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本文内容均引用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观点进行撰写,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及截图,请知悉。
蒙恬这个人相信大家都不陌生,他是大秦名将,和弟弟叫蒙毅皆是勇猛无比之人,同时都对大秦有着绝对的忠诚。
可就是这么一位名将,最终却被冤杀致死,不过他临终前留下的遗言,在后世受到了曹操的极力推崇,每当受委屈时,曹操都将那段话读一遍,以此抒发自己的感慨。
那蒙恬临终前说了什么?曹操又为什么如此推崇这段话呢?
秦之名将——蒙恬蒙恬出身将门之家,祖父蒙骜是齐国人,后来到秦国做了上卿。父亲蒙武是秦国的列将,曾跟随秦将王翦一同参与攻楚一战,取得大胜,后来在第二次攻楚时,蒙武更是生擒了楚王,立下大功。
蒙恬就是出生在这样的将门之家。早年间蒙恬曾做过狱讼记录工作,负责掌管有关文件和狱讼档案。后来受到了嬴政的提拔,被提拔到军中为将,曾参与对楚、对齐一战,立下了赫赫战功,因此也被封为了内史。
秦始皇嬴政统一天下后,为了长生不老就派人前往各地寻找仙人踪迹,可仙药没等到,等来的却是一份抄录的图书,上面写着“灭秦者是胡”。
秦始皇一听这话当时就生气了,自己好不容易统一六国,建立大秦,你这还要给我覆灭了。于是秦始皇当即派遣蒙恬为将,率领数十万秦军北上,攻击胡人,收复黄河以南的地带。
而蒙恬也不负众望,利用匈奴后勤补给不足的弱点,一路绕道来到匈奴后方,一举销毁了匈奴粮草,最终匈奴不得不退回北方草原。而后不到一年时间,蒙恬就收取了黄河以南地区。
同时为了更好的治理此地,蒙恬还特意在这一地区设立四十余个县,以此来管理此地。后来蒙恬又主持修建了长城,利用地势,设置军事要塞,以此来防御匈奴入侵。
长城全程数万里,此建筑在当时以及后世都为抵御外族入侵起到了重要作用,至今仍是我国的文化瑰宝。此后的蒙恬又带兵渡过黄河,占据阳山,不断向北推进。
蒙恬带军一直来到上郡此地,到了上郡蒙恬就没有再选择北上了,而是留在上郡驻守。这一待就是十余年,也正是因为蒙恬在此,匈奴未敢南下一步。
中间秦始皇还曾下令让蒙恬负责开通从九原到云阳的大道。此条大道全程长达一千八百里,截断了山脉,填塞了峡谷,修建了好几年都没有完工。
这也就是著名的秦直道,是世界历史上公认最早的“高速公路”,因此也被誉为“千古第一道”,在世界道路史上也有着浓厚的一笔。
纵观蒙恬的一生都在为秦国效力,先是帮助秦国统一六国,成就秦国大一统伟业。随后又在秦国统一后,北击匈奴,收复了河套地区。同时蒙恬奉命修建的长城和秦直道对后世也有着重要意义。
此后的蒙恬一直在北方镇守,在此期间匈奴害怕蒙恬的威名,无人敢进犯大秦边境。在镇守北地期间,蒙恬还奉命修建了秦直道,这条秦直道的修建,加强了全国各地的联系,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经济的发展、文化的融合、世界的进步,蒙恬居功至伟。
蒙恬之死一般来说,像蒙恬这位英才,历史名将,本应该有一个体面的结局,只可惜秦朝发生了一件震惊朝堂的大事,也正是在此事之后一切都变了,蒙恬从大秦名将成了反贼和阶下囚,最终难逃一死的命运。这是怎么回事呢?
公元前210年的一个冬天,秦始皇御驾巡游,前往会稽的途中,不料中途突发恶疾,还没等走到沙丘,就一命呜呼了。但是在丞相李斯、公子胡亥和宦官赵高的谋划下,隐藏了始皇帝去世的消息,然后借机拥护公子胡亥为太子,进而继承皇帝之位。
当胡亥成为太子之后,第一个要处置的就是公子扶苏和大将蒙恬。于是就给他们随便捏造了几个罪名,当扶苏和蒙恬接到诏书的时候,扶苏没有丝毫怀疑,有的只是丧父的悲伤,于是就打算自裁谢罪。
可蒙恬在看到诏书的时候,异常冷静,一眼就看出了不对劲。于是就对着公子扶苏说道,如今陛下在外,谁是太子还尚未可知。当时陛下派我率领三十万大军镇守北地,又让你来监军,这是对我们的重视,现在突然给我们定个重罪,这其中有怪啊,太可疑了。
听到这话的扶苏也察觉出了异常,可最终还是在朝廷使者的逼迫下选择谢罪自杀。蒙恬则是拒绝认罪自杀,朝廷使者就把蒙恬交给了官吏,将其囚禁在了阳周。
本来胡亥见自己最大的威胁公子扶苏已死,就想着放过蒙恬。可赵高却不想放过蒙恬,于是天天在胡亥面前说蒙氏一族的过错,并且伪造证据诬陷蒙家,只为搬倒蒙恬。
说起赵高和蒙恬的恩怨,其实也不是什么大事,只是因为两人的性格不合。当初赵高犯了重罪,那时的秦法还是比较严苛的,赵高依罪是要被处死的。
赵高惜命怕死,于是就向蒙恬求情,乞求他放过自己一马,将来必定厚报。可蒙恬为人正直,看不惯赵高这种油嘴滑舌的奸佞小人。于是就没有答应赵高的请求,坚持要处死赵高。
但赵高也不是一般人,硬生生凭借一张嘴说动了始皇帝,最终得以被赦免,于是两人的梁子就这样结下来了。
