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宣德五年(公元1430年)闰十二月,明宣宗朱瞻基收到一封来自于河南彰德府的急报:赵王朱高燧病重。这位赵王殿下是朱瞻基的三叔,宣宗平时常常亲切地称呼其为“赵叔”,故而他即刻命御医盛启东火速赶往彰德府为朱高燧治病。
庚申,赵王高燧有疾。奏至,遣中官以御医盛启东驰驿往视。—《明宣宗实录卷七十四》
这位御医其实姓盛名寅,字启东,苏州吴江人,师傅王宾是靖难功臣、黑衣宰相姚广孝的朋友,因此盛启东也深得朱棣和朱瞻基这对祖孙皇帝的信任。宣宗将他派去彰德府,显示了朝廷对于赵王病情的重视程度。
赵王朱高燧剧照
洪熙元年七月初四日,朱瞻基让行在工部对赵国因为“岁久多损”的祭器、乐器进行修理,要求“皆当精好”。七月十六日,赐赵王田园八十顷有奇。七月二十四日,命河南有司勘实彰德府军民之家的闲地,拨赐给赵府护卫军士作为营房用地。八月二十三日,加赐赵府乐工二十七户及乐器、衣服。
当然温情的面具之下,依然藏不住朱瞻基猜忌的心,我们从两件事情可以看出来。其一赵王请求来京拜谒仁宗献陵,遭到了大侄子的拒绝。理由很冠冕堂皇:“藩屏事重”,然而谁都知道皇帝不想让赵王进京而已。其二朱瞻基下旨将辽东广宁右卫指挥使宋祥谪戍沿海边卫。
行在都察院奏: “辽东广宁右卫指挥使宋祥,知妻兄孟贤为常山中护卫指挥佥事时造反逆谋而不举奏,于律应斩。”上命谪戍缘海卫。—《明宣宗实录卷三》
孟贤,永乐二十一年(公元1423年)赵王谋反案主谋,现在朱瞻基把他的妹夫宋祥革职充军,自然也是给朱高燧一个警告:别以为你当年干的事情我不知道!
赵王朱高燧剧照
两个月后,汉王朱高煦在封国山东乐安发动叛乱。受这场风波的牵累,彰德赵王府险些惨遭灭顶之灾。
汉王之乱的冲击波八月初一日,汉王朱高煦宣布效仿其父太宗朱棣当年的做法,准备也来一场“奉天靖难”,诛杀皇帝身边的奸臣夏元吉等人。八月十日,宣宗朱瞻基御驾亲征,统率大军南下平乱。八月二十日,朝廷大军包围乐安。八月二十一日,汉王出城投降。八月二十三日,宣宗给赵王写了一封信,里面除了解释了一番为何他要亲自带兵平乱,同时还附上了汉王党羽的供词。
今以祖宗付畀之重,国家生民大计,不得已亲率将士往问之。师至其境,彼犹拥乌合之众以抗。侄不忍攻城,凡三致书而犹见拒。仰赖天地垂佑,宗社之灵,彼为城中诸人所迫以来。以至亲之故,不忍罪之,令同宫眷回北京居住。其同恶者明正其罪,胁从者咸释不问,自余秋毫无犯。惟叔父为皇考同气至亲,不可不告。多人所首之事略具别楮,言之痛心,惟叔父鉴之。—《明宣宗实录卷二十》
宣宗不怀疑朱高燧吗?显然不可能,不然也不会把供词抄送给这位三叔,因为里面明晃晃地写着汉王和赵王早就互相勾连,准备一起造反。
宣宗朱瞻基剧照
朱瞻基对帝王之术拿捏的十分到位,上述的担心通过户部主事李仪这样一个小官的口说出来,他本人先表态李仪此人“不识大体”,再就此询问兵部尚书张本、户部尚书夏元吉等人的看法。大家都是混迹官场几十年的老油子,皇帝什么意思还能看不明白吗?于是张本表示“养痈长疽,未见其可”,夏元吉则认为“人言不可不思,但在处之得宜”,意思就是陛下放心去做,我们百分百支持。
宣德二年(公元1427年)正月十七日,朱瞻基经过深思熟虑后,给赵王写了一封信。信的一开头,这位大侄子就给三叔来了个下马威,表示此前汉王党羽都说叔父也有掺和,二叔到了京师之后亲口承认和你“往来谋议”,侄子我都不相信。近来文武群臣表示朝廷如此“隐而不言”,万一再来个挑拨离间的孟指挥怎么办?所以今天这封信,侄儿就打算开诚布公地和三叔把这件事情说开。二叔的供词,连同大臣们弹劾你的奏章都附在后面,叔父可要好好想一想该怎么办。
就在这封信发出后的第三天,赵世子朱瞻坺不幸去世,年仅17岁,谥曰悼僖。无法想象正在承受丧子之痛的赵王,见到大侄子给他的信以后是什么心情,也许是精疲力尽,也许是万念俱灰。二月初二日,朱高燧向朝廷上表,请辞常山中护卫及群牧千户所官军并仪卫司官校。
庚申,赵王高燧奏曰: “昨奉敕书,以人言臣速谋不轨,示以奏章。皇上圣仁,俯垂矜念。赦其必死之罪,加以再生之恩,臣不胜感荷。伏惟陛下天地之量,容臣旧恶,当图自新。然兵卫未除,恐人言未弭。谨以常山中护卫及群牧千户所官军并仪卫司官校归之朝廷。伏望矜从,使得自安,即拜陛下保全之德。”—《明宣宗实录卷二十五》
赵王朱高燧剧照
王友喜出望外,觉得立功的时候到了。这厮也不向朝廷上奏,直接调兵包围了赵王府。当时城中骑兵驰骋,卫所官军手执火器,带着攻城器具,活脱脱是当年北平城内包围燕王府的翻版。实际上这封信,是由周藩汝南王朱有爋所伪造,目的是陷害弟弟祥符王朱有爝。至于赵王,属于无辜躺枪。然而事情真相水落石出之后,王友如此嚣张的行为,竟然只是从正三品的都指挥佥事,降为从三品的指挥同知而已。
乙未,掌河南彰德卫事都指挥佥事王友有罪,降指挥同知。友先守彰德,骄纵贪虐。会赵王府中有妄言王阴事,友闻之不以奏。辄发官军火器攻具围王府,纵骑士驰骤城中。及于城北门放炮,人民惊骇。河南三司官亦奏友不法。遂执至京,命御史讯之,论罪当杖罢职戍边。上宥之,左迁指挥同知,令往宣府备御。—《明宣宗实录卷四十二》
堂堂亲王,太宗文皇帝嫡子,竟然受到一介武夫如此羞辱。自此之后,朱高燧重贤礼士而奉藩甚恭,终于得到了《实录》中一句“未尝有过”的评价。
结语:赵世子薨逝之后,朱高燧身边只剩下唯一的儿子安阳王朱瞻塙。宣德四年(公元1429年),眼见得儿子已经年满十八岁,朱高燧向朝廷请求为儿子选妃。此时的赵王早已成为了没牙的老虎,用一句苟延残喘来形容也不过分,朱瞻基自然乐得表现一下自己的“亲亲之谊‘,爽快地让叔父在封国内选完之后把姓名报上来就行。
宣宗朱瞻基剧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