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读《项链》:虚荣少妇弄丢钻石项链后,悄咪咪变成信守承诺女人

晓寒嫣语娱乐 2025-01-27 17:40:40

莫泊桑《项链》:“那个爱慕虚荣的年轻少妇,参加舞会却弄丢了借来的钻石项链;以十年青春为代价,她华丽变身成为信守承诺的勇敢女人。”

莫泊桑是200年前的法国著名现实主义作家,擅长写短篇小说。我们中国人最为耳熟能详的大概就是他写的《项链》了。

这篇小说创作于200年前,当时资本主义快速发展,物质开始丰富,资产阶级对人民巧取豪夺,渲染消费高尚,整个社会道德沦丧,奢靡之风充斥。

我们的女主人公马蒂尔德就生活在这样的社会氛围中。

在这其中,刻画了一个既爱慕虚荣,又信守承诺、勤劳勇敢的女性形象。

虚荣会带来意想不到的烦恼与麻烦。

小说一开篇,马蒂尔德已经嫁为人妇。

她长相美丽优雅,气质高贵,属于中上之姿。

她觉得,自己天生就是为美丽的衣服、豪华的珠宝而生的;而现实却是,她没有一件像样的服装,也没有一件珠宝首饰,什么都没有。

她希望自己能够取悦于人,能够被人羡慕、有诱惑力而且被人追求。

可惜的是,她出身普通,没有机会进入贵族圈子。从教会女校毕业之后,就嫁给了教育部的一个小科员,生活小康,家里雇着一个小女佣。

但她不满足,天天向往着贵族阶层的生活,希望能住高档别墅,吃饭时能使用豪华餐具,也能有成群结队的穿制服的仆人,还有成千上万套奢华富贵的各式礼服,然后还要有每日吃不尽的山珍海馐,当然还要有每天陪着吃下午茶的众多男朋友……

这一切她都没有。

她只有寒碜的房屋,粗糙的墙壁、陈旧的家具、朴素的衣料,还有生活其中的普通的小科员丈夫,还有难过的自己。

就这样,她向往着,痛苦着,纠结着,矛盾着,平淡无波的日子就这样慢悠悠地过着。

一天傍晚,命运的转轮开始转动, 丈夫下班回来,兴致勃勃地拿给她一张请柬,上面写着:

教育部长携夫人荣幸地邀请先生和太太参加1月18日星期日在本部大楼举办的晚会。

她在转瞬的狂喜过后,陷入了懊恼和沮丧之中。因为她没有一件能穿得出去的礼服,也没有一件像样的首饰。

丈夫安慰她说,可以出400块给她做一件新衣服,至于首饰嘛,可以戴一朵鲜花,实在不行,就去跟她的有钱女友借一件。

丈夫的承诺和建议,一下子解决了所有问题。

就这样,马蒂尔德做了新衣服,又跟好友借了一串金刚钻项链,然后欢天喜地去参加晚会。

晚会豪华而热闹,马蒂尔德也大获成功,她漂亮高贵,大方优雅,整个人都发着光,很多男人慕名过来邀请她跳舞,连部长也都在打听她是谁了……

马蒂尔德陪着各色男人不停跳舞,在舞池中忘情地旋转,享受着万众瞩目的光环。

中国有句俗话,人欢无好事,狗欢找屎吃。

兴奋迷乱的马蒂尔德此时不知道,灾难已经悄悄逼近。

凌晨四点,舞会结束。马蒂尔德和丈夫坐着马车回家去。

回到冷清的家里,马蒂尔德立刻站在镜子前,想再看一眼自己光彩照人的“战袍”,结果,一看之下,她三魂吓掉了两魂半:脖子上的项链不见了!

随后进来的丈夫得知了这件事,也吓得不轻。

两人到处寻找却无果,最终只能去珠宝行买了同等款式的一条项链,花了三万六千块。除了丈夫的一点存款,其余全部都需要去借贷。

马蒂尔德的生活从此拥有了一道分割线,揭开新篇章,和过去一刀两断;却再没有了未知的精彩,只有绵延不绝的债务,和劳作。

正面接受命运的无常,直面生活的困难与挑战,顽强拼搏,最终迎来希望。

面对生活的苦难,马蒂尔德没有逃避,而是英雄气概爆棚,选择和丈夫一起承担所有债务。

他们辞退了女佣,搬了家,租了一处阴暗潮湿的阁楼。

马蒂尔德开始做各种粗活,做饭、洗衣服,洗碗,每天搬运垃圾下楼,提水上楼,亲自去菜店、肉店、杂货店去比价,挨骂,以往这些活儿都由小女佣去做,如今她只能亲自做了,一分一毛一块地节省可怜的零钱……每月收回一些借据,再立几张新的周转……

