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翰林院编修李象元的诗《山居新成》解读赏析

快乐de东东游梅州 2024-09-07 08:02:41

——寒门世家李象元,清代程乡首翰林,象元公诗文对联赏析系列之一

李象元(1661—1746),字伯猷,号惕斋,谥号“文恭”,梅城江北金山顶人,清康熙三十年(1691年)辛未科进士,官授翰林院检讨。李象元出身寒门,经过二十多年的寒窗苦读,终于考取了进士并成为清代程乡县第一位翰林。在他的示范影响下,经过三代人的共同努力,李家公孙三翰院,叔侄四翰林,一门七进士,蜕变成了嘉应州显赫一时的世家。

他的长子李端是雍正元年(1723年)癸卯恩科进士,翰林院庶吉士,江苏荆溪(今宜兴)县令。

李端的长子、李象元的孙子李逢亨则是乾隆十六年(1751)辛未科进士,翰林院庶吉士。

李象元的侄子李直是雍正五年(1727)丁未科进士,翰林院检讨。

李象元之后,广东程乡县的文运就像开了挂一般,科举考试考取进士如同雨后春笋,乡试中举人者更是数不胜数,梅县文化之乡可不是吹的。李象元家族一门七进士(含上述四位翰林),另外,象元公的儿子李业、李竦、李崿,孙子逢光、逢禧、逢盛、逢年以及弟弟、侄子、侄孙等10多人中举,在嘉应州可谓是盛极一时。

七进士还包括:

李象元的孙子(李端的儿子)李逢雍,乾隆十七年(1752年)恩科进士;

李象元的堂侄(李英元的儿子)李江,乾隆十七年(1752年)恩科进士;

李象元的堂弟李德元,乾隆元年(1736年)明通榜进士(即副榜进士),算半个进士。

李象元的外孙叶承立在他的指导下,也在乾隆六年(1741年)考取了进士,并主编了《乾隆•嘉应州志》,算半个进士吧。

山 居 新 成

清 • 李象元

白云生处是我家,

蔬有葱葵蔓有瓜。

冬至糯收多酿酒,

春分雨润早尝茶。

偶逢旧识忘拘束,

传到新闻杂诞夸。

野处哪能全矫俗?

无嚣无竞乐生涯。

通往后花园的路

御书楼后花园(菜园)一角

诗中的山居,指的是刚建好的御书楼。新楼落成时写的这首诗并未描述新建成的御书楼和赐砚堂如何如何好,也没有宣扬御书楼内悬挂的康熙皇帝御赐的书法和御赐的砚石,只写御书楼后面的化胎(后花园、菜园),可见象元公对御书楼后面的后花园情有独钟。

御书楼大门

赐砚堂,原摆放有康熙42年正月初三皇帝御赐的墨砚

“白云生处是我家”,首句点明了御书楼所处的位置。众所周知,老梅城最高的地方是金山顶,当年站在金山顶上几乎可以俯瞰整个梅城。而清代程乡县第一位翰林李氏象元公的御书楼就建在金山顶上,距离最高峰直线距离不足100米,所以在那个没有高楼大厦的年代,御书楼简直就是在白云深处。

金山顶照片(青春百年照相馆提供)

第二句“蔬有葱葵蔓有瓜”,泛指御书楼的后花园栽种了各种各样的蔬菜瓜果,一年四季都有不同的果蔬,既给读书、教学闲暇之余的象元公活动筋骨,缓解脑力劳动后的疲劳,又能为李家一日三餐提供丰富的蔬菜,减少家庭经济开支,李家人世代勤俭持家的良好家风跃然纸上。

御书楼的后花园(菜园)一角

“冬至糯收多酿酒”:自古以来,客家人每年冬季糯谷收成晒干后,都要用新鲜的糯米酿造客家酿酒(俗称“黄酒”),方便春节时用来祭祀祖先,招待亲朋好友。

“春分雨润早尝茶”:春天来了,在春雨的滋润下,御书楼后花园的茶树早早就萌发出嫩芽,用柴火大锅炒制的春茶是一年中最好的茶。用甘甜的井水泡一壶春茶,慢慢地品尝,令人顿然精神焕发。

御书楼的古井之一

御书楼古井之二

“偶逢旧识忘拘束,传到新闻杂诞夸。”:后花园直通金山顶顶峰,城里不时有人爬到山顶上欣赏梅江两岸的美景。象元公在后花园劳作的时候,偶尔会遇到三两位儿时的同学、朋友,见面后大家嘘寒问暖,回忆儿时趣事,大家有说有笑,不会因为对方曾是康熙皇帝身边的朝廷命官而显得拘束。谈到近期嘉应州民间关于他的传闻时,象元公才知道民间关于他的传闻很多很杂很夸张,有些甚至有些荒诞。

御书楼的后花园(菜园)一角

“野处哪能全矫俗?无嚣无竞乐生涯。”:野处,荒野之处,这里指嘉应州的民间。矫,矫正,澄清。民间老百姓之间那些粗俗的传闻哪能全部一一去澄清呢?在自己的御书楼读书,闲暇之余则在后花园种菜,听不到市井的喧嚣,也没有朝廷的激烈竞争,乐得逍遥自在,这才人生的真谛啊!

御书楼后花园(菜园)一角

本诗的标题虽是《山居新成》,但全诗都没有提及御书楼建筑之美,全是后花园(菜园)里发生的事,可见赋闲在家时,象元公已经看透人生,淡泊名利了。

个人观点,仅供参考。大家如有不同的看法,欢迎留言交流。

参考资料:

1、《光绪•嘉应州志》

2、李象元家族手抄族谱

3、刘伟东《开粤东文运之先的嘉应州第一位翰林——李象元》系列文章

4、赖俊权《公孙三翰院,叔侄四翰林》

0 阅读:11
快乐de东东游梅州

快乐de东东游梅州

走遍梅州及周边,分享梅州各类美景,争做梅州的徐霞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