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单纯地依赖打卡,不仅会转移行动的动机,还会降低行动的效能。这源自另一个重要的心理机制——认知闭合需求。
所谓认知闭合需求,就是指当人们面对一个模糊的问题时,就有给问题找出一个明确的答案的欲望。将这一概念扩展到行为上也是一样的:一件事若迟迟没有完成,心里就总是记挂,期盼着早点结束;此事一旦完成,做这件事的动机就会立即趋向于零。
我们之所以有这种心理是因为人类的大脑喜欢确定性,不喜欢未知或不确定性。而打卡活动自带任务心态,人们每打一次卡,都要面临一次任务闭合需求,这在开始时并无大碍,但动机一旦转移,人们的心理就会发生变化。
这就是打卡心态的特性:学不到,假装一下;学到了,立即停止。所以单纯抱着打卡这一任务心态去学习,很少会有强烈的主动性,毕竟在任务心态的驱使下,人们关注的是完成情况,对任务本身没有更大的热情。
—《认知觉醒》第五章第五节
【转述】
打卡虽然可以追踪进度,但是如果过度依赖打卡,可能就会转移我们的学习动机,降低行动效能,这与认知闭合需求有关。人们倾向于寻求确定性,而打卡活动带来的任务心态可能满足了这种需求,但同时也会导致我们失去对学习任务本身的热情和主动性。
【体验】
在学习过程中,我也常常采取打卡形式来督促自己。一开始,打卡确实能够让我追踪学习进度,提醒按时完成任务,但是时间久了,发现自己越来越关注于打卡本身,而忽略了学习的真正目的,只是为了打卡而学习,造成本末倒置。这让我意识到,单纯地依赖打卡是不可取的,这样并不能真正激发学习动力,反而会让自己陷入一种被动的机械学习状态。
【行动】
为了克服打卡带来的局限性,我可以取以下行动。首先,将打卡作为辅助工具,更加关注学习的内容和质量,而不是仅仅关注打卡的次数。其次,努力培养内在的学习动力,找到自己真正感兴趣的领域,从中寻找学习的乐趣。尝试将学习与兴趣爱好相结合,让学习变得更加有趣和有意义。第三,寻求适合自己的更加有效的学习方法,如加强与他人的交流讨论、参加学习小组或者寻求导师指导,以此拓宽学习渠道,提升学习效果。通过这些行动,我相信一定能够克服打卡的局限性,实现更高效、更有深度的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