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演义》中的单刀赴会其实夸大了关羽的真英雄形象,而真实的单刀赴会实际上是一场鲁肃在谈判桌上碾压关羽的双边会晤。
咱们先说《三国演义》中的单刀赴会。
话说,当初赤壁之战后,刘备从东吴手里借了荆州,作为立足之地,等刘备夺取益州后,东吴方面便迫不及待地要求刘备归还荆州。
为此,张昭向孙权献计:
刘备的最大倚仗就是诸葛亮,而诸葛亮的兄长诸葛瑾就在东吴做官,为今之计,不如派诸葛瑾作为使者前往益州,先去见诸葛亮,让诸葛亮出面劝说刘备归还荆州。
然后东吴这边假装扣押诸葛瑾一家老小,到时候让诸葛瑾向二弟诸葛亮哭诉,如果刘备不归还荆州,东吴就要杀了诸葛瑾一家老小。
诸葛亮念及兄弟同胞之情,定然会全力劝说刘备,如果诸葛亮都出面劝说的话,那么刘备自然也就愿意归还荆州了。
就这样,孙权采纳了张昭的建议。
可他们低估了卧龙的智商。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8740a7de9afbfa76322a24d502b46d6a.jpg)
诸葛瑾来了以后,向诸葛亮哭诉自己在东吴的遭遇,还说,此次前来讨要荆州,如果无功而返,那么孙权必然杀自己一家老小,一说到这里,诸葛瑾顿时悲从心起,哭成泪人。
诸葛亮见状,当即表示:“兄长勿虑,弟已有良策归还荆州。”
诸葛瑾听完,顿时喜笑颜开,但他不知道的是,诸葛亮压根儿没想归还荆州。
第二天,诸葛亮就带着诸葛瑾一起面见刘备。
只不过,刘备和诸葛亮唱起了双簧,诸葛瑾在刘备面前极力哭诉,请求归还荆州,刘备就是不肯,结果在诸葛亮的再三劝说下,终于答应,分荆州一半归还孙权,也就是把长沙、桂阳、零陵案郡给东吴。
这时,诸葛亮的计谋才正式进入关键环节。
就在刘备答应之后,诸葛亮表示,既然主公已经应允归还荆州,不如修书一封给关羽,让他找个时间跟东吴交割一下。
刘备闻言,当即给关羽写了信,让诸葛瑾带去,还特意嘱咐说,我那二弟,性如烈火,我都拿他没办法,你去了一定要好言相求,切不可惹怒他。
这其实就是诸葛亮的化解之法,他自己碍于是诸葛瑾的弟弟,于情于理不能坐视诸葛瑾一家被孙权扣押,所以不能公开拒绝诸葛瑾的要求。
但是,诸葛亮和刘备不能拒绝,关羽可以啊。
就这样,归还荆州这个烫手的山芋,被推给了关羽。
果然,关羽见到诸葛瑾,看到了刘备的亲笔信,一下就明白了其中的猫腻,当场拒绝交还荆州。
诸葛瑾最终啥也没捞到,只得灰溜溜回了东吴。
孙权眼见无法讨还荆州,又急又怒,于是找来鲁肃询问对策,毕竟当初姐荆州的时候,可是鲁肃做的保。
鲁肃于是献计说,不如屯兵于陆口,再派人去请关羽赴会,关羽要是肯来的话,就好言相劝,让他归还荆州,如果他不肯,那就埋伏刀斧手,把他做掉。
孙权听完,反正也没别的招了,只好听从鲁肃的计策。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d1999cc41ea6c069a85b98add44326cc.jpg)
几天后,鲁肃果然邀请关羽前来赴会,而关羽手下的武将和谋士们,显然是看到东吴陈兵于陆口,又邀请关羽赴会,明摆着是不怀好意。
所以,大家都认为此去十分危险,因此纷纷劝说关羽不要去。
但关羽却说,自己于万军当中取敌首级如探囊取物,何况自己纵横沙场这么多年,怕过谁?区区江东鼠辈,不足为虑。
就这样,关羽只带十几名亲随,单刀赴会。
但临走前也做了妥善安排,他让儿子关平调集10艘快船,和500名精锐水军,在江面上等候,只要看到关羽那边升起旗帜,便过江接应。
安排好一切之后,关羽从容地前往赴会。
两人见面后,一边喝酒,一边聊天,在聊的过程中,无论鲁肃怎么说,关羽都不肯归还荆州。
反正,要荆州肯定是没有,要命的话,关羽似乎也不打算给。
就在两人争辩之时,周仓直接看不下去了,当场怒道:“天下土地,惟有德者居之,难道只有你们东吴才配拥有吗?”
