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口首富,茅台撑腰

栗滴看商业 2025-04-12 06:00:38

他获得了IDG、三全、物美、茅台等明星投资方的投资。

“锅圈”创始人杨明超,也从夜市老炮儿一跃成为周口首富。

在餐饮行业竞争步入白热化阶段,几乎所有从业者都切身感受到了生存压力,纷纷放缓扩张步伐。

在这样的大背景下,锅圈食汇创始人杨明超却反其道而行之,为公司定下五年目标:“下一个五年,锅圈门店总量要达到2万家。”

近日,锅圈食品(以下简称“锅圈”)发布了2024年全年财报。从财报数据来看,锅圈在复杂的市场环境中稳中有进,几项关键指标颇为亮眼。

其中,全年营收达到64.7亿元(人民币,下同),同比增长6.2%;毛利14.17亿元,同比增长4.9%;核心经营利润3.11亿元,同比增长3.1%。

不过,锅圈仍未摆脱增收不增利的困境,2024年公司全年净利润为2.41亿元,同比下降8.4%。门店数量同样出现了减少:截至2024年末,锅圈门店数量为10150家,相较于2023年末的10307家,减少了157家。

就在上个月,锅圈创始人杨明超为公司制定了战略目标。他表示,锅圈已启动第二个万店计划,未来五年将聚焦县市区下沉市场,新增1万家门店,凭借“性价比”策略,再次提升门店数量与运营效率。

01

餐饮行业从业30年,杨明超可以说是一个实打实的“草根创业者”。

1972年,杨明超出生于河南周口鹿邑县一个普通农村家庭。

年少时的他和大多数同龄人一样,十分好玩,对学习并不上心。但凭借着聪明头脑,他还是考上了鹿邑第一中学。

1989年,杨明超参加高考,因化学成绩不理想,最终高考失利。同年秋天,他返回学校复读,毅然选择弃理从文,希望能在文科领域闯出一片天。

1990年,他如愿以偿的考入了郑州大学中文系,在优质高等教育资源相对匮乏的河南省,郑州大学是全省唯一一所“211”重点高校。

上大学后,杨明超的经商天赋逐渐崭露头角。期间,他曾靠贩卖流行的明星画报补贴零用钱。后来,他嫌这种赚钱方式太过缓慢,便主动联络广告装潢公司,接下了广告安装业务。

从文案撰写到具体制作安装,杨明超全程亲力亲为。凭借中文系深厚的专业素养,以及不怕吃苦的劲头,他每月能收获近百元的收入。

1994年大学毕业后,杨明超被分配到河南省政府接待办下属的中州国际饭店工作。在这里做了三个月接待工作后,因为工作需要,他被调到了团委。

这份工作与杨明超的专业高度契合,让他如鱼得水。没过多久,凭借出色表现,他又先后转战党办、工会,还肩负起集团内刊的统筹工作。

但对于杨明超来说,过于一成不变的生活让他觉得一眼能望到头。在这里工作的第四个年头,杨明超终于下定决心辞去工作,返回老家创业。

初涉商海的杨明超,将目光投向了山羊配种领域。他花了2.8万元从澳大利亚引进两只优质的波尔山羊种公羊,就此,开启了自己的首次创业之旅。

创业初,杨明超还算顺利,短短三年,种羊数量便从最初的两只迅猛增长至一百只,改良的母山羊更是多达四百余只。

随着养殖规模稳步扩大,杨明超顺势拓展了羊肉贩卖业务。然而,商场如战场,一次交易中,他不幸遭遇诈骗,这桩生意最终落得血本无归。

经此沉重打击,杨明超无奈放弃了养殖事业。

2004年前后,杨明超再次返回郑州,开始为二次创业做准备,并四处寻找值得投资的项目。

在朋友的介绍下,杨明超以50万入股了当时比较火热的螺蛳大虾,正式入局餐饮业。

2006年,杨明超和螺蛳大虾创始人以“室外烧烤+啤酒”的啤酒花园模式为起点,打造了郑州第一家规范的夜市美食广场“黑老婆”,杨明超出任美食广场店长,负责经营管理。

杨明超深知,要想在夜市中立足,必须要有独特的经营模式和优质的产品与服务。经过深思熟虑,他制定了一套独特的商业模式:找到一块闲置用地,将其打造成美食广场。在美食广场中,他主要经营啤酒和凉菜,因为这两类产品毛利较高且制作相对简单。

而对于其他种类的小吃,他则采用招商的方式,吸引其他商户入驻,自己只负责品控和管理。这种模式不仅降低了经营风险,还能够整合各方资源,为顾客提供更加丰富多样的美食选择。