这种看不到头的贫穷女、拮据的日子持续了十年,似乎看不到头,但是,十年后,他们居然还清了所有的债务,所有利滚利的高利贷,竟然都还清了。

马蒂尔德老了。

现在的她变了模样,再也没有了娇嫩的肌肤,玫瑰色的手指,如今她皮肤粗糙,一双骨节粗大、发红的大手,不修边幅,乱挽着头发,高手说话,用大盆水洗地板,她完全是一个穷苦人家的女人了。

但是有时候丈夫上班去了,她恰好坐在窗前,就会想起10年前那个晚会,那天她是多么美丽优雅、神采飞扬。如果当时她没有丢掉那串项链,她的人生会怎么样?

莫泊桑在小说里叹息道:人生真是古怪,变化无常。无论是害你还是救你,只需要一点小事。

这是不是应了中国一句古话:人生恍如戏台,旦夕祸福轮番上演,无人预知下一秒剧情。名利财富皆浮云,谁又会是永恒的弄潮儿?

一个星期天,马蒂尔德走到香榭丽舍大街,街道两边林荫蔽日,又清幽又雅静,她一眼看见那边带着孩子散步的贵妇人就是她的贵族好友,当年借项链的那个女同学,她还是那么年轻漂亮有魅力。

她很自然上去打招呼,可是,对方已经不认识她了。她天真地做了自我介绍:我是马蒂尔德呀。并且一一告诉对方,当年如何跟她借项链,然后弄丢项链,最后花了10年时间才还清债务。

好友非常感动,告诉她,项链是假的,只值500法郎。故事到此就戛然而止了。

以往大家都是利用这个故事,告诫大家切勿虚荣,虚荣害人啊。就如马蒂尔德在命运的拨弄面前,受尽苦难,最终白白消耗十年青春,最终一无所得。

真的是这样吗?

这个故事讲的是二百年的法国,那个时候,法国经济发展,消费主义盛行,所以,蒙蔽了一个出身普通的女孩的心眼,让她看不到生活的小确幸,天天向往自己没有的东西。最终是一条项链让她丧失现有的小康生活,沦落到社会的底层。

真的是这样的吗?

这当然不是作者的本意。

其实莫泊桑更想表达的是,女人在生活的苦难面前,承担责任的坚韧。

勇气是唯一不可违背的美得。

勇气这个东西有就是有,没有就是没有,是假装不来的。

马蒂尔德就具备无与伦比的勇气。

她用自己的劳动,补偿自己的过错,不惜消耗10年的青春,最终还清欠款,堂堂正正做人。至于最后的“项链是假的”反转,也不过是作者为了让小说更震撼人心,耍的小花招罢了。

其实,这种事,我们现实中也有。现实中也有人某些时刻不经意的一个错误决定,导致一家人的生活落入困窘,甚至需要全家人跟着节衣缩食。

项链不一定是假的,但也足以造成这种结果。

好在,人是顽强的。就如小说开篇中的马蒂尔德追求豪华舞会,借项链并不是了不起的大错误,而弄丢项链这本来也只是小概率事件,但是,最可贵的是,在发生这一切无妄之灾后,她没有逃避,没有推诿,更没有怀有一丝一毫的侥幸心理,而是用实实在的辛勤劳动,弥补自己的过错,用最美的10年青春,承担起了自己的责任。

萨特说过一句话:人是自由的,你可以做任何事,但,你必须能承担做这些事的后果。

这说的正是马蒂尔德。

她做了,她承担了。至于十年青春是不是抵得上一晚的快乐,那就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了。

当然,我们也可以试着反过来理解这整件事。

之前的马蒂尔德每天在小佣人的照顾下,养尊处优,长吁短叹,虚度时光,荒废岁月,只有在参加舞会、弄丢项链后,她才真正进入生活,进入真实的生活,了解生活的酸甜苦辣。

甚至可以这样说,之前她都是白活了。

结局是,马蒂尔德从一个漂亮的女人变成了贫苦人家强壮耐劳的女人了,这恰恰是莫泊桑对劳动人民的赞扬,他看到了马蒂尔德勇敢负责的一面。

面对生活如此沉重的打击,马蒂尔德没有堕落,没有变成风尘女,而是选择了切切实实的劳动。谁又能说她不是美的?

也许这才是作者给我们提出的人生指引:无论面对什么困难,只有勇敢走下去,才能真正克服困难,走出困境,得到解脱,也才能真正获得生活。

你说呢?

0 阅读:0
晓寒嫣语娱乐

晓寒嫣语娱乐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