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你的竿稍经常断?主因只有三个,稍微注意就不会

老谢钓鱼啊 2024-12-18 01:01:30

钓友们或许都有过这样的经历,明明将一切准备工作都做好了,但还是没能避免断竿发生。

这样的意外伤害不仅令钓友心疼自己的鱼竿和投入在钓鱼上的心血,更觉得自己辛苦收获的成果似乎也跟着一起丢失了。

那么在钓鱼过程中,断竿的原因到底有哪些呢?

作者认为,很多钓友觉得是大鱼拉断竿的情况并不常见,反而是因操作不当或其他意外最终导致竿稍断裂的情况更多。

作者也有过这样的经历,那么都是在哪些情况下断竿的呢?

又该如何进行预防呢?

抛投不规范。

抛投是钓鱼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步流程,唯有将鱼饵投到水中,才能吸引到前来觅食的鱼儿,而抛投的技巧和角度也会影响到鱼儿前来吃饵的积极性。

不规范的抛投,有可能将鱼线打结,更有可能导致抛投失败,鱼饵投到不该去的地方,因此最容易在这一步骤上断竿稍。

抛投时,经过严格计算后,被穿入竿稍的鱼线、鱼钩和鱼饵等存在较大摩擦阻力,而当钓友用手施加力量时,就会出现横向生拉硬拽的情况,这无疑会提高断竿几率。

因此,尽量不要让甩出去的鱼线碰到树木等坚硬物体,要不然就要考虑反向收线,不可硬拉线缆。

如果抛投过程中没有树木等物体阻隔,这时要注意,投竿时要先将竿尖向下倾斜,再将鱼线抬起横向投出去,这样更能降低断竿稍几率。

挂底拔河。

关于挂底的问题,在钓溪流时尤其严重,一些溪流底部多为石坑等障碍物,因此多在底部游动的鱼儿极易被藏身于此处的障碍物缠住,从而导致鱼线断裂。

在这种情况下,有两种解决方案,我们可以选择降低竿尖角度轻轻摇晃,以消除障碍物上的线缆摩擦,进而放松底部鱼线;或者绕着障碍物转圈,将鱼线收回来。

但即便如此,当我们面临障碍物较多时,若是将一根竿底下的线缆都收回来,这也难免凶多吉少。

有可能在转圈过程中,因施加力量大于竿稍的承受力量,就有可能断竿稍,因此在这方面要合理控制力道,同时切记不可硬拉。

否则就会提高断竿几率,因此建议使用改良旋转竿稍,将其换成普通竿稍绳。

这可以有效降低慢反应带来的伤害,同时更容易实现放纵,不过要注意,在放纵过程中,一定要让螺旋绳缩回竿座内,不可让它悬空在户外,很可能被虫儿咬破造成更大的损失。

拔河溜鱼。

我们都知道,在垂钓过程中,能否成功上鱼的关键就在于能否准确判断出鱼儿咬钩时间,如果过快提杆,很可能导致鱼儿脱钩,造成跑鱼现象。

而在提杆后,更要进行拔河溜鱼,此时也是断竿最为关键的一步,由于鱼儿挣扎较大,因此我们会遇到各种各样的意外情况,这也使得这一步骤成为断竿几率最高的一步。

因为此时鱼儿往往会朝着一侧游走,这样不仅便于逃脱,更容易导致我们横向施力,这又是我们要注意的重点。

这里运动最大危险性的时间段就是在垂直溜鱼的过程中,如果此时施加力量过于强烈,就很容易导致断竿,不过我们又该如何避免?

首先,我们要调整握杆姿势,将手握在握把上,将手肘夹紧身体侧面,手腕自然下垂,然后用自己的身体去摔避障碍物,如同打球时平胸接球时手部所用力气一般。

此外,我还要提醒大家,保持一定距离也是降低断竿几率的方法之一,当手部与竿稍保持30-50cm左右距离时,此时阻尼力最好。

如果你不常溜一些大于单根竿承受重量极限的大鱼,可以将手距拉至80cm以内,但如果你经常溜比较大的鱼,手距保持1m以上也是需要的。

这里,我还要补充另一点,即便是手距较远,也不能用手肘杠杆或身体去将重心移压到身前去接引直线,也不能一直到位再左右转身接引直线和掉头放线,这是因为这些动作都无法控制横向力道,很容易造成伤害。

0 阅读:17

老谢钓鱼啊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