因此赵高势必要搬到蒙恬,最终在赵高的不懈努力之中,胡亥被说动了,先是派人刺杀蒙恬的弟弟蒙毅,随后又派遣使者到蒙恬被囚禁的地方阳周,下旨逼迫蒙恬自杀。
蒙恬得知使者来意后,说了那句名言。据《史记·蒙恬列传》记载原话为:“自吾先人,及至子孙,积功信於秦三世矣。今臣将兵三十馀万,身虽囚系,其势足以倍畔,然自知必死而守义者,不敢辱先人之教,以不忘先主也......察於参伍,上圣之法也。凡臣之言,非以求免於咎也,将以谏而死,原陛下为万民思从道也。”
大概意思就是蒙恬说他蒙氏从先祖到后辈,三代都在为秦国立功,威信早已建立起来了。如今他手上更是有三十万大军,即便他被囚禁,他的势力也早已经可以叛乱了。但即使知道一定会死,他也还是不会叛乱,这是因为他不敢忘掉先祖的教诲以及先主的恩宠啊。
他说这些并不是为了脱罪,而是忠心劝谏,希望陛下能为百姓考虑,找到治国正确的道路。
可使者拒绝将他的话转达给皇帝胡亥,蒙恬问其原因,使者竟然给出一个荒唐的理由,那就是蒙恬修长城截断了大地龙脉。蒙恬随后不久便服毒自杀了。
枭雄认同时间来到东汉末年,曹操是当时最大诸侯,也被众人视作最大反贼,这一切完全是因为他“挟天子以令诸侯”的不臣之举。
可很少有人知道曹操最初的偶像是东汉名将冯异。曹操最大的愿望就是做一个冯异那样的名将。据曹操《述志令》记载,他最大的志向和政治抱负就是讨贼立功,封侯做征西将军,将来死的时候自己的墓碑上刻有“汉故征西将军曹侯之墓”的字样。
冯异是何人呢?那可是东汉名将,名列云台二十八将之中。是帮助东汉开国皇帝刘秀打天下,平天下的人。冯异在帮助刘秀统一全国后被封为了征西大将军。
虽然冯异权势很大,但是此人从不居功自傲,除了英勇善战外,冯异还有着治理内政的才能,是古之名将。由此可以看出这时的曹操还是一个汉室忠臣,内心是想着光复大汉的。
若非如此,荀氏一族,有着“王佐之才”的荀彧也不会投靠曹操。要知道荀彧可是一个对汉室极为忠诚的人。荀彧正是看出曹操内心的想法,才选择帮助曹操一统天下。
曹操迎献帝、讨逆贼、消灭吕布、袁术、袁绍、马超韩遂等割据势力,完全是在从大局的角度上为汉室做贡献。甚至曹操在统一北方后,多次抗敌外敌,击败匈奴、乌桓和鲜卑的外族势力,维护汉室尊严。
他最初的想法应该是等着中原统一,局势平稳,再将完整的国家交由幼主献帝。而他则做一个治世能臣,护佑大汉。只是不知道这种志向什么时候变了,也可能根本也就没有变。
正是有着对汉室的忠诚,让他这位权臣,至死也没有选择称帝。在曹操统一北方后,想着完成伟业,统一全国时,却遭到了天下人的笔诛口伐,甚至就连麾下的朝臣也都指责,曹操名为汉相,实为汉贼。
自己的远大理想和抱负无人能理解,就此写下了表达自己理想和抱负的《述志令》。同时曹操还多次借蒙恬的遗言来表达自己的委屈。他的政治处境和蒙恬大差不差,曹操同样手握众兵,想要出篡汉自立是随手的事,之所以一直没行动就是因为他的对汉室忠诚,可惜却没人理解。
或许也就是这个时候,他人的质疑让曹操走向了另一条路吧!
结语毫无疑问,蒙恬是古之名将,一生都在为国效力,忠诚不已。可曹操却是饱受质疑,原因无他,不管是什么原因,曹操终是做了许多不臣之举。
至于曹操到底是忠汉之臣,还是汉贼反贼,一个一个看法,我们也无从考证,只是知道曹操的前期却是对汉室是忠诚的,这从他舍命刺杀董卓,发矫诏联合各路诸侯讨伐董卓等事就可以看出。
参考资料:
中国知网 [1]夫林.司马迁评蒙恬之死[J].前线,2014,(09):120.
中国知网 [1]郑雅文.论《史记》中蒙恬悲剧命运的原因[J].名作欣赏,2024,(06):25-27.
中国知网 [1]曲景毅.三代魔咒·死非其罪·阿意兴功——论《史记·蒙恬列传》[J].信阳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39(01):5-9.
中国知网 [1]夏立君.曹操为何不称帝——从《述志令》说起[J].阅读,2016,(06):50-53.
中国知网 [1]夏立君.《述志令》中的曹操[J].书屋,2015,(08):56-59.
百度百科
[免责声明]文章描述过程、图片都来源于网络,此文章旨在倡导社会正能量无低俗等不良引导。如涉及版权或者人物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第时间删除内容!如有事件存疑部分,联系后即刻删除或作出更改。
东方明月
从道理上讲,曹操才是真正的忠臣,别人的官、奉禄都是皇帝给的,有的人最后还进行谋朝篡位,曹操的兵马、权力、财富都是自己创造出来的,而且,汉献帝还是靠他供养的,至于,所谓的扶天子以令诸侯一事,无论孙权、刘备、袁绍、袁术……等天下诸侯,有谁听曹操召令了?养汉献帝,曹操实际上像暴发户开救济所,纯粹是花钱图个名而己。[大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