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点右上方的“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与分享,还能及时阅读最新内容,感谢您的支持。
在中国,电商“杀疯了”,几乎主宰了零售市场,实体店只能苦苦挣扎。
然而,在日本、欧洲甚至美国,电商的日子就没这么好过——许多实体店不仅生存稳健,还能把电商比下去。
为什么在中国,电商能“轻松取胜”,而在国外,实体店却牢牢占据一席之地?
这背后,不仅是销售模式的较量,更是零售观念、文化和经济发展环境的深层次较量。
中国电商崛起
中国的电商发展堪称“神速”,并迅速进入了国人生活的每一个角落。
无论是淘宝、京东,还是近年来的拼多多,这些电商巨头通过持续创新和激烈竞争,使得线上购物变得快捷便利又物美价廉。
它们逐步侵占了原本属于实体店的市场份额。而这场崛起之旅,还得从中国互联网的黄金时期说起。
2003年非典期间,许多人被迫足不出户。
也许连马云自己都没有想到,正是这次“全民宅家”给了淘宝崛起的契机——大家第一次大规模地体验到了线上购物的便捷。
而这之后,电商开始迅速成长,淘宝和京东像两个“跑车”,一骑绝尘。
在中国,互联网普及速度极快,尤其是3G、4G甚至5G的快速覆盖为电商的全面扩展铺平了道路。
而在电商高速发展的过程中,背后离不开政策和市场环境的扶持。
政府对互联网产业的推动,以及对小商家的政策支持,让无数中小企业得以借助电商平台触达全国市场。
至2020年,中国电商市场交易额已突破10万亿美元,占全球电商总交易量的50%以上。
可以说,电商在中国的发展,速度之快、规模之大,令人惊叹。
在中国,电商能这么强势,还要感谢遍布全国的物流体系。
早期的中国物流行业虽然相对分散,但到2000年后,顺丰、“三通一达”等快递巨头崛起,各地的物流配送系统逐渐完善。
这让电商平台能够为消费者提供价格便宜、速度极快的配送服务。
到了今天,京东甚至能够在24小时内将商品送达全国绝大部分地区,而天猫双十一当天的订单高峰,也能在几天内处理完毕。
这一切使得中国的电商购物变得极其方便,即便是偏远的乡村也能享受到次日达的待遇。
这种体验让无数消费者“上瘾”,逐渐习惯了依赖电商解决生活需求,而实体店却在消费者心中逐渐失去吸引力。
如果说中国电商最初依赖的是便捷性,那么如今的电商早已把便捷玩出了花样。
直播带货、社交电商、社区团购……这些新兴模式一个接一个地推出,每次都让消费者对电商有了“新鲜感”。
尤其是直播带货,能够通过主播的展示和互动拉近品牌与消费者的距离,让购物变得有趣、真实。
而拼多多则另辟蹊径,通过社交分享和低价策略,瞄准的是下沉市场,为低线城市消费者提供了更多选择。
对这些消费者来说,电商已经不是“方便”这么简单,而是“便宜、好玩、买啥都有”,这就使得他们更难离开电商。
种种创新手段,使得中国的电商不仅“卷死”了自己,还“卷”死了实体店。
日本实体店的坚守
国内都是电商战胜实体店,为何国外却是实体店牢牢把控市场,电商无立足之地呢?
