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最有钱“村书记”,身价370亿,靠8台缝纫机1辆自行车起家

梦录的东方史话 2024-05-30 05:39:47

文|编辑:俞柒柒

他是中国最有钱的村书记,个人资产370亿,是江苏常熟的首富。

俗话说:“苟富贵,勿相忘”。

上任成为村书记之后,他一心造福村民。

豪掷1.3亿,为村民盖326栋别墅解决住所问题。

贫困村摇身一变成为了全国十佳小康村,山泾村变成了康博村。

村民人均年收入10000元,实现人人富裕。

然而,这一切都是高德康靠着8台缝纫机和一辆自行车跑出来的财富。

高德康又是怎么发现致富商机,将企业做大做强,带领村民一起致富的呢?

被代替的自行车

80年代,高德康骑着自行车在上海和江苏之间频繁往返。

一次旅程,时间要耗费15个小时。

自行车车胎破了补,补了破,新车胎都换了好几个。

然而,高德康却不舍得扔掉这个陪自己打天下的“老伙计”。

老伙计陪着他接单,销售,送货……立下了汗马功劳。

另一方面,高德康也实在是没钱换自行车。

1976年,高德康拉着11个村民组建了山泾村缝纫组。

靠着以前做裁缝挣下的为数不多的钱,高德康买了8台缝纫机。

厂里的订单,设备,全靠高德康一个人在跑。

拿到第一笔订单的时候,高德康甚至没有钱买原材料。

最后,高德康挨家挨户借钱,才算是借来了一笔原材料费。

创业之初的每个环节,高德康都是精神紧绷,稍不注意就要关门大吉了。

为了省交通费,高德康就整天蹬着自行车风里来雨里去。

掉链子,爆胎,车轮变形对高德康来说已经成了家常便饭。

好在,他们靠着第一笔订单小小的赚了一笔,厂子也步入了正轨。

为了更好的提升厂子的效益,加大订单量,自行车被换成了摩托车。

扩大工厂规模,招工,高德康又骑着这辆摩托车踏上了征程。

上海到常熟的路,已经被高德康走了无数遍,摩托车都被他骑坏了6个。

有人会问,高德康为什么会对服装业如此感兴趣。

这么难的创业之路他又是怎么坚持下来的?

