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十三行到广交会:解码佛山“拿捏”世界的底气

纷享佛山 2025-04-21 16:57:39

“一船蚕丝去,一船白银回”,这句流传百年的古诗,暗藏着佛山昔日辉煌的“暴富”密码。4月20日,广州文史学者、华南理工大学教授谭元亨携新作《十三行史稿》做客佛山市图书馆,在佛山市图书馆主办的文化沙龙中,一段尘封两百年的“世界级生意经”被揭开,让佛山这座城市再次成为众人关注的焦点。

左三为华南理工大学教授谭元亨。

十三行时代:佛山藏着“世界工厂”初代密码

明清时期的广州十三行,作为中国唯一对欧美通商的“超级特区”,最多时汇聚数十家商行。每年,上百艘外国商船满载白银、香料前来“扫货”,再将中国的丝绸、茶叶、瓷器运往世界各地,堪称当时的“世界贸易中心”。

很多人以为十三行的荣耀只属于广州,实则不然。佛山作为中国四大聚之一,在当时的全球贸易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其丝绸、陶瓷、铁器、中草药等商品,通过十三行源源不断地远销海外。其中,佛山丝绸凭借顶级的工艺和卓越的品质,深受欧洲贵族青睐,成为十三行出口的重要商品。

谭元亨在《十三行史稿》中,对佛山桑园围的发展进行了详细考证。当时,南海、顺德地区依托桑园围,为十三行提供了大量丝绸,那句“一船蚕丝去,一船白银回”,正是佛山在全球贸易中重要地位的生动写照。

谭元亨向佛山市图书馆赠书。

广交会上的佛山“新战场”

时光流转,两百年后,广交会接过十三行的接力棒,成为中国对外开放的重要窗口,也为佛山企业带来了更广阔的市场空间与发展机遇。

读者提问。

近年来,佛山企业积极参与广交会,充分展示佛山制造的创新成果与品牌实力。然而,随着全球经济形势的变化和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佛山企业也面临着诸多新挑战。

在此次文化沙龙的互动环节,来自顺德的企业家、文史学者以及读者,就佛山如何传承十三行文化、借助广交会拓展海外市场等议题,与谭元亨展开了热烈讨论。

顺德区中小企业促进会会长杨少林表示,佛山应传承十三行时期的开放精神与创新意识,加强与全球的经贸合作和文化交流,推动佛山制造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同时,要充分挖掘自身文化底蕴和产业优势,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文化品牌和产业集群,提升佛山在全球产业链中的地位。

桑园围文化研究者温荣欣则建议,充分利用广州十三行和桑园围的历史文化资源,开发特色文化旅游产品与线路。比如,打造十三行历史文化街区、建设桑园围水利文化博物馆,通过发展文化旅游,既能促进当地经济发展,又能让更多人了解和认识这两处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

0 阅读:0
纷享佛山

纷享佛山

分享正能量,分享佛山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