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有联盟的团体就必然有明争暗斗。以匡复汉室为己任、个个心怀忠义的联合讨伐董卓的18路诸侯们并不能例外。
当然,他们刚开始也都是无比真诚的,当盟主袁绍在台上慷慨激昂地读誓词时,他们都感动得流下热泪,欣然歃血为盟:
“汉室不幸,皇纲失统。贼臣董卓,乘衅纵害,祸加至尊,虐流百姓。绍等惧社稷沦丧,纠合义兵,并赴国难。凡我同盟,齐心勠力,以致臣节,必无二志。有渝此盟,俾堕其命,无克遗育。皇天后土,祖宗明灵,实皆鉴之!”
战争开始,他们听从指挥、不计死伤,艰难地取得了一场场胜利,终于逼得董卓落荒而逃,联军进入洛阳,取得了重大战果。
可是呢,就像日子过着过着,灰尘就越积越多,他们的仗打着打着,矛盾就越来越大。
刚开始大家还能维持一个虽然心不和、但表面上还挺和的状态:争功是偷偷的,拆台是私下的,吵架之后还能和好......
终于,大家彻底翻脸:偷藏玉玺、保存实力、畏战不进、自行离去、自相残杀......小算计攒成了大问题,小矛盾酿成了你死我活的大仇恨。
1.鲍信争功
鲍信是北海相,原本在洛阳时,和盟主袁绍、发起者曹操都是官职差不多的同僚,但在18诸侯中却泯然众人,他大约有些心不甘。但当袁绍聚众商议,问谁愿意担任先锋时,他表现迟疑,被长沙太守孙坚抢走了这个先锋官。
然后,他又后悔了,觉得董卓应该不难打,便偷偷派弟弟鲍忠带三千兵马走小路先到汜水关,打算抢走头功。岂料鲍忠敌不过华雄,被一刀斩于马下,大败而归。
2.袁术拆台
鲍忠抢功失败后,孙坚来到汜水关前,他首仗获胜,派人报捷的同时来找负责后勤的袁术催要军粮。袁术手下有人说,这孙坚是江东猛虎啊,若让他一鼓作气攻下洛阳杀了董卓,那就是除了狼又来了虎啊,咱们不能让他得胜,别给他粮草。袁术一听,觉得很有道理,便找借口不给孙坚调拨粮草。孙坚军心大乱,被华雄打败......
3.孙坚匿玺
董卓带着朝廷跑路后,先锋孙坚率先进入了洛阳,他意外在一口井中获得了传国玉玺。这玉玺是传奇的和氏璧铸就,有着非同寻常的价值与意义,他当即决定私藏玉玺。岂料他身边有人报告给了袁绍,当袁绍质问他时,他不惜赌咒发毒誓说,绝无此事,我从来就没看到玉玺!
袁绍和孙坚差点就打起来,好容易被其他诸侯劝开,孙坚气哼哼地带部队走了——袁绍气哼哼地差人送信给荆州刺史刘表,让刘表截住孙坚。
4.曹操愤怒
得知董卓逃离洛阳后,曹操建议,我们赶紧追击啊,不能放虎归山!
但袁绍很迟疑,他说我们部队都已经疲困,还是先停下来休整为好。其他诸侯纷纷表示支持,谁也不愿意出兵。曹操气愤之下,只能带领本部人马追击,却被遭遇埋伏,差点就被俘完蛋,幸好部下曹洪和夏侯惇、夏侯渊拼死将他救出。
曹操兵败回来,责备其他诸侯迟疑不进、坐失良机,气愤离去——作为讨董联盟的发起人,曹操的离开标志着这个联盟已经分崩离析了。
5、自相残杀
曹操带兵离开后,北平太守公孙瓒也觉得没意思,也拔营离去(刘关张跟着走了)。那位与刘备一样,是“汉室宗亲”的兖州太守刘岱,去找东郡太守乔瑁借粮。乔瑁说我的粮草也不多,实在是不好意思,借不了......刘岱本来就看乔瑁不顺眼,他立刻带兵杀入乔瑁营中,乔瑁毫无防备,轻易就被杀死。
就在不久前,他们曾经歃血为盟,要“齐心戮力”“必无二志”,谁若是违反了誓言,自己身死不说,还要断子绝孙......然而,什么样的毒誓都敌不过现实的恩怨与利益,什么样的集团都很难长久保持团结。
浩浩荡荡的18路诸侯,转眼就剩17个了。
而倒在血泊中的乔瑁,不过是第一张多米诺骨牌。
18路诸侯彻底翻脸,他们都不在乎对手董卓了,为了权力地盘,他们开始互相死掐,东汉末年残酷的军阀混战开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