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新战略之后,阿里云发展渐入佳境。
10月30日,IDC发布2024年上半年中国公有云服务市场跟踪报告。2024年第二季度,阿里云在中国云计算IaaS+PaaS市场的份额为25.9%,比上一个季度环比增长0.6个百分点。其中,阿里云PaaS市场份额增长更快,份额由上一个季度的23.6%,提升至26%,上涨2.4个百分点。
同一时间段内,另一市场机构Canalys给出的数据更大。该机构发布的最新报告显示,2024年第二季度阿里云中国市场份额为36%,进一步巩固市场领导者地位。
虽然各家机构的统计口径各异,但相同的趋势和结论是,阿里云经历过去一年的战略聚焦之后,正走向第二轮增长周期。
阿里云公有云份额在上涨
对于重新聚焦公有云市场的阿里云而言,实现季度市场份额的环比增长,意义非凡。
这个增长,不仅仅是新团队坚决执行新战略取得的成绩,更重要的是,它代表了阿里云在战略调整之后,重新走上增长之路。
2009年阿里云成立之初,就是从公有云市场起家的,并且通过抓住移动互联网浪潮,实现了快速做大做强。阿里云成为首个市场份额位居亚太第一、全球前三的中国云计算厂商。
国内互联网行业增长见顶之后,阿里云作为基础设施的增长随之下降。2023年云栖大会上,阿里云创始人王坚演讲谈到三次浪潮,其中隐喻也是阿里云在每次科技浪潮之中逐浪增长。他认为,第三次浪潮是GPT带动的AI爆发,没有云就没有AI,没有AI也就没有第三次增长。
2024年云栖大会,吴泳铭在接手阿里云集团董事长兼CEO后首次在云的场合公开演讲,可以看见其战略纲要。他认为,AI带来的影响不止在数字世界,也不只是大家期待看到的几个超级APP,而是最终改变物理世界。
他看到的增长空间更大、产业周期也更长。云计算一直是长坡厚雪的业务。不能以短期的份额涨跌论英雄。更重要的是产业宽幅。
去年11月,阿里云明确了“AI驱动、公共云优先“战略之后,就开始走上了第三次增长浪潮。这是公共云的“大道”,是能够排除市场杂音的优质增长。
增长能否持续?
从数字上看,阿里云的公有云市场份额迎来了重新增长的拐点。但是很多人可能更关注的问题是,这种增长能否持续下去?
当然,这其中的关键就要看阿里云能否牢牢抓住这一波生成式AI带来的新机遇。
从全球范围来看,过去几个季度等财报已经证明,AI成为了包括亚马逊AWS、微软 Azure、谷歌云等新一轮增长的引擎,推动这些厂商的核心云业务增速扭转下滑趋势开始实现较大幅度的反弹。
实际上,阿里云也获益于AI带来的新增量。8月15日晚,阿里集团公布2025财年第一季度财报(自然季2024年第二季度),阿里云交出了一份“增收又增利”的亮眼业绩。
该季度,阿里云季度外部客户收入增速重新拉升至6%,季度收入达到265.49亿元,经调整EBITA利润为23.37亿元,创下历史新高。
增长的来源同样写在财报里:“本季度公共云收入保持两位数增长,AI相关产品收入三位数增长,在公共云收入的占比持续提升。”
在该季度财报电话会议上,吴泳铭对分析师们表示,目前阿里云的服务器只要一上架就会被满负载地使用,投资回报率非常可观。“我们外部客户的收入,在财年的下半年回到两位数增长,这个预测比较明确。”
底气何来?
