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国文明城市是国内综合性最强、含金量最高的城市荣誉,是最具价值的无形资产和最具竞争力的金字招牌。
3月24日,中央精神文明建设办公室发布关于第七届全国文明城市拟命名名单的公示,第七届全国文明城市入选城市名单显示,新增全国文明城市202个,其中省会城市1个、直辖市城区15个、地级市44个、县级市和县142个。

2025年第七届全国文明城市山西两地上榜,分别为岢岚县、洪洞县,而山西省会太原文明城市再次落榜。为了创城,太原全市总动员,借老旧小区改造之机,小街小巷有了极大改观,整个城市建设也在这几年发生翻天覆地变化,地铁1、2号线均已开通试运营。

2018年太原曾被列为全国文明城市提名城市,并在2019年公布的文明城市年度测评排名中位列4个提名省会城市的第2位,然而在2020年全国第六届文明城市评选太原落选。
2023年全国文明城市提名城市山西太原依旧位居其中,然而2025年第七届全国文明城市名单公布,太原再一次落选,随着此次呼和浩特入选全国文明城市行列,全国27个省会(首府)城市,就只剩下太原无缘全国文明城市名单。

全国文明城市创建既关乎城市的“面子”,更直接关系群众生活的“里子”,为什么太原创城屡屡失败?
2020年这次候选的四座省会(首府)城市(兰州昆明呼和浩特市太原)中,太原胜出的几率最高,但最终创城失败,官方给出的理由是国庆期间台骀山景区的一把火烧到庙堂,因为这件事,太原创城被“一票否决”。试问生命财产都难以保障,何谈文明?如此一想,太原创建文明城市落榜还冤吗?

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上服度则六亲固。
文明不是一天两天的事,当一个城市为了“创城”搞得人尽皆知的时候,说明这个城市“突击创城”的现象很严重。

其实一座城市真正好不好,文明与否,压根就不是哪个更高级别的文明办说了算的,只有生活在这座城市的每一个人才能知道这座城市好不好,也只有这座城市的领导们和人民拉起手才能够改变这个城市的样子。

2024年太原GDP为5418.87亿,增速1.2%,全国省会城市垫底,创下近20年最低记录。2024年山西也成为全国31个省级行政区唯一一个GDP负增长省份。
太原经济不好,整个山西都是如此。
发展新技术、高新产业,好不容易有领导想做,牵头请企业,稍有起色就调到外省去了。

太原想回归工矿业,煤价却没有自主定价权,年开采十三亿吨煤炭很多都是打白条,内蒙古鄂尔多斯、陕西榆林等邻省城市依靠资源一飞冲天,反观山西这边毫无起色,毫无亮点,就靠几个国企稳就业,稳民生,普通百姓有钱的很少,贫富差距很大;社会高薪就业很少,不交社保的私企很多。
相比较创城,当下的太原应该把创城的精力放在发展产业,保住就业,提高全民收入,促进社会经济发展上。

山西和陕西环境类似、经济结构类似,人口也接近,20年前陕西选择了集全省之力建设省会西安,山西选择了雨露均沾发展各地市,两省走上了两条不同的发展路线,结果现在谁更成功一目了然,西安都在虹吸山西的人口和资源了。
山西如果不想被虹吸不想继续负增长下去,就应该坚定不移走大省会道路。
实行强省会战略,三分晋中增强太原在全省辐射带动能力,打破行政壁垒,更高效利用汾河平原土地发展,争取GDP早日突破万亿大关,届时不去搞什么创城,全国文明城市中也会有太原一个席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