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期抗涝排水方案,颠覆认知,鄱阳湖滨湖洼地,绿豆抬垄栽培
你能想象吗?在我们广袤的土地上,农作物的生长面临着各种各样的挑战,有些挑战甚至让我们感到无比头疼,却又找不到很好的解决办法。就说鄱阳湖滨湖洼地吧,一到下雨天,那积水就像没处跑的小怪兽,把庄稼折腾得够呛。这里的水啊,说下就下,下起来没完没了,地里的农作物就像在水里泡着的小可怜,眼看着那原本生机勃勃的样子变得没精打采。
我有个朋友是江西鄱阳湖附近的农场主,他跟我大倒苦水。以前啊,他在这滨湖洼地上种玉米,满心期待着能有个好收成。可这雨一下起来,玉米苗就被水淹了,那叶子啊,就一点点地发黄,最后好多苗都死了。看着一片片的玉米地就这样毁了,他心里那叫一个难受啊,就好像自己的孩子受了委屈似的。
那在这样糟糕的环境下,有没有什么办法能让农作物茁壮成长呢?嘿,还真有!你听说过绿豆抬垄栽培吗?这种栽培方法在这方面可有不少优势呢。绿豆这玩意儿,别看它小小的,本事可不小。
绿豆这种作物有个特点,它比较耐涝。而且绿豆种子的发芽速度挺快的,在适宜的温度和湿度下,7天左右就能发芽了。跟其他的农作物相比,它有自己独特的优势。比如说,和红薯比起来,红薯虽然块茎大,产量也不错,但在积水多的环境下,红薯容易烂根,一旦烂根了,那产量可就大打折扣了。再看看小麦,小麦在苗期要是遭遇积水,就容易出现茎秆软弱,叶片发黄等情况,严重的时候甚至会死苗。而绿豆却没有这么娇弱,它能在积水的情况下较好地生长。
在鄱阳湖滨湖洼地,这里的土壤透气性不是太好,因为长期积水的原因,水分会把土壤的缝隙都填满。要是按照传统的种植方法,在这种地里种玉米或者棉花,就像给它们把生机都给堵住了。玉米在积水环境下容易倒伏,棉花的根也会因为缺氧而影响生长。
有个网友在江西的一个滨湖洼地做了个试验。他种了大豆、绿豆和芝麻。刚开始的时候,他也担心这样种不行,毕竟是那么涝的地。但是呢,经过15天的生长,他发现情况大不一样了。那些大豆苗就有点蔫巴巴的,芝麻苗也长得不那么精神。唯独绿豆苗,绿油油的,长得挺直了腰杆。他特别好奇,仔细观察后发现,绿豆苗的根系在湿热的土壤里像无数的小爪子一样,扎得很深,而且相互之间还有很好的连接,这样就有利于排水透气。
其实啊,在华北地区,也有类似的种植尝试。北京郊区的一位老农,他在自留地里种蔬菜的时候,有一次遇到连续的降雨。他原本种的一些叶菜,像小白菜啥的,都因为积水没救了。后来他听说在南方有这种绿豆抬垄栽培的方法,就试着在一小块地里种了绿豆。他发现,绿豆在经过3天的降雨积水之后,依然保持着生机。这可让他对这个小小的绿豆刮目相看了。
那这个绿豆抬垄栽培咋个抬法呢?简单来说,就是在种植绿豆之前,先按照一定的宽度和高度把土壤抬高,形成一个垄。这个垄就像一个小高地,能让绿豆的根系在一定程度上避开积水。而且这个垄的高度也是有讲究的,一般在15 - 20厘米左右比较合适。如果是地势特别洼的地方,可能还要更高一些。
在种植的时候,绿豆种子的播撒也很重要。不能播撒得太密,不然水分过多会让绿豆苗长不开。每垄按照大概每平方米20 - 30颗绿豆种子的密度来播撒就可以。播完种之后,要轻轻地覆盖上土,就像给绿豆种子盖上被子一样。
再来说说和其他农作物的对比吧。前面提到了玉米、红薯、花生、油菜和大豆。花生这种作物,虽然耐旱,但是在积水环境下也不行。有一回在山东的一个地里,本来种了一大片花生,结果一场大雨之后,很多花生苗就烂了一部分根,收成的时候产量明显下降。油菜呢,在积水环境里,叶片容易发黄,生长缓慢,而且容易受到病虫害的侵袭。大豆在积水时,豆荚的形成会受到影响,空瘪的豆荚会变多。
从农民们的反馈来看,绿豆在滨湖洼地这种多水的环境下,除了自身能生长得比较好之外,还能起到一定的改善土壤的作用。绿豆的根系可以和土壤中的一些有益微生物结合,松动土壤,就像给土壤做了个按摩一样。这样到下一季种植其他作物的时候,土壤的肥力和透气性都会比之前好一些。
你看,在这样看似不适合农作物的恶劣环境下,绿豆却能找到自己的生存之道。那你有没有遇到过在你家乡比较奇特的土地状况呢?又或者你有没有发现一些其他的在特殊环境下生长的农作物呢?这些问题都可以拿出来聊聊呀,说不定大家的分享能让更多的人对农作物种植有新的认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