在杨明超的精心经营下,美食广场一开业便迅速吸引了众多顾客的关注。由于杨明超注重品质和服务,啤酒花园的口碑越来越好,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回头客。随着生意的逐渐火爆,杨明超开始不断扩大规模,陆续在郑州开设了多家分店。

但很快,杨明超发现,夜市在冬天生意惨淡,于是,他注意到了火锅行业。

在餐饮行业历经数年的摸爬滚打后,杨明超开始了向食材连锁赛道的探索。

2015年,杨明超、孟先进及李欣华成立河南锅圈供应链管理有限公司。

2016年,杨明超剥离掉了餐饮以及其他非核心业务,转型做社区餐饮零售,沿着成品菜连锁超市这个赛道坚定不移地向前走,“锅圈食汇”火锅食材超市也开始运作。

锅圈食汇以火锅、烧烤食材为主,涵盖冻品、生鲜、小吃、底料蘸酱、四季饮品、火锅器具、烧烤器具的超市便利店连锁系统。以“互联网+食材”的B2B、B2C运行模式,线下门店与线上商城并行。

由于满足了人们“在家吃火锅”的需求,锅圈扩张非常迅速。杨明超乘胜追击,加快了开店的步伐,2017年全年共开设了87家门店,初步在市场上站稳了脚跟。

02

2018年,杨明超开始混迹资本圈,成为黑马实验室的一员。

或许连他自己都未曾预料,正是这段经历,让他不仅获得了20亿的融资,还助其敲开了资本市场大门。

在获得资金后,锅圈开始跑马圈地,到了2019年底门店数量便超过了1600家。

2020年,突如其来的疫情给餐饮行业带来了巨大的冲击,许多餐饮企业面临着倒闭的风险。然而,锅圈食汇却在这场危机中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

由于疫情期间人们减少了外出就餐,更多地选择在家中做饭,火锅和烧烤这种方便快捷的餐饮形式受到了消费者的热烈追捧。锅圈食汇凭借其一站式的食材供应服务,满足了消费者在家中吃火锅和烧烤的需求,销售额实现了逆势增长。

2020年——2023年的短短三年内,锅圈的门店数量从4300家猛增至10307家。公司的业绩增速同样亮眼,数据显示,2020年——2022年,锅圈食品总营从29.65亿元暴涨至71.73亿元。

疫情期间,杨明超创造过9个月开3000家门店的“狂飙”速度。

2022年,杨明超以50亿身家,上榜《胡润百富榜》,位列周口鹿邑首富。

赢得市场的同时,锅圈也吸引资本的关注。

2019年——2022年的几年间,锅圈食汇就完成了7轮融资,投资方包括IDG资本、天图投资、招银国际资本、茅台建信基金、物美联合资本等等,融资总金额近30亿元,估值达到130亿元,成功跻身独角兽行列。

但好景不长,在“宅家经济”的红利期过去后,锅圈业绩也随之迎来下滑。2023年其实现营收60.94亿元,同比下降15.0%。2024年上半年,锅圈实现收入26.65亿元,同比减少3.5%;净利润8550.8万元,同比减少26.7%。

与此同时,锅圈门店数量迅速减少,退出“万店俱乐部”。2024年6月30日,锅圈零售门店减少至9660家。

基于这一年的表现,市场给出反馈,锅圈股价从最高位的12.28港元/股,跌至2.05港元/股,跌幅超80%。短短一年,市值蒸发超270亿港元。

面对困局,杨明超积极探寻破局之策。为扩大营收,他推出了“蹲苗计划”与“会员工程”,并大力拓展线上渠道,双管齐下,力求实现业绩的稳定增长。

事实证明,杨明超的一系列举措成效显著。截至2024年12月31日,锅圈的注册会员数攀升至4130万,同比增长48.2%。会员数量的激增,带动了预付卡预存金额的显著提升。财报显示,2024年底,锅圈的预付卡预存金额达9.9亿元,同比增长36.6%。

鉴于“会员工程”的良好表现,杨明超将其列为2025年的重点工作,并成立了专门部门,深入挖掘线上流量与会员运营的协同潜力,进一步打通线上线下的运营脉络。

线上渠道同样初现成效。锅圈在抖音平台的全年曝光量高达62.1亿次。2024年5月底推出的“99元毛肚自由火锅套餐”,借助抖音等线上渠道迅速走红,全年销售额突破5亿元。

在杨明超看来,凭借锅圈强大的供应链体系、数字化运营能力,以及品牌下沉策略与成熟的会员运营系统,加之中国14亿人口一日三餐的庞大刚性需求,锅圈能够精准定位,打造出区别于传统菜场与外卖模式的优质解决方案,在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

2 阅读:1831
栗滴看商业

栗滴看商业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