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近300家奇葩物业大赏

黄埔圈圈 2025-03-25 14:54:44

讲到物业,如果你稍微留意一下,便能发现一个非常普遍的现象:

几乎每个小区业主群,对物业几乎都是吐槽一片。

国内物业服务水平整体偏低,这是一个坚硬的事实。稍微好一点的,其实也不过是矮子里拔将军反衬的结果。

简单讲,国内物业服务的天花板很低,下限也很低,集体摆烂,稍微有点上进心的,便成了好物业。

造成国内物业水平整体偏低的原因比较复杂。

一个是物业费与服务质量脱钩的恶性循环。

我国多数物业费仍以政府指导价为主,市场化定价机制尚未完全形成。低收费导致物业公司难以覆盖运营成本,被迫缩减服务内容,如减少安保频次、降低绿化维护标准。

调查显示,84.72%的业主对物业服务不满,但仅7.36%的业主愿意支付更高费用。

业主既要求高标准服务,如24小时安保、设施快速维修,又拒绝涨价,形成“低收费-低质量-低满意度”的恶性循环。

另一个原因,是前期物业垄断问题,业主自治机制不健全。多数小区由开发商关联物业公司捆绑入驻,业主缺乏选择权,导致服务质量缺乏竞争压力。

而业委会成立率低,不足30%,且因缺乏法人地位难以有效监督物业公司。

例如,业委会无法开立银行账户,公共收益归属不明确,削弱了业主对物业的约束力。

但归根到底,是政府监管和法规滞后造成的恶果。物业与街道、社区的职责边界模糊,职能部门推诿现象普遍。

监管?那是不存在的玄学!《物业管理条例》?那玩意儿和小区门口的“禁止随地大小便”牌子一样,纯属装饰!

想成立业委会换物业?恭喜你,开启地狱模式!

第一步,凑人头签字,比集五福还难!最后凑不齐半数,卒。

第二步,街道盖章堪比西天取经。居委会:“材料不全,回去重写!”房管局:“你们业委会没备案,非法组织!”

说到底,国内物业的烂,是一场全员共谋——

业主想占便宜,物业想捞钱,部门想甩锅,最后协会卖榜遮羞,最后演变成一锅互相伤害的烂粥。

说回广州的物业,不搜不知道,这块肥肉,竟然有近300家物业公司在抢食。

据广州市物业管理协会前不久公布的《2025年度广州市物业服务企业信用评价结果(2月版)》,共有293家物业服务企业(含11家外埠物业公司广州分公司)获得本次信用评级,其中5A级企业99家,除此以外的都是4A级。

看看你们小区的物业公司,排行第几?

看了这个评级,是不是跟幼儿园给小朋友奖励小红花类似?不抛弃不放弃,人人都有奖,个个光鲜亮丽。

这些个信用评级,乍一看是行业自律的“金字招牌”。再定睛仔细一看,恍惚中隔着泡泡若隐若现见着一个钱字。

当然了,这个榜单也是有价值的。至少,让我们知道了广州物业公司的集体群像,竟然如此蔚为壮观。

虽然这个信用评级大可忽略不计,但好歹你还能看到那一堆不知名的生疏的面孔。

然后,或许,从中生出一丝丝安慰:

咦,我家物业虽然很烂,但似乎还有一堆烂到看不到尾灯的呢!

附榜单:

0 阅读:0
黄埔圈圈

黄埔圈圈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