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樊振东、陈梦等顶尖选手因参赛压力退出世界排名引发争议后,WTT(世界乒乓球职业大联盟)于2025年2月11日发布重磅改革方案,以“球员为本”为核心推出一系列优化措施,涵盖参赛规则、奖金分配、赛制升级等多维度调整,旨在提升赛事灵活性与吸引力,回应运动员诉求。

取消强制参赛要求
WTT大满贯赛事(如2025年美、欧、中国三站)不再强制球员参赛,改为邀请制,赋予运动员更大的自主权。此外,球员每年可豁免两次WTT冠军赛的参赛义务,以优化赛程规划。
奥运冠军外卡特权
奥运冠军将直接获得四站大满贯及六站冠军赛的参赛资格,有效期四年。此举既表彰其成就,也通过明星效应提升赛事关注度,首站适用赛事为2025年仁川冠军赛。

追加100万美元总奖金池
在2025年已提高奖金的基础上,WTT再追加投入,其中50万美元专项用于双打项目(大满贯双打奖金提升至5万美元/项,球星挑战赛2.5万美元/项),以缩小单双打收益差距。
总决赛与单打奖金优化
WTT总决赛总奖金增至130万美元,单打冠军奖金占比提升至赛事总奖金的15%,进一步强化夺冠的经济回报与荣誉感。

探索七局四胜制
WTT计划在大满贯和冠军赛中增加七局四胜制场次,与国际赛事标准接轨,旨在延长高强度对抗时间、提升观众体验,同时帮助球员积累大赛经验。
混双项目取代传统双打
总决赛将引入混合双打(前7对组合+外卡),取代男女双打,采用小组赛+淘汰赛制,为年终赛事注入新活力。
双打灵活组队机制
允许选手在正赛抽签前临时组队,增加配对多样性与比赛悬念。

青少年与排名前20选手机会扩容
通过大满贯资格赛、球星挑战赛等渠道,青少年选手获得更多参赛机会;WTT球星挑战赛前20名参赛名额增至8人,兼顾顶尖选手与新秀发展。
医疗与赛程保障升级
每站赛事配备更完善的理疗团队,优化全球赛程以减少旅途压力,确保运动员状态调整。

此次调整是继2024年12月《WTT手册》后的又一突破,标志着WTT从“赛事主导”向“球员优先”的转型。国际乒联主席佩特拉·索林强调,改革体现了“倾听反馈、协作解决问题”的决心;刘国梁则称其为“球员与WTT双赢之举”。未来,WTT将继续协调国际乒联赛事体系,推动乒乓球职业化与全球化进程。
WTT通过取消强制参赛、强化奖金激励、创新赛制三大主线,构建了更具包容性与竞争力的赛事生态。这一系列举措不仅回应了顶尖运动员的诉求,也为新生代选手提供了舞台,或将重塑乒乓球职业赛事的全球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