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对中欧班列动手,导致大量中国商品积压!释放了什么信号?

春秋玉史 2025-02-08 14:45:20

文| 春秋玉史

编辑| 春秋玉史

——【·前言·】——

24年底,原本热热闹闹、货物不断的中欧班列,突然碰上大麻烦,俄新出的禁运令,连常见日用品都不许运了,这对一路向好的 “一带一路” 计划来说,可不是个好消息。

大量中国商品滞留在俄罗斯境内,由此产生的额外费用更是让中国商人叫苦不迭,这一突如其来的“背刺”发生在特朗普重返白宫的敏感时期。

俄罗斯怎么毫无征兆地“变脸”,这背后到底有什么意图?

中欧班列受阻

中欧班列被大家称作 “钢铁驼队”,每年运送的货物超过一万列,它可是 “一带一路” 倡议里特别重要的一部分,就像一座桥梁,把亚欧大陆的贸易往来紧密地连接起来。

谁都没想到,去年快结束的时候,突然出了状况,原本顺风顺水的贸易路,一下碰上了从来没遇到过的大难题。

俄罗斯那边突然加大了对过境列车的检查力度,检查的范围特别广,审查的程序也特别严格,简直让人吃惊,就连一些日常用的普通物品,都没能逃过检查,这可把中国的外贸企业害惨了。

你想想,外贸商人们精心准备的一批批货物,承载着他们满满的希望,跨越千山万水,朝着欧洲一路前进,结果在俄罗斯境内遇到了阻碍。

谁能想到,货物检查耗时极长,还动不动就被扣押没收,也没个正当理由,这突如其来的变故,让外贸公司瞬间乱了阵脚,根本不知道从哪儿下手解决。

随着合同规定的交货时间步步逼近,公司老板急得团团转,却始终找不到解决货物滞留问题的办法,这一事件给相关企业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损失,更糟糕的是,它对中国外贸的整体信誉造成了难以挽回的负面影响。

做国际贸易,时间就是金钱,信誉更是企业的命根子,要是交货晚了,企业不仅得赔一大笔钱,客户还会对我们失望,以后再想合作,基本就没可能了。

要是像这样的事情接二连三地发生,肯定会让国际社会对中国商品的可靠性产生怀疑,这样一来,就会影响中国和其他国家的贸易合作,要是长期这样下去,我国的对外贸易可能会面临更加艰难的考验。

俄罗期为何这么做

俄罗斯的这个举动,乍一看特别突然,可要是仔细琢磨,就会发现背后有着很深刻的原因,想要弄明白这事儿,就得好好分析分析俄罗斯现在面临的经济难题和地缘政治上的压力。

以前,中国和俄罗斯的合作那可是双赢的好榜样,中欧班列开通后,也给俄罗斯带来了不少经济收入,但三年前俄乌冲突一爆发,啥都变了。

这场战争拖得太久,把俄罗斯的国力都快掏空了,军队的一些问题也暴露出来了,以前那些厉害的武器装备,现在要么用光了,要么因为没钱维护,都没法用了。

西方国家对俄实行的打压手段特别严格,各种措施接踵而至,让俄罗斯经济的发展空间被不断压缩,俄罗斯就如同被禁锢在牢笼里的猛兽,空有一身本事,却因为制裁的阻碍,有劲使不出来。

俄罗斯的通货膨胀已经失控,物价飞涨得厉害,面包、鸡蛋这些基础的生活用品价格疯涨,普通老百姓的生活大受影响,生活水平直线下降,以前能随意购买的东西,现在都要再三掂量,生活成本的压力让大家苦不堪言。

卢布的大幅贬值,让老百姓的生活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以前购物时还能稍微大方点,如今却处处缩手缩脚,官方宣传的和现实生活的艰难一对比,就好像一个穿着漂亮衣服,实际却很穷的乞丐,真让人感慨。

在这种乱糟糟、困难重重的时候,俄罗斯对中欧班列出手就不难理解了,这一方面是想多弄点钱,另一方面也是在试探中国的态度,还能看出俄罗斯在打仗的情况下,对战略物资特别警惕。