这时,关羽见时机成熟,假装成十分愤怒的样子,起身一把拿过周仓替他保管的青龙偃月刀,随即呵斥了周仓,并令其退下。
所谓的让周仓退下,其实是在给周仓使眼色,让他出去放暗号,让江边的关平赶来接应。
周仓退下后,关羽又假装喝醉了,右手提着刀,左手挽着鲁肃的手,醉醺醺地说聊得差不多该回去了。
于是,关羽挽着鲁肃的手,大摇大摆地朝岸边走去,东吴方面部署的刀斧手害怕动起手来伤到鲁肃,根本不敢动手。
而鲁肃本人则是被吓得魂不附体。
这就是《三国演义》中的单刀赴会,抬高了关羽真英雄的形象,顺便弱化了鲁肃的胆识。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44da57c41dee55dc7f85eba31b05f42a.jpg)
但在真实的历史中,真正有胆识的是鲁肃,关羽实际上在会晤中被鲁肃怼得哑口无言。
当时,孙权讨要荆州无果后,直接派吕蒙袭取了长沙、桂阳、零陵三郡,同时派鲁肃率军两万从巴丘进驻益阳,对付关羽。
刘备得知吕蒙袭取荆南三郡的消息后,当即亲率5万大军赶到公安,随即命关羽率兵3万向益阳进发,目标就是夺回丢失的荆南三郡。
孙权这时为了争夺荆州,也亲自赶到陆口前线,指挥作战。
双方此时已经剑拔弩张,接下来就该大打出手了。
但鲁肃对此时的局势深感忧虑。
他向来是主张联合刘备,共同抵抗曹操的,如果双方因为荆州问题而开战的话,那么鹬蚌相争,渔翁得利,最后倒是曹操可以从中获利。
而荆州问题又是他经手的,当初正是在鲁肃的劝说下,孙权才把荆州借给了刘备。
所以,此时鲁肃心里五味杂陈,他既不想看到双方开战,又不想把荆州白送给刘备,于是想再争取一把,主动找关羽谈判,希望以和平的方式解决荆州问题。
和《三国演义》不同的是,在邀请关羽前来谈判这件事情上,不是关羽那边担心危险,而是鲁肃这边的文臣武将认为关羽这人不是善茬,担心会出意外。
所以大家纷纷劝说鲁肃不要这么干。
但鲁肃却说道:
“如今的局面,双方应该开诚布公,刘备虽然负了东吴,但是非对错,现在还难以下定论,他关羽又怎么敢再随意做出冒险的举动来(指危害鲁肃性命)。”
随后,鲁肃便派人邀请关羽谈判,双方约定各自的兵马驻扎在会场百步之外,会场之内,由双方主将以及随行将领佩戴单刀参会。
鲁肃欲与关羽会语,诸将疑恐有变,议不可往。肃曰:“今日之事,宜相开譬。刘备负国,是非未决,羽亦何敢重欲干命!”乃邀羽相见,各驻兵马百步上,但诸将军单刀俱会。——《资治通鉴》
关羽很快就同意了鲁肃的会晤邀请,于是带着随从将领,只携带随身佩刀参加会谈,鲁肃也一样,双方的兵马也都布置在百步之外。
这跟《三国演义》中的情形完全不同。
并没有所谓的鲁肃埋伏刀斧手这出,双方会谈时,都带了兵马,而且都在百步之外,不存在哪一方要搞死另一方的说法。
接下来,双方正式展开会谈。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37226e0fc7d3cc0770567d2b44e1c881.jpg)
谁知,会上,鲁肃愣是把关羽说得哑口无言。
只听鲁肃说道:
“当初,我们东吴真心诚意把土地借给你们,是因为你们打了败仗,从新野一路被曹操追着打到长坂坡,没有立足之地的缘故。如今你们已经得到了益州,却没有一点要归还的意思,事情闹到这个地步,我们也退一步,只要荆州南部的三个郡就行,可你们竟然还是不愿意!”
肃因责数羽曰:“国家区区本以土地借卿家者,卿家军败远来,无以为资故也。今已得益州,既无奉还之意,但求三郡,又不从命。”——《三国志》
关羽听完,反驳道:
“乌林之役(赤壁之战的主体战场)时,左将军(刘备)亲率兵马参战,全力破敌,难道就白白辛劳一场,连一块土地都得不到,而你们现在却想着来收回土地吗?”
