偏心婆婆见我们换了140平的大房子,表示老了要来同住

暖家闲话 2024-11-09 13:54:37

我和老公结婚十年了,一路走来,真是不容易。老公是农村出身,家里还有个大哥。他初中毕业就出来打工了,那时候才15岁,瘦瘦小小的,想想就让人心疼。老公学习不算好,为了减轻家里负担,供大哥上学,他在工地上吃尽了苦头。好在他勤快肯学,慢慢跟着老板学了些本事,日子才渐渐好起来。我们相识的时候,他刚满20岁。那会儿我在城里开了家小服装店,他在附近工地干活。每天下工后,他总会来店里帮我整理货架,陪我聊天。虽然他话不多,但是那份踏实和善良,让我慢慢被他吸引。记得有一次,他跟着老板去外地的一个工程,要离开两个月。临走前,他红着脸给了我一个小木雕,说是自己闲暇时刻刻的。那个小木雕虽然不太精致,但我能感受到他的用心,从那时起,我就认定他是我今后的另一半。我家里条件还不错,父母也很喜欢这个朴实的准女婿。老公每次来我家,总是主动帮忙做家务,我妈常说:"这孩子懂事,比那些只会花言巧语的小伙子强多了。"结婚那年,公婆来城里商量婚事。婆婆一开口就说家里穷,拿不出多少彩礼。她说:"你大哥刚结婚,家里又买了新农机,实在拿不出太多钱。这样吧,我们出3万,你看行不?"老公当场就红了眼眶:"妈,我从15岁就出来打工,这些年给家里寄的钱,哪年少于3万了?我到底是不是你亲生的?"我爸见状赶紧打圆场:"钱不钱的无所谓,只要两个孩子真心相爱就行。"最后还是收下了那3万彩礼。婚后第二年,我们有了儿子。为了给孩子更好的生活,老公更加拼命工作。他跟以前工地的几个工友合伙接了些小工程,慢慢攒下一笔钱,我们总算有了自己的小窝。去年,趁着市场行情不错,挣了点钱,我们又换了套140平的大房子。房子宽敞明亮,住着很是舒心。前不久,婆婆因为腰疼来城里看病,我们就接她来家里住几天。谁知道,婆婆一进门就被我们的新房子惊到了。她转了一圈,啧啧称奇:"哎呀,你们这房子真不错啊!阳台这么大,客厅这么宽敞,还有书房呢!"我笑着说:"是啊,我老公这些年辛苦赚钱,总算有了个安身立命的地方。"婆婆突然话锋一转:"哎,我想起来了。你大哥家那套房子才80多平,住着多挤啊。要不这样,等我和你爸老了,就来你们这边住吧?反正你们这房子这么大,多住两个人也不碍事。"我一听这话,心里顿时警铃大作。虽然我们住的是大房子,但绝对不代表要跟公婆同住啊!更何况这些年来,公婆对我们家的态度,我心里门清得很。想起儿子刚出生那会儿,我坐月子期间,婆婆来帮忙。结果没帮上忙不说,还净添乱。她嫌弃我们家请的月嫂太贵,非要自己来照顾我。可她哪懂什么坐月子的讲究,天天给我煮些大鱼大肉,害得我上火严重。更让我受不了的是,婆婆总爱拿我跟大嫂比较。"你看你大嫂,孩子生下来没几个月就去上班了,多能干。你呀,就知道在家享清福。"她压根不知道我每天忙里忙外,又是带孩子又是做家务,根本没有她想象的那么轻松。想到这里,我对婆婆说:"妈,大哥的两个孩子都是您一手带大的,您跟他们更亲。我老公从小就自己在外打拼,家里也没帮上什么忙。现在条件是好了,但您突然要来住,这不太合适吧?"婆婆显然没想到我会这么说,脸色一下子变得很难看。我继续说道:"再说了,我爸妈这些年一直在帮助他。当初他受伤住院,可是我爸妈照顾了他一个多月。您和爸要是来我们这住,那我爸妈住哪里呢?"老公在一旁没吭声,但我知道他心里跟我是一样的想法。毕竟这些年来,公婆对我们的冷淡态度,他比我更清楚。婆婆被我这么一说,顿时语塞,尴尬地坐在沙发上不知所措。我趁热打铁,又补充道:"妈,我觉得您还是跟大哥他们住比较好。您把大哥的孩子拉扯大,现在也该让他们尽尽孝心了。我们小两口自己过,您就别操心了。"说完,我拉着儿子的手就回了卧室,留下婆婆一个人在客厅发愣。我知道自己的话可能有点重,但有些事情不说清楚,以后只会更麻烦。晚上,老公跟我聊起这事。他叹了口气说:"其实我明白你的想法。这些年来,爸妈确实对我们不闻不问,现在看我们过得好了,就想着来享福。但是他们毕竟是我父母,你说话是不是太直接了?"我看着老公的眼睛,认真地说:"老公,我知道你心里也不愿意他们来住。但是你性格太软,说不出拒绝的话。我不说,难道要等他们真的搬来了再说吗?到时候岂不是更麻烦?"老公沉默了一会,点点头说:"你说得对。这事我来跟他们解释吧。以后我们小家庭的事,还是我们自己做主。"听到老公这么说,我心里悬着的石头总算落了地。我们俩这十年,同甘共苦走到今天不容易。我们的小家,得靠我们自己守护。至于公婆,尽自己的孝心就好,但绝不能让他们干涉我们的生活。这件事过后,婆婆很快就回了老家。虽然她临走时脸色不太好看,但我知道,有些话说开了反而好。看着熟睡的儿子,我轻轻拉起老公的手。我知道,不管遇到什么困难,我们都会一起面对,一起解决。这,才是我想要的小家。
0 阅读:0

暖家闲话

简介:分享温馨家庭故事,探讨婆媳关系、亲子教育等话题。以贴近生活的视角,为中老年读者带来家庭温暖与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