为什么阿里云敢有这样的预测?直接的底气来自公有云上架的AI服务器“秒没”,更重要是围绕需求的深层次来源,阿里云进行了多方布局,敢于下重手。
首先,阿里云加大研发投入,提升通义大模型、PAI机器学习平台、百炼大模型平台等核心AI产品的竞争力。
这种竞争力的构建,进而体现在阿里云PaaS业务营收的快速增长。过去几个季度,相比IaaS业务,阿里云增长更快的是PaaS业务。这背后,有企业在AI大模型和算力等领域的投入明显增加,也有使用AI过程中,对云原生数据库、大数据平台等PaaS产品产生的新需求。
目前,小红书等互联网企业云上建设数据湖,交通银行、中石化、通威集团、海尔智家、汉堡王、三得利(中国)等企业全栈上云,企业用云的需求已经真正向上延伸到PaaS层。
中国一汽、微博、携程、小米等30多万企业客户已经接入通义大模型,基于ML、AI对于数据的强烈需求,一方面数据湖、湖仓一体建设和使用成为共识,另一方面PAI也在为模型研发和AI应用提供从训练到推理的全链路支持。
无论是通过百炼平台调用上百款大模型API、还是支持模型推理训练需求,云之于AI,已经不仅仅是算力供应。在Gartner 2024年《数据科学和机器学习平台魔力象限》报告中,阿里云跃升至挑战者象限,是唯一入围的亚太厂商。
此外,阿里云拿出重金投资AI赛道。阿里巴巴集团主席蔡崇信(Joe Tsai)曾公开表示,“人工智能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领域,你不能只走一条路。”
在这样的战略之下,阿里云除了坚持自研大模型之外,还向大模型 “六小虎”中的 5 家进行了大举投资,其中包括智谱AI、月之暗面、MiniMax、零一万物、百川智能,以至于有投资经理形容“阿里股票是一只中国AI ETF基金”。
与常规拿资金换取股权不同,阿里在对这些快速成长为独角兽的企业投资中,有相当大的部分投资需要去“购买”阿里云的算力资源。阿里云管理层曾透露,中国80%的科技企业和超过一半大模型企业都跑在阿里云上。
对阿里云来说,与头部大模型公司深度合作,不但降低了技术踩空风险,还有助于抓住 AI 计算带来的增量,从而巩固国内市场份额第一的地位。
最后,阿里云坚持全球化的布局。在头部云厂商中,因为客观或主观等原因,阿里云是为数不多可以进行全球市场拓展的中国厂商。除了服务海外客户,这也为阿里云抓住新一波中国企业出海的市场机遇奠定了基础。
目前,阿里云在全球30个地域运营89个可用区,并且还在韩国、马来西亚、菲律宾、泰国和墨西哥建设新的数据中心,建成后阿里云全球布局将覆盖全球31个地域和95个可用区,成为亚太最大、全球前三规模的云计算网络。
2023年9月上任之后,吴泳铭曾在阿里云内部表态说,阿里云唯一的产品就是“一张遍布全球的理想的AI云计算网络”。今年9月的2024年云栖大会上,他进一步表示,阿里云正在以前所未有的强度投入AI技术研发和基础设施建设。
这意味着,阿里云在做好国内市场的同时,也一定会继续参与国际市场竞争,与亚马逊、谷歌、微软等科技巨头们展开竞争。
“更健康”的阿里云
在继续做大做强公有云市场的同时,阿里云的政企业务也在大幅改善。根据可靠消息人士向智能超参数透露,在加速调整之后,阿里云的政企业务已经扭亏为盈。
在营收“大冒进”之后,现在的阿里云更加务实,财务上也更加可持续,整体更健康。
2024财年全年,阿里云经调整后EBITA达到61.21亿元。而在2025财年第一季度,阿里云经调整后EBITA达到23.37亿元,同比增长155%。
智能超参数曾在该季度的财报分析文章中给出过乐观预计,今年大概率能够看到,阿里云经调整EBITA利润超过100亿元,并实现真正的运营利润转正,开始真正“挣钱”。
当然,阿里云也不是没有隐忧。最近各大厂商为了争夺AI开发者的生态,直接把大模型API等产品卖到了“地板价”,甚至亏着卖;而为了争夺大型消耗算力的客户,一些厂商再度拿出了比价的杀手锏。
这一定程度上可能会给整个公共云市场的毛利率带来负面影响。作为头部厂商,阿里云能否独善其身值得进一步观察。不过话说过来,阿里云对于降价一点也不陌生。
在阿里云的发展历史上,曾经有过多轮的主动降价行为。今年年初,在2024年度战略发布会上,阿里云智能集团资深副总裁、公共云事业部总裁刘伟光掀起了阿里云史上最大力度的一次降价,全线云产品平均降价幅度超过20%,最高降幅达55%。
事实证明,这样的降价非但没有影响阿里云公有云重新获得增长,整个业务在财务上反而更加健康了。这其实就考验了云厂商是否有真正的技术实力,以及能否把技术实力转化为业务红利。
种种迹象清晰地表明,阿里云正在加速修复,重回可持续增长的轨道。
但是,正如吴泳铭在云栖大会上提出的断言——“生成式AI最大的想象力,绝不是在手机屏幕上做一两个新的超级App,而是接管数字世界,改变物理世界。”
这才是阿里云们的星辰大海,但是这也比以往任何时候更有挑战性。
牛,就是牛。
中国自主研发第一朵云☁️…王坚院士…没人喷吧…
[点赞][点赞][点赞]回归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