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破沟通障碍,与孩子共度心灵时光,应该从这些方面入手!

小司啥都会 2024-03-03 04:33:37

美国心理学家约翰·鲍威尔把“交流沟通”分为五个层次,从一般性交谈、陈述事实的沟通,到分享个人的观点和判断,再到分享感受和完全敞开。这五个层次就像一道道心灵的桥梁,逐级建立起人与人之间的信任与联系。

但许多家长可能会发现,随着孩子逐渐长大,与我们渐行渐远,他们封闭心扉,不再与我们分享感受,我们与孩子的交流也变得越来越少,甚至很难触及孩子的内心。那么,问题究竟出在哪里?又该如何解决呢?

要打破这一困境,我们首先要明白,交流不仅仅是说话,更是心灵的对话。当家长只关注孩子的学习、分数或者穿衣、金钱等生活琐事时,交流就仅仅停留在表面,而没有真正进入孩子的内心世界。这就好比我们只看到了一个人表面的笑容,却没有感受到他内心的喜怒哀乐。

想象一下,如果你与孩子之间的关系只建立在“你考试成绩怎么样?”或者“今天天气不错”这样的对话上,那么孩子自然会觉得家长并不真正关心他们。而当家长尝试去了解孩子的兴趣、喜好,或者只是简单地问一句“你今天过得开心吗?”这样的心灵问候时,孩子才会觉得被关注、被理解。

所以,我们首先要学会改变自己的沟通方式。试着去理解孩子的感受,而不是一味地给出建议或解决方案。我们可以这么问:“你这段时间感觉怎么样?”“有什么特别的事情发生吗?”“你为什么这么认为?”等等。这些问题能够引导孩子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也能让他们感受到我们是真的关心他们。

有一句话这样说:“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叶子。”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个性和情感需求。如果家长能够多关注孩子的内心世界,多问问他们的感受和想法,那么亲子之间的沟通就会变得更加深入。想象一下,当孩子主动分享他们的快乐、困惑或者忧虑时,家长能够给予他们一个温暖的拥抱或者一句鼓励的话,那么孩子自然会感受到家的温暖和支持。而这种情感的支持是任何物质都无法替代的。

不仅如此,深入的沟通还能够促进家长和孩子之间的相互理解。有时候,孩子的一些行为或决定在家长看来可能难以理解或接受,但如果通过沟通去了解孩子背后的想法和原因,那么家长就能够更加理性地对待,并给予适当的引导和建议。当然,要达到这样的沟通层次并不是一蹴而就的。它需要家长付出时间和耐心,去真正倾听孩子的声音,去理解他们的感受。

在日常生活中,有很多小细节都可以成为亲子沟通的切入点。比如,和孩子一起做饭时聊聊他们喜欢的食物;在散步时谈谈对某件事情的看法;甚至在看电视时讨论一下剧中的人物和情节。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小事,其实都是增进亲子关系的好机会。

总之,我们需要时刻反思自己的沟通方式是否足够深入。真正的沟通是心灵的交流。只有当家长真正走进孩子的内心世界,关注他们的情感需求时,才能建立起真正亲密的亲子关系。​​​​

0 阅读:0

小司啥都会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