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历史的长河中,有这样一条轴线,它不仅是北京老城的脊梁,更是中华文明精神的集中体现。2024年7月27日,在印度新德里召开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46届世界遗产大会上,一个令人振奋的消息传来——“北京中轴线——中国理想都城秩序的杰作”被正式列入《世界遗产名录》。这一刻,不仅标志着中国世界遗产总数达到59项,更向世界展示了中华文明的独特魅力和深远影响。
北京中轴线,这条纵贯北京老城南北的轴线,始建于13世纪,形成于16世纪,历经700多年的沧桑变迁,见证了北京乃至中国历史的辉煌与变迁。它全长7.8公里,是世界上最长的城市轴线,由古代皇家宫苑建筑、古代皇家祭祀建筑、古代城市管理设施、国家礼仪和公共建筑以及居中道路遗存等五大类遗存共同组成。这些建筑和设施,如故宫、天坛、正阳门等,每一座都承载着厚重的历史与文化,是中华文明的重要载体。
登上景山之巅,凭栏远望,恢宏大气的中轴线一览无余。从北向南,中轴线上的建筑布局严谨、中心明显、左右对称,展现出东方审美的极致追求。故宫,作为中轴线上最为耀眼的明珠,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为完整的木质结构古建筑之一,被誉为世界五大宫之首。而天坛,则是全世界现存规模最大、形制最完整的祭天建筑群,其独特的设计理念和建筑艺术,令人叹为观止。
北京中轴线不仅仅是一条物理上的轴线,更是一条文化的轴线。它体现了中国古代都城规划和建设的最高成就,展现了《周礼·考工记》所记载的理想都城范式。中轴线的选址、格局、城市形态和设计,都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哲学思想,如“中”“和”哲学思想,体现了中国古代城市规划的智慧和理念。同时,中轴线也是中华文明精神的集中体现,见证了北京城市的发展演变,承载着无数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汗水。
北京中轴线申遗成功,是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文化思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世界文化遗产申报保护工作重要批示精神的重要成果。它不仅提升了北京作为世界历史文化名城的国际地位,更向世界展示了中国在文化遗产保护方面的坚定决心和卓越成就。申遗成功是新的起点,中国将以此为契机,进一步加强文化遗产的保护和管理,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未来,北京中轴线的保护和发展将迈入新的阶段。中国将切实履行《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在文物建筑保护修缮、应对自然灾害影响、鼓励社区居民参与、科学引导旅游发展、提高阐释展示能力等方面持续发力,确保中轴线得到妥善保护传承。同时,中国还将继续加强与国际组织和各缔约国的交流合作,推动文明交流互鉴,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穿越七百年风雨,北京中轴线正式列入世界遗产名录!这条世界上最长的城市轴线,见证了中华文明的辉煌与变迁。故宫、天坛、正阳门……每一座建筑都诉说着动人的故事。让我们一同守护这份珍贵的文化遗产,感受中轴线的独特魅力,传承中华文明的精神火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