天生的裁缝

或许是刻在基因里的热爱,高德康从小就对裁缝特别感兴趣。

他的父亲和爷爷都是裁缝,高家也算是裁缝世家。

起初,父亲并不想高德康接班裁缝事业。

奈何,高德康只上到初中,再也无心学业。

无奈之下,父亲只好让他帮着自己做些简单的工作。

哪料,高德康在裁缝事业上展现出了极高的天赋。

裁剪布料,缝制成衣,高德康都完成的很好。

一段时间之后,五里八村的邻居都知道高家又出了一个天才裁缝。

大家都来找高德康裁衣服,高德康的名声节节升高竟然传到了上海。

1975年,高德康接到一个订单。

为上海石库门的一位教授上门量体裁衣。

也正是这一次“出差”的机会,让高德康找到了裁缝的出路。

当天,教授桌子上放了一张报纸,刊登着中国登山队登顶珠峰的报道。

登山队员穿的羽绒服首次让高德康意识到服装的功能性和专业性。

那个年代,普通民众很少有人知道羽绒服是个什么东西。

冬天冷了,都是自己裁衣做大棉袄,穿起来尤其笨重。

羽绒服又轻便又好看,如果能打通这个市场,前景将会一片光明。

回到家之后,高德康夜不能寐,辗转反侧。

开厂将服装事业做大做强的计划反复在高德康的脑海中回荡。

考虑到手中资金不足,高德康又等了一年。

1976年,山泾村缝纫组正式成立。

1978年,邓小平通知提出改革开放。

高德康又将名字改成了山泾服装厂,开始为苏州和上海的企业做代加工。

那个年代,正是上海厂牛仔喇叭裤流行的时候,供不应求。

高德康接下上海厂的一部分业务,疯狂赶制。

做好之后,他骑着自行车,后来是摩托车去上海送货。

骑坏了6辆摩托车之后,高德康迎来了转机。

只差牌子

靠着给上海厂提供服装,高德康赚的盆满钵满。

有了资金之后,第一件事就是扩大厂房和生产规模。

高德康的服装生意越做越红火,不料成为了“老伙计”的眼中钉。

上海厂断了和高德康的合作关系,想要挫一挫他的锐气。

没想到,离开了高德康,上海厂反而把自己干倒闭了。

上海厂的陨落让高德康认识:他们的手艺是没有问题的。

唯一的缺点,他们没有独属于自己的牌子。

但是,创立品牌并不是那么容易的。

在这个时候,高德康接触到了天工服装厂。

该厂生产的羽绒服“秀士登”羽绒服销量惨淡。

高德康抓住这个机会促成了和天工的合作。

牌子还是天工的牌子,产品换成自己的,每年不管盈利与否都向天工缴纳25万元品牌费用。

这样一来,既可以在羽绒服市场试水,遇见风险也可以及时抽身。

靠着这一招,高德康三年之内盈利2500万。

1992年,高德康顺利创立了自己的品牌——波司登。

有了之前的售卖经验,高德康雄赳赳气昂昂扩大生产。

结果,市场给了高德康致命一击。

南北差异

1994年,高德康尝试开拓北方市场。

高德康只顾着生产,没有考虑到南北气温的差异以及消费者对羽绒度厚度的需求。

23万件羽绒服最后只卖出8万件,剩下的货全部积压在了仓库。

1995年,高德康亲自到东北市场考察。

这一趟,他看到了很多问题,回去之后马不停蹄地整改。

这年夏天,高德康在北京王府井展开了波司登的第一次反季销售。

两个月的时间,高德康卖掉了2.5万件,回款500万。

冬天,波司登推出了新款羽绒服,销售量直接翻了6倍。

生产的68万件羽绒服仅剩8万件库存,一举跃升到全国销量冠军。

此后,连续12年,波司登羽绒服都是销冠。

羽绒服市场并不止波司登一家,鸭鸭,雅鹿,雪中飞都是强劲的对手。

年年稳坐销冠,高德康又是怎么做到的?

其实,这都跟高德康的细心和高瞻远瞩有关。

高德康尤其重视服装的设计。

他明白,只有独树一帜的设计才能紧紧抓住顾客的心。

为此,高德康想出了一个保证波司登销量的好办法。

每售出一件羽绒服,设计师可获得5毛的条件。

积少成多,90年代,5毛钱也是个不小的数字。

按照95年的销售数量来看,设计师除了原本的薪资,还可以拿到30多万的分成。

如此一来,高德康大大激发了设计师工作的能量。

波司登的羽绒服不仅保暖性好,设计也是独具匠心,穿出去倍有面儿。

就这样,高德康牢牢抓住了国内的羽绒服市场。

只不过,这并不是高德康的终极目标。

九十年代末,波司登准备进军国际市场。

高德康掐准了中国申办奥运会的节点,打出了一句响亮的口号。

“创世界品牌,扬民族志气”

在国人看来这句话热血沸腾,在外国人看来这句话有点挑衅的意味。

但是,波司登的结局是好的。

高德康意外之下,创造了双赢的场面。

那些年,高德康可谓是风光无限。

不仅被邀请去哈佛大学演讲,还带领波司登顺利上市。

成为成功人士之后,高德康也没有忘记回馈父老乡亲。

回馈社会

作为村支书,百姓的父母官,高德康一心为老百姓做贡献。

从1999年开始,高德康就在计划改造山泾村。

他出资1.3亿建成了康博村,让村民们乔迁新居,建造全国文明村,带领村民一起发家致富。

不仅让村民住上了小洋楼,还提高了大家的整体收入。

康博村60岁以上的老人,除了国家给的补助,村里还会有另外的补贴。

2008年,南方发生特大雪灾,波司登捐赠了价值1个亿的羽绒服。

四川泸州建高速公路的时候,波司登捐了8000万。

虽然后来波司登遭受重创,但是波司登做慈善的脚步一直没有停下来。

经历过低谷期,波司登卷土重来,开辟了高端线路。

电商打击实体,那就成为电商。

去年双十一,波司登稳居服饰销售榜第一名。

如今,虽然收益不敌曾经的巅峰时期,但至少是守住了羽绒服这块大蛋糕。

为民造福,为社会发展做贡献,靠着发展商业赚来的钱回馈父老乡亲。

这比起那些先上位再贪污的官员不知道要好多少。

结语

取之于民,用之于民。

很少有企业家能做到像高德康这样。

虽然他本人的私生活不值得提倡,但并不妨碍他是个良心企业家。

有人说,高德康的每一分钱都是光明正大挣出来的,比其他民营企业家都要干净。

人无完人,在不违反法律的前提下,我们只看他为百姓做的贡献就好了。

免责声明

文章描述过程、图片都来源于网络,此文章旨在倡导社会正能量,无低俗等不良引导。如涉及版权或者人物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内容!如有事件存疑部分,联系后即刻删除或作出更改。

参考文献民营企业家看信心和底气丨波司登总裁高德康:用创新“读懂消费者”——央视财经

波司登高德康开“快车”|定力与韧力——中国企业家杂志

波司登高德康:一辈子专一做一件事 以持续创新实现基业长青——人民网

0 阅读:1

梦录的东方史话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