歼16数量已超350架,挤占歼20产能,美媒窃喜:轮到中国走弯路了

青筠谈世界 2024-08-22 15:12:43

第13批歼16开始交付!美媒:中国再创世界纪录,总数将达到400架

过去人们都喜欢形容中国“摸着美国过河”,通过跟在美国后面学习,来避免踩坑和走弯路。可是随着中美差距越来越小,中国想要完成对美国的赶超,就不可能一直跟在美国身后,有许多事情需要自己做决定了。就比如新型战斗机产能方面,中国到底是应该全力生产歼-20,还是同步生产歼-16和歼-20呢?

8月19日,美国《国家利益》网站报道称,解放军一直装备歼-7E的部队开始换装歼-16战斗机,飞机上的序列号证实属于第13批次,按照每批次生产24至30架歼-16来计算,目前歼-16的产量很可能已经超过了350架。相比之下,美国情报部门估计歼-20目前的产量大约为300架,还不如歼-16的产量。

对于中国同时生产歼-16和歼-20,且歼-16产量更大这件事,美国媒体就有些窃喜,认为中国在这件事上走了弯路,因为歼-20虽然成本更高,但是第五代战斗机的隐身能力为其提供了巨大的性能优势,足以弥补其较高的成本。

而歼-16虽然只是一款四代半战斗机,但是现代化军用航空飞机的生产成本,有相当大一部分集中在昂贵的电子设备上,而歼-16的动力系统、航电系统又与歼-20高度接近,且歼-16多了一套飞行员生命维护系统与座舱设备,这就导致歼-16的成本高度接近歼-20,空战性能却又远不如歼-20。如果单从这一点来看,采购歼-16对中国来说的确不是一件划算的事,花差不多的钱,空战能力却差很远。

而美国又是怎么做的呢?自21世纪之后,美国空军就很少采购第四代战斗机了,先是批量生产F-22战斗机,然后又大批量采购F-35战斗机。直到最近几年,出于防止洛克希德·马丁公司一家独大等原因,美国空军才又订购了一批新的F-15EX战斗机,目前美国空军的采购是以五代机为主,四代半为辅,而中国则是两代战斗机同步采购。

那么在生产战斗机这条赛道上,中国真的走了一条弯路吗?首先来看,中国空军为什么要采购大量歼-16战斗机。歼-16的定位是一款多用途重型战斗机,而在21世纪前,中国空军其实是没有多用途战斗机的,当时中国空军的战斗机型主要由歼击机、轰炸机、战斗轰炸机以及强击机组成,看似种类繁多,却各自存在较大的缺陷,以歼-7与歼-8为代表的歼击机,由于航电设备简陋,对地攻击能力相比上一代的歼-6没有任何提高,甚至因为低空飞行能力不佳的问题,导致歼-7与歼-8在使用火箭弹、航空炸弹执行对地攻击任务时,还不如歼-6易于操控。

而轰-6的对地火力虽然强,但是却存在飞行速度慢、对机场跑道要求高、隐蔽性不佳、自卫能力弱的问题,基本只能在完全掌握制空权的情况下使用。

而歼轰-7这种战斗轰炸机,虽然拥有比较完善的航电设备,且具有一定的自卫能力,但是作为中国第一款自主研发的战斗轰炸机,存在低空低速易失速、弹射座椅性能不佳等问题。且较高的采购成本,进一步打消了空军的采购积极性,以至于后来空军放弃了进一步改进歼轰-7的想法。

至于强-5这种强击机,在苏联解体、中国陆上军事压力骤降之后,已经逐步被中国空军放弃了。

而在上世纪90年代,多用途战斗机开始成为主流,尤其是F-15、苏-30战斗机,因为巨大的载弹量与优秀的飞行能力,成为改装为多用途战斗机的绝佳平台。就这样,原本作为战斗机而生的F-15与苏-30,最终发展出了多用途型号,并在军火市场上迅速爆火。而中国也是在这个时期,从俄罗斯那里采购了苏-30MKK多用途战斗机,一直服役至今。

在后来很长时间内,中国虽然自己研发了歼-10、歼-11B战斗机,这些战斗机也具备一定的对地攻击能力,但依然无法与苏-30MKK的多用途性能相比较。歼-10主要受制于载弹量限制,在携带对地攻击弹药的时候,就基本无法携带足够的对空弹药,而歼-11B的火控仍不完善,单座设计也限制了多用途战斗力,顶多使用一些精确制导弹药,对近距离地面目标进行攻击。

直到歼-16的出现,中国才算解决了重型多用途战斗机的空白,由于苏-30MKK的服役时间已经超过20年,因此歼-16出现后,中国空军立即开始大批量采购,否则等到苏-30MKK退役,中国空军又将陷入没有重型多用途战斗机的尴尬。无论是歼-10还是单座的歼-20,都因为各种设计的局限性,无法完全取代歼-16。

其次,从中国目前所面临的战略环境来看,也的确需要大量多用途战斗机。在中国拥有了上千架高性能制空战斗机之后,亚太的确能够对中国形成制空权挑战的国家实际上已经不存在,无论是印度、日韩亦或者俄罗斯,面对中国绝对优势的航空兵,都无法动摇中国的制空权优势。即便是美军亲自上阵,在中国已经打造成型的“反介入/区域拒止”作战体系面前,基地与航空母舰都处于自身难保的状态,依然很难在中国空军手上讨得便宜。

