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海防部队原属省军区,改隶战区陆军后,为何大多实行旅营体制?

苏飞谈过去 2023-09-13 03:16:03
边海防部队原属省军区,改隶战区陆军后,为何大多实行旅营体制?

七大军区时代,边海防部队长期属于省军区系统。比如,北部战区陆军边防某旅“黑河好八连”的奖旗上写的很明确:授予黑龙江省军区边防第七团八连“黑河好八连”。这足以说明,该边防旅前身曾属于省军区系统。

▲“黑河好八连”奖旗

但在军改之后,边海防部队纷纷改隶所在战区陆军,大多实行旅营体制。边海防部队的隶属关系变革很复杂,简单来说是大军区到省军区系统,再到战区陆军的变化,最为明显的就是外长山要塞区。

外长山要塞区前身系组建于1954年4月的辽东要塞师,该师经历了守备第1师、外长山要塞区(军级,归旅大警备区)、外长山守备师、外长山要塞区(师级,归沈阳军区第64集团军建制)等不同的历史时期。

1998年10月,外长山要塞区因第64集团军撤编而转隶辽宁省军区。直至2016年军改后,改编为北部战区陆军海防某旅。其他边防团、海防师基本上都有类似的经历,在省军区系统、大军区之间转悠,不是一句两句能够说清楚的事情。

▲原辽宁省军区外长山要塞区旧照

2017年新一轮军改,除中部战区陆军(深居内陆未设边海防部队)、西部战区陆军(情况较为特殊,下文会有介绍)之外,各省军区系统的边海防部队,统一交由所在战区陆军领导,北部战区陆军(若干边防旅、海防旅)、南部战区陆军(若干边防旅、海防旅)、东部战区陆军(若干海防旅)均配备有边海防部队。

据笔者粗略分析,边海防部队之所以大多实行旅营体制,主要有以下两方面原因:

(一)省军区系统职能调整,不再辖作战部队;

2016年1月,大军区时代落幕,此前隶属于所在军区的省军区,统一移交中央军委国防动员部。2017年新一轮军改,各省军区的作战部队、边海防部队、预备役等武装力量,陆续改隶战区陆军。比如,原辽宁省军区外长山要塞区改隶北部战区陆军,并执行海防旅编制。

不过,新疆、西藏军区及北京卫戍区是例外,所属武装力量归陆军总部建制领导,而非所在战区陆军领导。由于北京卫戍区是内陆省军区,未辖边海防部队。至于新疆、西藏军区的边防部队,情况又较为特殊,属于边防旅、边防团混编。

▲西藏军区边防某团

调整之后的省军区系统,主要履行国防动员、后备力量建设、兵役征集、军地协调、民兵管理等职能。相比之下,大军区时代的省军区系统,既要管国防动员还要负责作战防卫,职能定位不清晰。体制编制的关系捋清楚之后,省军区系统工作更高效、职责更明晰、分工更精准。

(二)旅营体制指挥层级扁平化,与野战部队保持一致;

边防团升格为边防旅、海防师改制为海防旅,整编方式虽有差别,可是却都围绕着指挥层级扁平化的大原则。我军自2017年新一轮军改后,旅级作战单位成为了主流编制,主打合成化。边防旅、海防旅也不例外,建制内配备了多个兵种,合同作战能力大幅度提升。以边防旅编制序列为例,编有机步营、炮兵营、支援保障营等作战单位。

再以北部战区陆军边防某旅“先遣渡江英雄连”为例,该连在军改后由传统的步兵转型为编有炮兵、防空、防化、侦察等多种专业的新型海防连。合成化程度高了,科目设置、组训方式都围绕着“为战而生、向战而行”展开,旨在夯实立体封控、全维防卫、联合作战能力。转型重塑后的“先遣渡江英雄连”,战斗力与以往相比自是大不一样。

▲东部战区陆军海防某旅英模单位“鼓浪屿好八连”

旅营体制的横空出世,与我军机械化、数字化、信息化、合成化水平的提升有着莫大的联系,战斗力得到了大幅度提升。以东部战区陆军英模单位“鼓浪屿好八连”所在海防旅为例,该旅与转型前相比,呈现出兵种增多、防区变大、任务多样、反应迅速、机动灵活的特点。很显然,该海防旅的战斗力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提升。

还有一点需要指出,我军现在的边海防部队的活动范围不仅仅局限于所在任务区域,也可能远在千里之外,目的就是为了锤炼部队复杂作战环境的适应能力,全方位的战训耦合,成为野战部队的得力助手。比如,陆军某海防旅走出驻地营区,千里机动至戈壁深处,以检验多型火炮极限射击效能。

▲南部战区陆军边防某旅演练

综合来看,边海防部队大多实行旅营体制,只不过是我陆军转型重塑的冰山一角。新型陆军早已不是“大陆军主义”,在军兵种联合作战体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回望边海防部队的调整转隶史,我们可以看到是在军区、省军区之间转悠。到了战区体制下,边海防部队统归战区陆军领导,则是从体制编制上捋清楚了关系,与大军区时代的调整转隶有着质的区别。

—END—

0 阅读:3

苏飞谈过去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