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天前,我一个南京的战友发给我一条信息,他说,当年的张老连长,两天后要到浙江肿瘤医院住院治疗,你住的地方离那儿也不太远,到时帮忙照顾他一下。
看到他的信息,我没有任何回应,因为我对他印象特别不好,不想和见面,也不想在他身上浪费时间、精力和金钱,再者,年迈的母亲还住在我这里,时时需要我的照顾。
我是1976年当兵的,新兵连结束下分到连队后,指导员知道我吹拉弹唱比较在行,而且还是高中文化,就建议让我担任为文书,但那个姓张的连长,却横加阻扰,说那都是虚头八脑且华而不实的东西,没有什么实际的用处。
我下分到连队的第四个月,由于我写了几篇文章,其中有一篇发表在军报上,在连队里造成了一定的影响,那时张连长才勉强同意我当了文书。
后来,我在团部组织的春节联欢会上,因为二胡拉得好,引起了上级领导的注意,他们打算将我调入团部,当时张连长也是百般干涉,尽管他一再拦阻,也是螳臂挡车,最终我还是如愿以偿地到了团部。
尽管我和张连长接触的时间不多,但我觉得他是一个自私而狭隘的人。
因此,这次他来杭州看病,我没有前去探望和问候的打算。
也许有人会说,时隔那么多年,为何还如此斤斤计较?我但想说的是:人,种的是什么,收的也是什么!
各位网友,我这样做,你觉得合适吗?
当年在战友中,数我混得最好,如今却成了最差的一位!素材/李意贺
在当兵时,我们同乡一起入伍的六名战友中,我算是混得最好的,但一晃二十多年过去了,而我至今还是一个普通的民警,成了混得最差的一位。
而其他六人中,都是服役三年退伍了,只有我一个人考上军校提干,他们五个人的现状大致如下:
有一个人退伍后创业做了老板,企业已经是我们市里的纳税大户。
有一人在退伍后我们镇上开饭店,他的饭店在当地生意是最好的,据说年赚百万都不止。
有一人在退伍后在县城做汽车维修,如今已经开了三家店。
有一人在广州那边一个家具厂打工,如今如今做了销售副总,年薪六十万。
还有一个在老家搞养殖,同时还兼任村支书,他饲养的是娃娃鱼,获得政府资金的扶持,多年前就开上了价格五十万的轿车。
有时,我也在想,自己在同乡战友中,当初混得最好的,如今却成了混得最差的,或许,我努力不够;或许,我没有足够的魄力,也或许,是命运使然。
我作为一名警察,每天忙忙碌碌,不知不觉,半生已过。
每个人都想做时代的弄潮儿,但总有人归于沉寂。
这也像一本书里所说的那样,快跑的未必能赢;力战的未必得胜;智慧的未必得粮食;明哲的未必得资财;灵巧的未必得喜悦。 所临到众人的,是在乎当时的机会。
有时,人的命运并不掌握在自己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