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闸蟹暂养池,生物絮团技术,饵料替代试验,成本控制突破

小超养殖 2025-02-21 14:29:47

大闸蟹暂养池中的生物絮团技术与饵料替代试验:成本控制的新突破

在众多水产养殖品种中,大闸蟹以其独特的美味和较高的经济价值而备受关注。大闸蟹,学名为中华绒螯蟹,这种蟹有着青背、白肚、黄毛、金爪的特点。其肉质细嫩、鲜美,蟹黄和蟹膏更是营养丰富,在市场上有着很强的竞争力。

大闸蟹养殖在我国多地均有开展,像江苏的阳澄湖周边,那里水域水质优良、水草茂盛,为大闸蟹提供了绝佳的生长环境。不过,大闸蟹养殖面临着不少痛点。就拿养殖成本来说,饵料成本占了很大一块。而且,如果饵料投喂不合理,还容易造成水质污染。另外,养殖环境的调控也不容易,像溶氧量的保持、水质的酸碱度等都得小心翼翼地维护。

我曾听一位江苏昆山的蟹农李大哥说过他的困扰。他养了多年的大闸蟹,以前为了保证大闸蟹的产量和品质,饵料投喂量总是不敢减少,但这样一来,水质经常恶化,他不得不经常换水,这又增加了水电等成本。南方的水域环境相对湿热,这种环境对水质的要求更高,水质稍有变化就可能引发大闸蟹的疾病。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在大闸蟹养殖中,暂养池技术开始受到重视。暂养池可以对大闸蟹进行集中的饲养管理,尤其是在季节交替或者市场行情变化时,能起到很好的缓冲作用。而在暂养池里,生物絮团技术正成为一种创新的养殖手段。

生物絮团技术呢,简单来说,就是通过微生物的作用在水中形成絮状物质。这些絮状物质就像是水中的“小垫子”,大闸蟹可以在上面栖息,同时还能起到净化水质的作用。比如说,有些地方发现水葫芦这种绿植,它能在一定程度上吸收水中的营养物质,减少水体富营养化的风险。我有个朋友他试过在暂养池边种些水葫芦,一开始他也不知道效果会怎样。结果发现,水葫芦生长得很快,周围的蟹也比较活跃。

相比之下,芦苇这种绿植就很不一样。芦苇生长在水边,它的根系很发达,能很好地稳固土壤。但它在净化水质方面,不像水葫芦那么直接吸收营养物质的速度快。还有菖蒲,菖蒲对水中有害微生物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它和大闸蟹养殖的水质调控就联系不那么紧密了。再像菱角这种绿植,菱角结的果实还能作为小景观,但在调节水体的溶氧量方面就不如睡莲了,睡莲在水面上铺展开,它的叶子能进行光合作用释放氧气到水中。

在大闸蟹养殖中的饵料替代试验方面也有不少探索。传统的饵料如小鱼小虾价格不便宜。一些养殖户从网上看到有人说可以用螺旋藻来替代一部分传统饵料。螺旋藻富含蛋白质等营养物质,对大闸蟹的生长有一定帮助。还有黑水虻这种昆虫的幼虫,很多网友分享经验说,在他们的北方干冷环境下的养殖场里,用黑水虻幼虫替代部分饵料后,大闸蟹的生长发育并没有受到影响,反而因为减少了对外界鱼虾采购的依赖,降低了成本。

在一个山东的养殖场里,张经理就有自己的独特做法。他那里的海拔不算高,气候比较温和。他发现当地有一种浮萍,这种浮萍繁殖速度快,在他的养殖池里种植了少量这种浮萍。他发现浮萍在生长过程中会吸收一些养殖池里多余的养分,同时又能为大闸蟹提供一些额外的食物来源。他开始尝试用浮萍和一些自制的混合饲料替代原来高价的商业饵料。刚开始的时候他也担心大闸蟹不适应,但经过3个月的尝试,发现大闸蟹的成活率和个体的生长速度并没有下降。而且,他的养殖成本明显降低了。

不过,要把这些技术应用到实际养殖中,还有很多需要细致把握的地方。就拿生物絮团技术来说,要控制好微生物的种类和数量是很关键的。不同的微生物在不同的水质条件下活跃度不一样。如果微生物数量太少,絮团形成不起来,水质净化效果就不好;要是微生物太多了,又可能会消耗过多的氧气,影响大闸蟹的呼吸。而且在冬季的时候,南北地域差异就很明显了。北方的养殖场气温低,大闸蟹的活动量减少,新陈代谢也慢,饵料的投喂量和频率都要调整。而南方还在持续生长周期里,养殖户需要更精心地调控水质和饵料供应。

从成本控制的角度来看,生物絮团技术和饵料替代试验都有很大的潜力。如果能够合理地应用这些技术,对于大闸蟹养殖户来说,是一个很好的提高经济效益的方法。比如在一些小网箱养殖的场景里,空间有限,水质更容易恶化。生物絮团技术就可以小范围地发挥作用,改善局部水质。在饵料方面,采用当地的天然饵料或者一些养殖成本低的昆虫幼虫替代部分昂贵饵料,能够节省不少开支。

但是,这些技术在推广应用过程中也面临着一些挑战。一方面,技术的复杂性可能会让一些小养殖户望而却步。像生物絮团技术,需要对微生物知识有一定的了解,对于一些文化程度不高的小养殖户来说,学习和掌握起来有难度。另一方面,饵料替代试验的结果可能会因为地域、季节等因素而有所不同。南方湿热地区适用的一些饵料替代方法,在北方干冷地区可能就需要进行调整。

像在广西的一些山区梯田养殖大闸蟹的场景下,这里的养殖户王大哥就面临着特殊情况。他的暂养池靠近山林,周围植被丰富,有很多不同的野生绿植。他原本想利用周边野生绿植来改善养殖池的水质,但发现有些野生绿植会释放一些对大闸蟹生长有害的物质。而且由于山区地形起伏,暂养池的大小和形状都不规则,这也给生物絮团技术的应用带来了一定的困难。

再看饵料替代方面,在湖南的一个大闸蟹养殖户赵姐,她尝试在夏季用一种叫水葫芦籽磨粉后的物质替代部分饵料。夏季气温高,水葫芦籽磨粉后的物质发酵速度快,一开始她没有控制好投放量,结果导致水体溶氧下降,大闸蟹出现了短暂的浮头现象。

不过,尽管存在这些挑战,随着养殖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养殖户经验的积累,这些问题都有望逐步得到解决。养殖户们可以加强交流合作,共同探索适合当地的生物絮团技术和饵料替代方案。同时,相关的科研机构也可以加大对这些技术的研究,在不同地域、不同环境条件下进行更多的试验,为养殖户提供更科学、更实用的养殖技术。

那未来在大闸蟹养殖中,生物絮团技术和饵料替代试验还会给我们带来哪些惊喜呢?不同的地域还有没有更适合当地的创新养殖模式呢?这些都是值得我们期待和深入探讨的问题。

0 阅读:1
小超养殖

小超养殖

分享养殖知识,传递正能量,求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