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王朝的灭亡方式,一定程度上居然是取决于开国皇帝的?
中国经历了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出现过几百位皇帝,其中许多开国皇帝都能够名垂千古。那么作为一个新王朝的开创者,一定会想方设法让王朝的统治能够千秋万代的传承下去,秦始皇就曾说过“朕为始皇帝,后世以计数,二世、三世至于万世,传之无穷。”可见开国皇帝都是想让自己的国家一直发展传承下去,所以开国皇帝建立新王朝时都会吸取前朝灭亡的经验教训,制定一些国策来保证本朝的统治,一定程度上开国皇帝的决策会影响王朝的发展,甚至是王朝的灭亡方式。
能够成为开国皇帝的人,一定是有着比常人高的眼界和能力,对于王朝的发展开得比较远,所以开国皇帝制定的国策非常重要,后世的皇帝都得遵守。也正是因为新的王朝是吸取了旧王朝灭亡的教训建立起来的,所以新王朝都会迅速的恢复国家的生产力,不走旧王朝的老路,然后当国家再次强盛后又出现新的问题,导致王朝衰败灭亡,后世王朝继续吸取教训陷入循环,所以中国古代的王朝都会有兴衰更替的规律。当然开国皇帝制定的政策除了吸取前朝灭亡的经验外,也是带有自己的个人主义色彩的,无论正确与否,都会对后世产生巨大影响。
比如秦朝建立时秦始皇吸取周朝实行分封制导致国家分裂与动乱的教训,实行了郡县制,结果秦末起义不断,没有封国能出手相救灭亡了。汉朝建立时刘邦又吸取秦朝实行郡县制导致国家灭亡的教训,又不敢忘了周朝实行分封制导致国家分裂的教训,于是汉初采用了郡国并行制,刘邦把刘姓子孙分封为王,以为能保江山,结果几十年后西汉就发生了七国之乱,之后汉武帝实施推恩令削藩,又导致西汉末年王莽篡权时多数刘氏子孙没权没地无法抵抗,西汉灭亡。
隋朝统一天下后隋文帝却废了杨勇立杨广为太子,导致隋朝二世而亡,李渊又看到自己的二儿子李世民与杨广是多么的相似,于是坚决立长子李建成为太子,同时李渊吸取北周宗亲无权导致杨坚篡周的教训,在支持太子李建成的同时也安抚李世民,甚至让李世民学西汉的梁孝王自建天子旌旗,这样既保留了宗亲的权力,又能让李建成做太子。可是李渊没有掌握好太子与秦王之间的平衡,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事变以武力夺权,这又为后世做了榜样。唐太宗贞观年间太子李承乾效仿唐太宗想造反夺权,结果失败。武则天时期宰相宰相张柬之又发动神龙政变迎中宗复位,后来的唐肃宗李亨更是发动兵变自立为帝,尊李隆基为太上皇。总之唐朝上层的权力争夺非常激烈,一定程度上得怪李世民开了个坏头。
再比如宋太祖赵匡胤武将出身,被手下黄袍加身“被迫”成为皇帝,建立宋朝后吸取黄袍加身的教训杯酒释兵权,重文抑武,导致两宋军事实力孱弱,都亡于外患,北宋亡于金国,南宋亡于蒙古。朱元璋建立明朝后曾说“元以宽仁失天下”,吸取这一教训朱元璋实行非常严苛的政策,手段强硬。由于长期大权在握,不希望权力被分出,甚至把传承千年的宰相制度废除了,由于没有宰相,明朝就实行了内阁制度并逐渐完善,这也导致后来宦官专权,加速明朝灭亡。至于清朝,实在是遇到了世界大变革,灭亡是大势所趋。
所以一个王朝如何发展,开国皇帝制定的政策是很重要的,可能一个小小的改变,就能影响整个王朝的命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