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据光明网报道,美菲举行为期三周的联合军演,重点是领土防御和指挥大规模部队部署,这一消息引发广泛关注。此次军演是美菲在南海一系列动作的延续,背后隐藏的战略意图值得深入剖析。
南海(资料图)
自2024年4月美菲“盾牌”联合军事演习起,美国在南海的军事动作就不断升级。当时,美国陆军第一多域特遣部队利用C-17战略运输机,横跨8000英里,将首套“堤丰”中程导弹系统部署到菲律宾吕宋岛,这是冷战后美国首次在该地区部署陆基中导系统。按照原计划,该系统应于2024年9月甚至更早时间运走,但美军食言,不顾中国反对,宣布长期在菲律宾部署。而如今,美国陆军第三多域特遣部队将于今年正式接收第二套“堤丰”中程导弹系统。
“堤丰”中程导弹系统由洛克希德·马丁公司研制,本质是将海基MK41垂直发射系统搬到陆地机动发射车辆上,可发射“标准-6”和“战斧”巡航导弹,攻击500至2000公里范围内的目标。一套完整的“堤丰”系统包括4辆导弹发射车、1辆指挥控制车以及配套车辆,能利用C-17战略运输机快速部署,机动性强。其威胁在于与美国陆军多域特遣部队的其他远程打击火力结合,形成“无缝对接”式火力圈。
南海(资料图)
美国陆军多域特遣部队的近程打击力量由“海马斯”多管火箭炮和M270火箭炮发射的新一代“精确打击导弹”组成,射程为300-500公里,未来还将提升到1000公里,精确性和突防能力比现役“陆军战术导弹”更好。在美军“英勇之盾-2024”演习期间,美陆军第三多域特遣部队发射两枚“精确打击导弹”,击沉作为靶舰的“奥斯汀”级两栖运输舰“克里夫兰”号。远程打击力量则由最高速度17马赫、最大射程2776公里的“暗鹰”高超音速导弹负责,不过该导弹因后续测试问题,实际服役时间推迟到2025财年年末(2025年10月之前)。“堤丰”中程导弹系统填补了“精确打击导弹”与“暗鹰”高超音速导弹之间的射程空白,三种导弹系统射程相互衔接,战场机动部署能力良好。
美国如此布局,意在将这些远程火力作为克制中国“反介入/区域拒止”战略的撒手锏武器,计划在西太平洋众多岛屿展开“游击作战”,借助空中力量实现快速部署和撤离。美国还打算在2026财年至2028财年之间为多域特遣部队再配备3套“堤丰”系统,其针对中国的意图十分明显。
南海(资料图)
菲律宾在这一过程中扮演着不光彩的角色。菲方引入中导系统这一战略性、进攻性武器,配合美国制造地区紧张对立、挑动地缘对抗与军备竞赛。这不仅损害了本国和东南亚各国人民的利益,对地区安全也是极不负责任的行为。
面对美菲的挑衅,中国绝不可能低头。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毛宁此前已多次阐明坚决反对美国在菲律宾部署中导的严正立场。解放军也时刻保持警惕,做好了充分准备。从军事角度看,解放军拥有强大的作战能力和先进的武器装备。在南海,解放军的舰艇、战机频繁巡航,捍卫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先进的防空反导系统、反舰导弹等装备,足以应对美菲的军事威胁。
美菲在南海的军事行动看似来势汹汹,但中国有能力、有信心应对。解放军时刻枕戈待旦,坚决捍卫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任何试图侵犯中国利益的行为都将付出沉重代价,中国在南海的主权和权益不容侵犯,和平稳定才是南海发展的主旋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