与中国截然不同,在日本,实体店却能保持强大吸引力,甚至在一些地方,消费者根本不考虑电商。
日本人更愿意去线下购物,从便利店到百货商场,日本的零售服务和购物体验往往给人温暖、细腻的感受。
尽管日本也有电商,但相比之下,实体店的魅力似乎更让人流连忘返。
在日本,便利店随处可见,几乎每隔几百米就有一家7-Eleven、罗森或全家。
据统计,日本的便利店数量已接近五万家,这些便利店不仅仅提供商品,更提供多样化的服务。
比如快递收发、账单支付、热餐销售,甚至还能帮助社区居民解决生活问题。
可以说,日本便利店早已超出了“零售店”的范畴,更像是“社区一站式服务中心”。
而这种深入人心的便利性,电商很难替代。
尤其是对于日本的上班族来说,晚上顺道去便利店买点饭团、咖啡,甚至充值交通卡,这些习惯早已融入了他们的日常生活中。
这些便利店不仅服务周到,还创造了温馨的购物环境,甚至在方便的同时还带有“人情味”。
另外,在日本,购物是一种“享受”,消费者去商场不只是为了买东西,而是体验一场愉悦的消费过程。
百货商场通常会精心设计店内氛围,提供周到的服务,许多百货商场甚至为顾客准备免费的茶水、儿童游乐区,甚至是温馨的休息区。
在日本的百货商店中,顾客可以享受到比线上更加“沉浸式”的购物体验。
此外,日本的服务文化极为出色,员工服务态度温和、专业,耐心十足。
即使只是随便看看,导购员也会热情地服务,完全不会让顾客感到压力。
这种“细致入微”的服务态度在电商上难以实现,让日本消费者即便在电商发展的当下,依然更愿意选择去实体店购物。
与此同时,在日本,假货问题几乎很少见,实体店的商品普遍质量可靠,消费者更信任实体店。
对于许多日本消费者来说,购买大件商品或是奢侈品时,依旧首选实体店。
相比之下,电商平台上有时难以控制假货,售后服务也难以达到实体店的标准,消费者自然更信任能够面对面交流的商家。
例如,日本的百货公司常常为客户提供长达数年甚至终身的质保服务,顾客可以在购买之后享受到长期而完善的售后支持。
这种对产品质量的保障让日本消费者对实体店充满信任。
而电商的快捷性在此似乎显得有些无力,因为消费者更加在意的是安全感。
环境不同,结果不同
中日两国在电商、实体店,零售格局的不同,背后,离不开政策、成本和消费观念的差异。
这些差异不仅塑造了不同的市场环境,也引导着消费者的购物行为。
首先,中国电商的迅速崛起离不开政策的支持。
早期政府对于电商发展持积极扶持态度,电商平台在获得用户和资本的过程中享受了税收优惠和政策便利。
而实体零售却面临着高昂的租金和人力成本。
这种政策倾斜,使得电商在价格上具有优势,实体店难以与之抗衡。
相比之下,日本政府对电商的政策支持相对保守。
尽管也有亚马逊和乐天等电商巨头,但由于税收较高、监管严格,电商的发展速度受限,难以形成足够的市场竞争力去击败实体零售。
此外,日本的消费者保护法较为健全,严格的法律使得实体零售在日本依然稳健,而电商在价格优势上难以形成明显的竞争力。
其次,中国电商发展的另一个优势在于相对较低的人力成本,使得物流和售后服务可以做到又快又便宜。
各大电商平台甚至可以提供24小时售后支持,配送费用也相对低廉。
然而在日本,人力成本高昂,电商很难为消费者提供低价快速的物流服务,而实体店则在高服务质量上有天然优势,受到日本消费者的青睐。
同时,日本的消费者观念更加注重购物的“过程体验”,他们在意服务细节,喜欢在购物时被重视和照顾。
这一观念根深蒂固,使得电商即便价格低廉、配送便捷,但因为难以提供类似实体店的体验,而难以动摇实体店的地位。
最后,中国和日本在消费观念上的差异,也是导致两国零售格局不同的重要原因。
中国消费者习惯追求“性价比”,尤其是在电子产品、服装等品类上,价格和便利性是他们最看重的因素。
而电商恰好能够提供更便捷的购物体验和更具竞争力的价格。
然而,日本消费者相对保守,尤其是年长消费者更青睐熟悉的实体购物体验,认为购物是一种值得享受的过程。
此外,日本的消费者忠诚度较高,许多人习惯在特定的品牌商店购买,电商的“千篇一律”难以满足他们对购物过程的重视与享受。
这种文化差异也使得实体零售在日本市场中拥有稳固的根基。
中国电商的崛起和日本实体店的坚守,背后是市场环境、消费习惯、政策支持的深层次差异。
中国电商利用技术创新、物流速度和政策红利快速扩张,成功打败了实体零售。
而日本则凭借优质的服务、顾客信任和消费者的购物观念,成就了实体店的繁荣。
在未来,中国和日本的零售市场或许会继续朝着不同方向发展。
对于中国而言,线上线下的融合或许是下一步的趋势。
而日本的实体零售可能也会进一步提升线上服务,以适应数字时代的需求。
无论走向如何,这种“电商与实体店博弈”的格局,为我们揭示了零售行业在全球化背景下的多元化可能性。
参考文献:
解读日本实体商场,用11条“走心”秘诀战胜电商,界面新闻,2019年12月9日
超7000万人干电商 规模超50万亿 《2023中国电商市场数据报告》重磅发布,网经社,2024-6-18
蝶化伴魅影
日日加班无力气行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