在这种局面下,中国需要具备发挥制空权优势的能力,而不是掌握制空权,却无法发挥制空权。俄乌冲突就是一个最典型的例子,其实从冲突第一天开始,乌克兰空军的战斗机就失去了与俄罗斯空天军进行空战的勇气,绝大部分战线的制空权都在俄罗斯手里,乌军战斗机只能在防空导弹的掩护下零星出击,以超低空飞行的状态偶尔执行一下对地攻击任务。

而俄军在手握制空权的情况下,却无法发挥出制空权的优势,究其原因就在于多用途战斗机太少了。

俄乌冲突刚爆发的时候,苏-35、苏-27、米格-31主要承担争夺制空权的任务,真正执行对地攻击任务的是大约120架苏-30、120架苏-34、140架苏-25以及少量苏-24,大约500架飞机投入到执行对乌克兰地面目标的打击任务当中,这个数量看起来挺多,但是考虑到部队轮换、战损以及妥善率问题,俄军随时能够用于对地攻击的战机数量实际也就200架左右,战略轰炸机因为整备周期较长,只能用于对重要目标的打击,对乌军执行空中压制任务的只能是大约200架飞机。

这个数量看起来也不少,但是分散到广袤的乌克兰,就有些撒胡椒面的感觉了,根本无法形成持续不断的空中压制能力。尤其俄军战机无法持续对乌克兰的防空阵地构成压力,导致俄军的苏-35、苏-27无法在乌克兰上空自由活动,乌军战机依然可以自由从机场上起飞,反过来又压缩了俄军执行对地攻击任务战斗机的活动区域,导致俄军战机无法更无法有效摧毁乌军的防空导弹,进而形成了恶性循环。

从俄军现在需要使用昂贵的伊斯坎德尔弹道导弹去摧毁“爱国者”防空导弹就可以看出来,俄军的空中力量实际上已经丧失了对乌军的持续压制能力,只能对乌军目标进行零敲碎打。俄罗斯现在就属于拥有了无效制空权,每天需要耗费大量人力物力去维持制空权,但是却又没办法将制空权转化为实际的优势。

虽然俄罗斯无法利用好制空权的原因非常多,但是其中非常关键的一点,就是多用途战机数量不够,无法使用反辐射导弹、电子干扰吊舱,对乌军防空阵地形成持续不断的压制。在这种情况下,俄军所拥有的苏-57战斗机,哪怕空战性能再厉害,对俄罗斯来说也没有太大意义,因为俄军仅凭借苏-35与米格-31,实际上就能维持住制空权了。

有了俄罗斯的经验教训,中国现在重视生产多用途战斗机是非常正确的做法,350架歼-16对中国来说真的不多,想要在面对中等军事强国的时候彻底压制敌人的防空阵地,少说也要随时动用4、500架歼-16与歼-16D,如果按照这个比例来计算,中国空军大约需要近千架多用途战斗机,考虑到歼-10C、歼轰-7也能分担一部分压力,中国至少也需要用500架以上的歼-16,所以目前装备的上350架歼-16还不够。

另外,歼-16的生产成本可能与歼-20接近,但是飞机不仅要考虑生产成本,还要考虑维护成本、生产数量所形成的备件供应条件。就比如冷战结束后,许多东欧国家纷纷选择退役米格-23而保留米格-21,并不是因为米格-21的战斗力更强,而是米格-21在国际上拥有巨大的保有量,零部件获取渠道更多,也更容易找到具有维护米格-21经验的厂家与熟练技术工人,这让米格-21具有更低的维护成本。

而歼-16本身就算是歼-11战斗机的分支型号,理论上许多零部件都能够实现通用,这在无形中大大降低了歼-16的维护成本,并且许多原先维护歼-11的地勤人员,可以很快熟悉歼-16的维护流程,大大降低了部队的换装压力,形成战斗力的时间也更短。

美国之所以可以大量采购五代机、少量采购四代机,一是美国在之前已经装备了大量F-15与F-16战斗机,二是F-35本身就是一款多用途战斗机。即便是这样,四代机在妥善率方面的优势,依然不是五代机可以比拟的。在需要大量多用途战斗机执行空中压制任务的情况下,四代机依然拥有不少的优势。即便是以色列空军,在已经拥有F-35的情况下,最近也宣布花费200亿美元,从美国那里采购50架全新的F-15IA战斗机、25套F-15I升级组件,这说明在执行对地攻击方面,四代机的作用依然突出。

另外,歼-16在中国空军的作战序列中还承担着一个艰巨的任务,那就是携带霹雳-17超远程空对空导弹,在战区执行压制任务,驱离敌军的预警机、加油机,并震慑周边空域的敌机。霹雳-17由于体积太过巨大,歼-10C携带不了,歼-20的弹舱也塞不下,因此只能由歼-16这款重型战斗机携带。所以对中国空军来说,歼-16的重要性丝毫不亚于歼-20,多生产歼-16并不是走弯路,而是中国空军无比正确的选择。

0 阅读:1489
评论列表

青筠谈世界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