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是个什么样的城市?

肆点和肆点 2024-10-20 02:40:26

厦门是个什么样的城市?

这个问题是2023年5月提的,现在是2024年10月。这一年多,关于厦门有不少大的事情。厦门房价从火箭般窜升,到自由落体般坠落;厦门人口增加还是减少,各有各的观点,一边是各种落户优惠措施;一边是百多所民办幼儿园关停;一边是有些大型商场惨淡经营;一边是新的商场接踵摩肩的开业,人气火爆;

一边是出台各种文旅行业举措,繁荣和提升厦门旅游产业;一边是2024年国庆旅游厦门未公布数据。

。。。。。。

这两年,写了不少厦门或者与厦门相关的个人理解,相对而言,从一个比较片面的认知,到一个比较相对多一些不同角度的认知,从历史变迁、城市定位、经济发展、旅游文化、各区差异、常住人口感受、游客的城市观感。。。。写的东西,阅读量,在单一平台也过十万了,也有一些评论、互动。。。

厦门是一个什么样的城市?这两年的积累,回答这个问题应该会比一般回答,更全面些。个人总结关键点,两个:小马拉大车 城市文化塑造中——发展快,差异大,融合慢

讨论这两点之前,先提供一组数据:厦门常住人口变化2000年,205万;2005年,273万;2010年,356万;2015年,454万;2020年,516万;

这20年间,厦门平均每年增长人口15.5万(311万÷20=15.5万),总体人口增长率251.7%,平均增长率4.723%(1.047235的20次方,约等于2.517,251.7%)。

小马拉大车什么叫大车?副省级城市。全国副省级城市15个,去掉省会城市哈尔滨、长春、沈阳、大连、西安、济南、武汉、成都、南京、杭州、广州,剩下深圳、大连、青岛、宁波、厦门。

副省级城市正式施行于1994年2月25日,前身为计划单列市,也就是深圳、大连、青岛、宁波、厦门五个目前仅剩的五个计划单列市。

什么叫小马?人口基础、GDP基础、城镇化率基础大连市(1984年7月18日批准)1980年全市年末总人口458万人,1985年,大连的GDP 116 亿元;青岛市(1986年10月15日批准)1985年 户籍人口626万人,GDP 65 亿元;宁波市(1987年2月24日批准)1987年户籍人口498万人,1985年GDP 71亿;1988年GDP突破100亿深圳市(1988年10月3日批准)1988年人口 153 万人,GDP 86 亿;厦门市(1988年4月18日批准)1988年常住人口 107 万人,GDP 35 亿;

2020统计数据,过去10年来,岛内思明、湖里两个区城镇化率达到100%,岛外4区的城镇化率则大幅提升。其中:翔安区从55.46%提升到61.93%,提升了6.47%;同安区从67.31%提升到75.11%,提升了7.8%;集美区从85.06%提升到90.34%,提升了5.28%;海沧区从90.39%提升到97.70%,提升了7.31%。

30年的发展:

大连市2020年GDP 7030亿,人口601万;青岛市2020年GDP 12400亿,人口1010万;宁波市2020年GDP 12408亿,人口940万;深圳市2020年GDP 27670亿,人口1756万;厦门市2020年GDP)6384亿元,人口516万;

五个非省会副省级城市,五个计划单列市,从GDP,人口,分为了三档:大连,厦门;青岛,宁波;深圳;什么原因,在原来差距不大,甚至底子更好的城市,如大连,几个城市拉开如此大的距离?个人以天时、地利、人和三个方面,做个概要分析:天时:五个城市的政策总体上,作为计划单列市,副省级城市,客观条件上差别不大;地利:大连、厦门,情况就比较糟糕;大连是北方城市,地处东北,东北一个关键词是“振兴”,也就是大环境对比比如其他几个城市;而宁波、深圳位于珠三角,有优势;青岛背靠山东省,工业种类齐全;厦门,处于长三角,珠三角中间,背靠的福建省,关键词是“1997台海危机”。

人和:

这一点,个人水平有限,重点说说厦门。前面列举厦门的人口数据、城市率,想说的,就是厦门的人口综合素质,对比其他几个计划单列市,是一明显的短板。拿一个侧面来说,厦门五六十岁以上的厦门户籍人口中,还有一定比例说普通话不利索,甚至不会说普通话。2020年,这些人五六十岁,三十年前,他们不过二三十岁,是这个城市的壮劳力。厦门为了提升人口综合素质——教育水平,90年代,厦门人口快速增长(十年时间,从100万长到200万)情况下,干了一件让福建省内其他地区来说,遭恨的事情,从省内其他地区高薪挖优质教师,那可不是三个、五个的挖,对于一些学校而言,是优质教师被整窝挖墙脚。

深圳是聚集了全国的一批精英人才;青岛是在高考大省,考公大省;大连是在重工业基地的东北;宁波是在上有天堂下有苏杭的长三角;

小结:厦门的短板之一是,地利影响加人和。所谓小马拉大车,大车——城市定位很高,但是拉车的马,从人口综合素质而言,是匹小马。所以,厦门被批“小岛思维”,追根溯源之一,在于人。

关于人,这就是“城市文化塑造中——发展快,差异大,融合慢”

差异大区域差异:岛内、岛外差异;思明和湖里差异;海沧和集美差异;集美和同安差异;同安和翔安差异;常住人口和厦门户籍人口差异;新厦门人和老厦门人差异;新厦门人差异——漳州人和泉州人差异,闽南人和省内其他区域差异;省内其他各地区域间差异;不同外省间人差异;

。。。。。。

不是说厦门人排外,厦门是一个因为港口贸易兴盛而发展起来的城市,包容性是有的。但是,这种由于不同地域所形成的文化、习俗的差异带来的冲突,特别是30年间,平均每年十万以上人口的增加,一定程度上,我个人理解,很多新厦门人(包括户籍人口,常住),对于厦门这个城市的归属感是偏弱的——在合适的时机,也许就选择离开。

放到时代背景下,过去三十年,每年有十万以上的人口涌入,在带给厦门更多发展动力的同时,也对原有的居民形成了一定冲击。再结合,厦门的一定人口综合素质不高。这种冲突、隔阂,就始终存在,时间久了,就变成了不同群体中形成不同的偏见。所以,城市文化塑造中,融合慢。

有个问题问,十年后的厦门会如何?个人答案是,应该是极好的。再有十年,2035年,00后最大的都35岁了。所有时代发展带来的差异、隔阂,在这些年轻人中,虽然不可避免,但会比我们更包容的去看待这些问题。

而且,随着国家持续对中西部的投入,今年,针对西部发展的措施已经开始陆续推出。厦门的人口增长很难再像过去那样十万,十万的增加。面对发展的问题,所有期望厦门更好的人,面对发展的压力,总归慢慢的会放下隔阂,放下偏见,提升自我,形成合力,群策群力,打造更有活力的厦门城市文化。

0 阅读:45
肆点和肆点

肆点和肆点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