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风格:轻松吐槽
越来越多的作者选择在小说表达中使用“题外话”、“画外音”等叙述手段从作者主观角度去吐槽情节中的人物或情节。
一点是作者和读者互动需要,另一点就是作者有意识地选择用吐槽这种手段,来营造轻松的阅读氛围,适当的出戏于故事,可以为平缓紧凑的情节叙述及发展带来局部波折和读者情绪抒发。
而在我所看过的小说中,使用此叙述手段的作品以《从1983开始》最为成熟、娴熟,最为贴切人物、契合故事,效果最佳!
轻松吐槽的风格能够形成和被使用一方面与它的现代历史题材和情节节奏设计有关,另一方面也局限于作品的主旨或人物表达的深刻程度。
在作者主观的设计下,将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的社会风貌、人物故事以一种紧凑快节奏且夹杂吐槽的方式叙述描写出来,由于在情节上就天然具有流水账叙事的平淡,但作者通过有意识的吐槽和情节设计,刻意营造出适合网文阅读的轻松氛围,改变了故事的天然时代风格。
之所以说效果最佳,就是因为八九十年代的现实故事本身属性与轻松风格的天然相斥,不仅突显出作品能够形成轻松吐槽风格的不易,更代表着网络文学环境中现实题材的创作适应探索。
甚至往大了说,在另一个角度、某些意义上,为现实幻想主义故事的创作风格指明方向。
轻松吐槽的叙事风格适用于现实题材,阅读效果就我来看是最佳的,那对其他题材的比如历史、玄幻之类的是否适用呢?
没看过相关作品,我不敢下定论,但猜测一下,历史大概不会也不应该形成轻松吐槽的风格,为何?因为作品主旨深度不同。
《从1983开始》由于写的是中国八九十年代的社会经济背景,时代发展,人物故事,并因网络文学政策所限,注定了作品不会变得苦大仇深,不会具备很深刻的主旨表达、传递很严肃的作品意识。
在这个前提上,人物描写自然也是很随心随意地刻画。
浮于表面的作品主旨,轻松搞笑的人物角色,平淡紧凑的情节设计三者合一,方才相辅相成出轻松吐槽的作品风格。
重要风格:春秋笔法
为什么把这个风格放在最后,很明显它不是作品的主要风格,在《从1983开始》中“春秋笔法”所占的比重很少,甚至微不可闻,细不可见,但它却是最重要的。
为什么要把“春秋笔法”列为重要风格?我们先从这个成语的本意讲起。
所谓"春秋笔法",也叫"春秋书法"或"微言大义",是我国古代的一种历史叙述方法和技巧,是孔子创造的一种文章写法,即在文章的记叙之中表现出作者的思想倾向,而不是通过议论性文辞表达出来。
一眼既明,“春秋笔法”可是用来写史的叙述方法和技巧,《从1983开始》可是现代历史背景,而且主旨浅显,受政策限制,不敢表达太多,所以大家明白了吧?
不管是作者有意识的还是无意识的,《从1983开始》既写了史又写了实。
自古创作写史、写实者最难,到网络文学这儿也是一样,起点中近代史题材和现实题材的小说被封的最多,为什么?政策所限。
《从1983开始》两者都占,所受限制更多,但是“春秋笔法”的创作风格却在一定程度上突破了某些限制。
点到即止,《从1983开始》在直接涉及八九十年代政治、政策的情节上都是点到即止,一触即分,但某些地方侧面情节隐晦地点评了当时的社会环境和政治方向。
简练隐晦,由于《从1983开始》是写现代历史的,不能避免地涉及一些真实人物,比如马未都、冯小刚、张艺谋、巩俐、李诚儒、马云、张朝阳、郭德纲……等等这些文化、经济、娱乐圈名人。
怎么办?如果用另外的人名替代,那就成架空了,但又不能用相关人物真正的名姓,所以作者选择用指代词、错别字、代表性符号等的方式处理,例如:张艺某、巩利、马富豪、小黑胖子等等。
涉政情节不能写,但涉及这些文化名人的情节作者不仅写还写得很有“春秋笔法”的那种写史风格。
与此相关的每个人物,每件故事,作者既能简练扼要地概括出人物性格和特点,更能通过故事情节等的无痕迹描写隐晦表达出对某些人物的主观点评和作者立场态度。
好就是好,坏就是坏,善恶我自有定则,颇有种“春秋笔法”形式的评判味道。
不偏不颇,中立客观地点评人事,表达自己对相关时代背景下的分析和判断,这是写史的基本创作要求。
如果作者无心,那说明“睡觉会变白”通过这部作品无意间摸到了写史实人物的门槛。
如果作者有意,那更加代表她的笔力在写现代历史题材方面已经完全成熟。
但根据“春秋笔法”风格在作品中的小比例表现(隐晦且不明显地对人事点评)和作品呈现出整体轻松风格感觉,我判断作者是下意识地用到了“春秋笔法”。
歌哥
犬了一堆废话 听不懂狗语
cqs2000
废话一堆[流鼻涕]
老丁
说了半天,不知道在说些什么东西!连少妇白自己都没想到那么多东西
老男孩
写内娱的不全都是这个德行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