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岁学摄影太晚?看完她的作品,年轻人沉默了…

狼族摄影器材 2025-02-14 11:12:43

“反应慢、体力差、不会后期…人老了,根本拼不过现在的年轻人!”春节期间,我的家人朋友们在聊到摄影话题时,有很多抱怨。

我发现这种自我怀疑是老年朋友的普遍现象,为了反驳“精力不够、技不如人”的老年思维,我开始寻找“中老年摄影逆袭”的案例,其中一个很有代表性。

上面这张照片,有强烈的光影感和高对比度,将海滩赋予了一种神秘且生动的画面气氛。你能猜到这张照片来自于一位古稀老人之手吗?

中老年摄影的隐藏优势——慢

年轻人接收信息快、行动力强,但中老年人有生活沉淀,更容易观察深层故事;年轻人一天能跑几个景点,而中老年可以固定一个场景,慢慢拍,更适合“预判式拍摄”——提前观察光线和场景,等待最佳瞬间。

意大利摄影师Sandra Cattaneo Adorno的摄影生涯起步于60岁,2013年开始学摄影,起点很晚,但她对摄影的热爱和天赋迅速得到了展现,作品先后获得马格南人类肖像奖(2019年)、Julia Margaret卡梅隆奖(2020年、2021年)等多项国际大奖。

所以摄影水平和年龄并不会直接关联。本文就以这位古稀老人的摄影作品为案例,共同学习她到底有些什么摄影技巧。

光影魔法:把平凡场景变成“电影级画面”

光影是绝对的灵魂,Sandra有很强的个人风格,跟她长期在固定的场所拍片有密切关系。比如《金色之水》系列几乎全部拍摄于日落前的“黄金1小时”。

要想精准卡点“魔幻时刻”,至少提前半小时到达拍摄现场,观察太阳角度变化,观察场景中的人和景,进行构图思考。

比如遇到海边,利用海边的场景特色,通过强烈的逆光与水面反射,将普通的海滩场景变成流动的金色画布。

海边拍摄,光线较好的情况下,ISO 100-400,光圈f/5.6-8(平衡景深与进光量),快门速度1/500s以上(捕捉动态)。

色彩叙事:用饱和色调讲一个“情绪故事”

你有没有发现,Sandra的作品虽然饱和度都很高,但并不会觉得刺眼?对比度很强,但也没有过锐?这是因为色彩很“干净”。

作者很善于用色彩引导情绪,每张照片的颜色只有1~2种色彩。

大家平时拍摄,都应该注意避免画面超过3种主色。如果遇到杂乱,无法避开时,就虚化背景或裁剪构图。

提到色彩,一定避不开后期。这里推荐一个后期公式,LR(LightRoom)调色三步法,当然也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进行变化。

第一步:统一色调(HSL中降低冷色饱和度,暖色适度增加);

第二步:色彩分级:高光加橙、阴影加青,增强电影感;

第三步:柔化过度:用“颗粒”功能添加轻微噪点,模拟胶片质感。

动态捕捉:如何让照片“呼吸”?

如何让照片不死板?我们并不需要天马行空地创造,只需要通过细心的观察,用镜头捕捉现有场景的画面——飞溅的水花、奔跑的孩童、人们的各种动作形态或表情。

摄影师需要像猎人一样观察,锁定一个场景(如游乐场滑梯),观察人物动作循环规律,提前对焦至动作的爆发点(如孩子即将跃下的瞬间)。这个时候70-200mm的镜头能让你事半功倍。

拍摄动态场面,不要怕浪费快门。设置高速连拍(至少5张/秒),采用“追踪对焦”模式。只要能从100张中选1张,那就是成功。

有时候也可以用慢门制造模糊的动态感。尝试1/30s-1/60s快门,让部分画面虚化(如流动的人群、摇动的树叶),稳定技巧:倚靠墙壁或使用三脚架,保持主体清晰的同时让背景出现拖影。

这些作品如何?有没有给你拍摄启发?

Sandra用镜头证明了摄影从未被年龄定义。当你不再纠结“能不能拍好”,而是专注于“我想表达什么”,迟早就会抓到那些皱纹里的故事、岁月沉淀的视角。

ok,春节期间,你又拍了哪些照片?想听听老师的点评意见吗?赶快提交摄影习作吧!

0 阅读:0
狼族摄影器材

狼族摄影器材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