许多人认为翟峰是因为自身条件刚刚好才出海,却没有看见背后的付出。

翟峰在未环海之前就打下坚实的户外技能基础,出海前制定大量细节和应急预案。

面对资金的不足,他们发起“众筹环海”的创意,邀请爱好者在帆船空白区域留下姓名并拍照留念,以此方式筹集资金,

孙宏岩预先购置了小学教材,准备亲自教授女儿馨馨汉字与数学,她甚至自学了营养学和外科学以防意外。

当准备不充分时,思维就会桎梏,对周围的人和环境以及对自己的打算失去了高灵敏度的校对,容易表现出迟钝与延缓。

心理学上有个概念叫做“思维定势”,它指的是:

人们在思考和解决问题时,会倾向于按照已有的知识、经验、观念,采取一种固有思维和方法。

从事活动前的准备状态,会对之后的行动产生影响,思维定势容易在发生问题后按照已经养成的习惯和经验去应对,而不会去进行更深入的思考,阻碍了发散思维的流动。

越早越清晰的知道自己是谁,做好越充足的准备,就越容易找到自己的“大海”。

0 阅读: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