从经济方面来说,俄罗斯扣押中国货物,简直是一举两得,俄罗斯能直接得到好处,东西可以没收,还能收高额的滞港费,对现在财政紧张的俄罗斯来说,这就像是天上掉下来的钱。

从政治角度看,俄罗斯扣押中国货物,是在试探中国的态度,想看看中国会怎么应对,现在国际形势复杂多变,俄罗斯必须弄清楚中国对它的支持力度,才好调整自己下一步的发展计划。

从安全方面考虑,俄乌冲突一直没停,俄罗斯对任何可能的军事威胁都保持着高度警惕,严格检查中欧班列的货物,能防止西方国家借着中国的渠道,给乌克兰送军事物资。

我国如何面对挑战

中欧班列被卡住了,这可不是几家公司生意受影响这么简单,它对中国外贸的整体情况都有很大冲击,甚至可能改变全球贸易的大格局。

碰上这样的困难,中国可没干等着,马上就行动起来找办法,努力突破这个难关,有些企业为了能按时把货交给客户,没办法只能选空运这种成本特别高的运输方式,这一下就让企业的运营成本增加了好多。

实际上,有些公司已经开始找别的运输路线了,就是为了减少风险,海运虽然能运货,可运输时间太长,费用也高,很多小公司根本承受不起。

一个集装箱从中国运到欧洲,海运一般得花 4 到 6 周,这可比中欧班列 10 到 14 天的运输时间长得多。

“南向通道” 看着好像是个好办法,可这条线路经过的地方,地缘政治情况很复杂,有不少不确定因素,从中国到欧洲的主要路线里,差不多有三条都得经过俄罗斯,想要完全绕开俄罗斯,基本上是不可能的。

当下,我国正全力打造 “南向通道”,这条通道建成后,咱们国家的外贸渠道就能大大增加,不再过度依赖俄罗斯市场,在对外贸易上也能拥有更多的主动权和灵活性。

不过,南向通道也有麻烦,这条线路要经过好几个国家,有些地方局势不太稳定,情况比较复杂,要是在这些地方也遇到像俄罗斯那样的阻碍,那南向通道的作用就发挥不出来了。

这时候,中巴经济走廊和瓜达尔港的开发,给中国企业带来了新的出海口,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中欧班列受阻带来的压力。

还有很重要的一点,现在最要紧的就是加强和沿线国家的合作,通过和这些国家多做贸易,增进彼此的信任和理解,这样既能保证运输通道稳定、安全,还能为以后的合作打下好基础。

重新审视中俄关系

这次中欧班列被俄罗斯阻碍的事儿,对中俄关系冲击不小,也让大家重新思考两国的关系,有人琢磨,俄罗斯这么干,说不定是对中国在一些国际事情上保持中立不开心。

中欧班列这次的变故,让我们清楚看到国际形势变化有多迅速、多复杂,以前总说的 “战略伙伴” 关系,一旦碰上国家利益,说不定就靠不住了。

国际舞台竞争激烈,各国都在为自身利益拼搏,中国得时刻保持警惕,谨慎处理与各国的关系,不能有丝毫马虎。

专家们对俄罗斯的做法有不少看法,有的说这可能是俄罗斯对中国在俄乌冲突里坚持劝和促谈,没完全站在它那边不满意。

还有人认为,俄经济正面临难题,所以才想通过扣押中国货物获得一些经济上的好处,来减轻国内经济负担。

还有人认为,中国国际地位越来越高,俄罗斯有点戒备,怕中国影响它在地区的影响力,所以给中欧班列施压,想限制中国发展。

面对这种情况,中国得灵活应对,一方面,要主动和俄罗斯交流,想办法解决问题,保住合作关系。

另一方面,我们必须有应对各种挑战的预案,像探寻新的运输路线,积极和其他国家开展合作,以此减少对俄的依赖。

在这么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里,中国一定要稳住,小心应对各种挑战,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世界上有稳固的地位,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参考资料

1.俄罗斯联邦政府第1374号法令:《关于俄联邦政府若干条例的修订》-2024-10-15

2.澎湃新闻:《俄出现周期性经济过热:工资上涨、劳动力短缺,俄乌冲突成“未知变量”》-2024-7-31

3.财新网:《俄罗斯查扣中欧班列去欧洲货物 部分已滞留近三个月》-2025-1-27

0 阅读:17
春秋玉史

春秋玉史

每个人都是历史长河中的一粒尘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