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榴莲自由和车厘子自由一度成为了夏冬两季的热门话题。进口水果因其价格昂贵,且受产地产量、运输周期等多重因素影响,价格波动较大。然而,今年冬天,车厘子价格却出现了罕见的“大跳水”。
1月13日,正值车厘子的销售旺季,有消息竟称盒马2J级车厘子将降价至99元5斤,这一消息迅速在羊毛群中炸开了锅。实际上,盒马连夜就放出了这个价格,小红书上也很快出现了相关帖子,不少网友在京东和淘宝小时达的盒马店下单,使用优惠券后价格更低。与4年前2J车厘子十斤299元的价格相比,如今的价格无疑更加亲民。
根据北京新发地信息中心数据,今年1月10日,车厘子平均价格为28元,为近几年最低。这一价格背后,既有供需关系的经济学解释,也有产业链心态变化的玄学因素。智利车厘子预计出口量将大幅增长,而零售终端的竞争也日益激烈,线上线下都在拼价格。
然而,在车厘子价格大跳水的同时,一种“车厘子塌房”的言论却在社交媒体上 流传。起因是一条民生新闻:广东一名女子因过量食用车厘子导致喉咙发炎、发烧,甚至一度呼吸受阻。这一事件被部分自媒体掐头去尾后,变成了“女子吃5斤车厘子过敏肿成悲伤蛙”,引发了消费者的恐慌。
随后,关于车厘子的各种传言层出不穷。有人说车厘子充满了“科技与狠活”,从智利运回国内要泡很多药;有人拍到自己洗车厘子的水里漂油,认为是车厘子的涂层;还有人称车厘子有毒,吃多了会导致铁中毒和氰 化物中毒。
然而,这些传言大多缺乏科学依据。据某业内人士称,流通周期长的海运车厘子采用惰性气体置换保鲜技术,可以保存40天。检测博主也证实,进口车厘子有杀菌剂残留,但并未超标。至于所谓的“车厘子泡甲醛”,更是无稽之谈。医生也指出,车厘子的果肉并不含氰苷,铁含量也并不高,所谓的铁中毒、氰中毒几乎不可能。
不过,就在这场车厘子的“塌房”与“被塌房”拉锯战中,消费者的消费理性得到了充分体现。一方面,虽说仍有消费者保持理性,通过查证资料、咨询专家等方式,继续享受车厘子的美味;另一方面,更多的消费者在面对传言时选择了宁可信其有,选择了理性消费,也许在观望,也许选择放弃,一句话,“宁缺勿滥”,不吃也罢。
所以,车厘子的塌房也好,被塌房也好,都使其销售陷入了困境,这种困境的影响,可能还会是长期的,如同曾经的阳光玫瑰,从神坛跌落。我们也大概可以预见,以后的车厘子,价格很有可能会更加亲民,更加安全……
风轻云淡
樱桃就樱桃还车厘子,全TM噱头[抠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