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4月15日,从信阳市港务中心获悉:经河南省政府研究并征求交通运输部意见,《信阳港总体规划(2035年)》正式获批,信阳市将打造“一港四区”港口布局,构建“一干六支”航道网络。

河南省政府批复指出:信阳港是河南省地区性重要港口,是河南省对接中原—长三角经济走廊的重要枢纽,规划形成“一港四区”(中心港区、豫东南港区、淮滨港区、固始港区)港口布局。信阳港将以建材、粮食及农副产品、矿石及集装箱运输为主,兼有旅游客运功能,积极发展临港工业和港口物流,逐步发展成为设施先进、功能完善、运行高效、安全绿色的现代化、综合性港口。岸线利用规划范围包括信阳市境内淮河干线,以及支流大洪河、史灌河、潢河、白露河、竹竿河、浉河水域及相关陆域,共规划港口岸线12970米,含已利用港口岸线2530米。
信阳港中心港区主要为平桥区、浉河区、罗山县及周边地区集装箱,煤炭、建材等散货,钢材等件杂货运输服务,积极发展铁水联运、拓展现代物流功能;豫东南港区主要为息县、潢川县、商城县及周边地区件杂货和散货运输服务;淮滨港区主要为淮滨县及周边地区集装箱、散货和件杂货运输服务,兼有船舶修造功能,并积极拓展铁水联运、现代物流功能;固始港区主要为固始县及周边地区散货和件杂货运输服务。
淮河主河道流经信阳市363.5公里,通航里程324公里,占河南省通航航道里程(1825公里)的18%,目前可通航航段息县闾河口至固始豫皖省界(三河尖)段126公里为四级航道,可常年通行500吨级船舶,水量丰沛时可通行2000吨级船舶。2023年9月,江淮运河全线通航后,最大可通行5000吨级船舶。
根据规划,信阳港“一港四区”总体布局将布置500—2000吨级泊位98个,形成综合通过能力约8800万吨,其中集装箱能力约119 万标箱。淮河干流航道可通航航段由三河尖至闾河口延伸至长台关,由126公里增加到279公里,现有四级航道提升至三级及以上;淮河支流大洪河黑龙潭至洪河口54公里建成三级航道;史灌河、潢河、白露河、竹竿河、浉河等支流均建成四级航道,通航里程共342公里,以满足腹地经济社会发展对信阳港的建设要求。

据信阳市港务中心副主任丁伟介绍,信阳港已建成港口作业区4个,包括淮滨中心港、固始望岗港、淮滨饮马港和息县闾河口港,货运吞吐能力1860万吨,集装箱吞吐能力10万标箱,生产性泊位29个。其中坐拥淮河主航道的淮滨中心港,是河南通江达海距离最近、最快捷的港口。近四年来信阳港口整体吞吐量稳步上升,2024年完成货运吞吐量552.1万吨,同比上升42.39%;集装箱50213标箱,同比上升37.13%。
近年来,河南省高度重视内河航运发展。2022年,《河南省内河航道与港口布局规划(2022—2035年)》印发;2023年作出加快内河航运高质量发展“其时已至,其势将起”的重要论断,内河航运“11246”工程全面实施;2023年9月,河南省政府印发《关于加快内河航运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河南省内河航运发展站上了新的历史起点;2024年,河南省内河航运发展势头强劲,全年内河航运项目建设完成投资超过前三年总和。
受惠于此,信阳港口、航道和多式联运、船艇制造等工程项目接连上马、如火如荼,固始港区中心作业区、息县淮河新区作业区和潢川花埠作业区等港口项目先后开工,淮河淮滨至三河尖航道提升工程、G220淮河大桥改建工程、淮滨港铁路专用线项目、淮河淮滨段航道提升工程,以及淮滨县内陆临港船艇装备制造产业园项目等重大工程先后开建,淮河航运、港口优势正加速集聚,通道经济、临港产业强劲起势。
“港通天下,航运四海。”信阳市交通运输局党组书记彭爌表示,信阳市将锚定河南省内河航运高质量发展目标,按照河南省政府批复,集智聚力推进信阳市现代化港口建成投运和淮河出海水运通道主骨架提质升级,积极拓宽中原出海大通道,助力河南省融入服务全国统一大市场,奋力实现“两个更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