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中风偏瘫后,应当尽早进行康复训练。中风后1-3个月为最佳康复期,半年后肌肉渐渐萎缩或形成偏瘫的模式化动作,再想恢复则难度大,所需时间长。
大部分患者需要进行针对性的走路训练来恢复受损的功能,最适用的对象为偏瘫下肢有一定的运动功能,但站起来和行走有困难,或姿势异常者。
☑走路训练的目的
使患者能从坐位站起来,增加下肢肌力,并能站稳;
改善平衡能力,纠正异常步态;
提高步行能力,尽可能达到正常行走。
具体步骤
1.加强下肢肌肉力量
在开始走路训练之前,必须首先加强患者的下肢肌肉力量,改善肌肉痉挛。可以通过踮脚尖、脚蹬地拉伸等方法来实现。这些方法可以有效地改善各肌群的痉挛或无力,为正常的行走训练做好准备。

2.站立训练
第一步,患者坐位,双足平放在地下,双手叉握并放在面前的小桌上(双上肢尽量伸直)。
第二步,训练者站在患侧,一手扶持换膝,另一手放在患者臀部。
第三步,嘱患者上身前屈,抬臂站起。患侧下肢负重训练
3.患侧下肢负重训练
患侧下肢负重训练有助于加强患侧下肢的肌肉力量并改善平衡感。这可以通过用患侧下肢负重站立,另一条腿向前迈步或踏在凳子上来实现。



4.患肢向前迈步
第一步,患者站立,并尽量站直,用健手扶栏杆。
第二步,训练者在患侧后方,一手扶患者髋部,另一手帮助患脚先向后退一步,再向前迈一小步。

5.侧方辅助行走
第一步,训练者站在患侧,一手握住患手使其掌心向前,另一手放在患侧腋下。
第二步,帮助患者缓慢行走,并纠正异常姿势。
6.后方辅助行走
第一步,训练者站在患者身后,双手扶住患者髋部,并让其站直。第二步,在抬起健侧下肢时,协助患者用患侧下肢站稳,并将身体重心缓慢前移。第三步,在抬起患侧下肢时,协助患者将患侧髋部向前、向下转动。
过早的行走会导致步态异常,导致患侧肌张力异常、关节僵硬等,造成不可逆的运动损伤,引起慢性疼痛、肌肉萎缩、关节挛缩甚至变形。因此,找到正确的训练方法,非常重要。

注意⚠️⚠️⚠️
过早的行走会导致步态异常,导致患侧肌张力异常、关节僵硬等,造成不可逆的运动损伤,引起慢性疼痛、肌肉萎缩、关节挛缩甚至变形。
所以,找对正确训练方法很重要
3大错误观念❌❌❌
1.让患者过早地进行走路练习
偏瘫患者就像是一个婴儿,他对任何的动作,都需要重新的学习,从卧到坐,从站到走,这也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是需要不断的坚持的。过早的进行走路练习,身体还没有达到走路程度的话,很容易形成一种错误的运动模式,虽然是具备了走路的能力,但是很容易出现问题。
2.忽略基础的功能和力量练习
只有基础的控制能力、平衡能力和肌肉力量在恢复的前提下,才可以进行走路练习,走路才能更加的平稳。
所以,这些是前提和基础,要想尽快走路,这些就必须先完成,为走路练习做好充分的准备。
3.自己走路练习
很多人都会认为康复没有用处,自己练习就可以了,殊不知,不正确的康复练习,容易形成异常的走路习惯,给患者带来不好的影响。想要恢复正常的走路姿势,需要在专业医生和康复师的指导下,系统、科学的进行锻炼,循序渐进,一步一来,做好“打持久战”的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