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之行,未竟之业

云卷云舒旅人 2025-02-10 15:54:01

1982年,一位光学专家飞往成都,妻子嘱咐他女儿生日前务必回家,儿子盼着他的自动铅笔。他最终没能回家,没能送上礼物,这究竟是怎么回事?

匆匆的告别,沉重的责任

清晨,阳光轻柔地洒进房间,蒋筑英,一位在长春光机所工作的副研究员,正准备去成都出差。妻子路长琴细心地为他收拾行李,叮嘱他工作再忙也要注意身体,一定要在女儿路平十三岁生日前赶回来,别忘了儿子路全盼望已久的自动铅笔。 这简单的嘱咐,透着多少温情和担忧,谁又能想到,这竟是最后的告别呢?他笑着答应了,可他肩上,是国家重大科研项目的重担,是X射线天文望远镜和空间模拟装置的验收工作。 这责任,压得他喘不过气。

繁忙的工作,忽视的健康

成都的验收工作异常繁忙,蒋筑英带领团队夜以继日地工作,争分夺秒地解决技术难题。他完全投入其中,几乎忘记了疲惫,忘记了时间,更忘记了照顾自己的身体。 胸口隐隐作痛,头也昏沉沉的,这些身体发出的警报,都被他忽略了。 他一心扑在工作上,只想尽快完成任务,为国家做出贡献。他太累了,累到忘记了家人的期盼,忘记了对儿子的承诺。

突如其来的噩耗,无法弥补的遗憾

然而,身体终究抗议了。在成都,蒋筑英突发心脏病,倒在了工作岗位上。 消息像晴天霹雳,瞬间击碎了路长琴的希望。她火速赶往成都,却只来得及握住丈夫冰冷的手,那一刻,她心如刀绞。 蒋筑英没能看到女儿十三岁的生日蜡烛,没能把自动铅笔送给儿子,他带着未竟的事业和对家人的愧疚,离开了这个世界,年仅44岁。

无私奉献,光学先驱

蒋筑英的一生,短暂却辉煌。他参与了众多国家重点科研项目,为中国第一台光学传递函数测试装置的研制做出了突出贡献,这台装置让中国的光学测试技术跻身世界前列。他还参与了探月工程、航天航空和天文望远镜的光学测试工作,为中国的光学事业发展,立下了汗马功劳。 他低调谦逊,无私奉献,将全部精力投入到科研事业中,用他的才华和努力,为国家科技进步做出了巨大贡献。

永远的怀念,警示的教训

蒋筑英的逝世,是家庭的悲剧,也是中国光学领域的巨大损失。他的故事,不仅让我们缅怀一位杰出的科学家,更提醒我们,要珍惜生命,平衡工作与生活,关注身心健康。 他未完成的愿望,未兑现的承诺,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思考。 让我们记住这位伟大的科学家,记住他为国家做出的贡献,也记住他生命中未完成的遗憾。

0 阅读: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