羽曰:“乌林之役,左将军身在行间,戮力破敌,岂得徒劳,无一块土,而足下来欲收地邪!”——《资治通鉴》
关羽这番辩驳显然是缺乏说服力的,因为真实历史上的赤壁之战,交战的主力是周瑜率领的东吴主力和曹军激战,刘备所部只起到协助作用,而且正史上并没有记载他们有什么重大贡献。
所以,鲁肃当即反驳:
“你这话说的不对,当初我与刘豫州(刘备)在长坂坡第一次见面时,你们被曹军追击,一路难逃,毫无招架之力,刘豫州的兵力不足一校(1000人),而且士气低落,一心只想着继续难逃,根本没想过会有今天,
我们主公吴侯(孙权)怜悯刘豫州没有安身之地,不惜动用土地和百姓、士族的力量给他庇护,让他渡过难关,但刘豫州却自私到掩饰实情,违背道德,破坏双方都联盟关系。
如今他已经夺取了益州,却还想着兼并荆州的土地,这恐怕连普通人都不忍心做,何况是统领一方的雄主呢?”
肃曰:“不然。始与豫州觐于长阪,豫州之众不当一校,计穷虑极,志势摧弱,图欲远窜,望不及此。主上矜愍豫州之身无有处所,不爱土地士民之力,使有所庇荫以济其患;............——《资治通鉴》
关羽听完,哑口无言,沉默良久,根本没有任何还口之力。
虽然关羽被怼的哑口无言,但荆州他也不打算还,双方会谈结束后,各自回到大营,依然剑拔弩张,如果继续对峙下去,很快就能爆发一场大战。
然而,就在这关键时刻,曹操攻取了汉中。
消息传来,刘备大惊失色,急忙向孙权求和,双方很快展开谈判,刘备方面做了妥协,最后以湘水为界,刘备把长沙郡、桂阳郡划给了孙权,双方平分荆州土地。
解决了荆州问题后,刘备随即率领大军北上攻打汉中,因为汉中是益州的门户,是战略要地,绝对不能落到曹操手里,接着便爆发了汉中之战。
再回到单刀赴会的谈判过程。
从整个过程来看,关羽是全程被鲁肃碾压的,毕竟他一个武将,要论口才的话,明显不是鲁肃的对手,更何况鲁肃可不是善茬,人家年轻时候可是文武兼修,除了有学问以外,还喜欢像游侠那样舞刀弄枪。
所以,鲁肃对上关羽,单纯比武的话,兴许鲁肃不是关羽的对手,但要说谈判,关羽就是劣势了。
谈判的过程,很容易就发现关羽的脑筋转不过弯。
鲁肃说是孙权看在刘备被曹操打败,一路难逃,没有立足之地,所以才借荆州土地给他。
关羽说什么不好,非得扯出赤壁之战的战功来说事,他们在赤壁之战中,压根儿没有拿得出手的战绩,拿这个来反驳鲁肃,明显没有说服力。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a3f33536ac52b43b4fd70fd643994163.jpg)
我要是关羽,就不提赤壁之战,我就只谈荆州的归属,那荆州是谁的啊?是刘表的,并不是东吴的土地。
你东吴拿刘表的土地借给别人?这说的过去吗?
更何况,刘表与刘备同为汉室宗亲,刘备在荆州待了很多年,刘表死后,刘备还表荐刘表之子刘琦为荆州刺史。
那荆州一直都是刘家的,刘琦死后,荆州后继无人,刘备作为同宗叔叔,接管荆州,这不是合情合理吗?
关羽要站在道义的高度这么说,才有的玩,他去扯什么赤壁之战的贡献,那不是打自己脸嘛。
另外,借荆州,不就是借了个南郡吗?你鲁肃一张口就要荆南三个郡,合着借了一个郡,现在要还三个?
东吴是放高利贷吗?
更何况,荆南四个郡都是刘备自己打下来的,怎么成借东吴的了?
就算当初借了南郡,如今要归还的也是南郡、夷陵一线的地盘啊,东吴讨要荆南三个郡是什么意思?究竟谁才是在破坏双方联盟关系?
如果关羽要是这么说的话,鲁肃兴许就是反过来被碾压的那个。
可惜的是,关羽只是个武将,缺乏谈判的头脑,明明有很多有利因素可以拿到桌面上来谈,他却反过来被鲁肃怼得哑口无言。
这要是换了诸葛亮出面,鲁肃根本讨不到一点便宜。
不过话又说回来,这场所谓的“单刀赴会”谈判,对于整个荆州的归属根本没有任何影响。
因为双方都没打算让步,刘备不想把荆南三郡给东吴,东吴方面又势在必得,双方不会因为一次会谈就妥协的,最终还是要大打出手。
只不过,曹操在这个节骨眼攻下了汉中,给刘备造成了致命的威胁,才迫使刘备主动妥协,与东吴谈判,重新划分地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