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则天时期,书生令狐举在山路上漫步。今天春光明媚,他心情大好,便走出野寺,观赏这烂漫山色。
这时,只见山梁上传来一阵歌声,歌词里充满嘲讽之意,歌声里充满一股苍凉。令狐举一看,是一个老汉,他聆听了片刻,鼓掌夸赞说:“老丈,好意境,好歌声。”
老汉走近,停了歌声,微笑着一拱手,问道:“你看我像什么?”令狐举见老汉问的奇怪,定睛一看,忽然发现老汉的身后,卷着一条尾巴,才知道老汉不是人,是来向他讨口封的。
这种尾巴他非常熟悉,是黄鳝的尾巴。小时候,父亲清理水田的沟渠时,从泥巴里挖出许多鳝鱼。父亲处理鳝鱼时,他就在旁边帮忙。从小到大,他吃过数不清的黄鳝,因此对黄鳝尾巴非常熟悉。
既然是黄鳝来讨口封,令狐举就决定送一个好彩头,谁叫他是心地善良的人呢?于是他笑着说:“我看你啊,像一条长龙,好长的一条龙!”话音刚落,老汉哈哈大笑了起来,抱拳说道:“我就知道你会这么说,恩公,多谢你!”
令狐举也大笑起来,说道:“不就是讨口封吗?我只不过说了好话而已,你也没有必要称呼我为恩公啊,恩公这个词,可不是随便用的。”
老汉脱下头上的瓜皮帽,掀开后颈上的头发,只见后颈上露出好长的一道疤,疤痕很是显眼。令狐举不明所以地问道:“你让我看疤痕,是什么意思啊?”老汉摇摇头说:“看来你真的忘记了。”
令狐举依然是一脸懵。
老汉说:“我来提醒恩公吧。恩公,你还记得小时候,大约五岁左右,放生过一条黄鳝吗?”这一说,令狐举马上想起来了,确实有这么一回事。
那是五岁那一年的夏天,令狐举跟着父亲到田里清理水沟,父亲清理着淤泥,他则提着小小的水桶,站在田埂上。一旦捉到鳝鱼,就扔进水桶里。
清理到一半时,父亲发现了一个洞,里面有一条黄鳝。他便顺着洞往里面挖,想不到这个洞很长,一直挖到田中间,才露出黄鳝的真面目。
这一条黄鳝大约碗口粗,五尺多长,看起来有一点畸形,不成比例。它的劲道很大,令狐举的父亲根本就捉不到它。眼看黄鳝就要跑掉了,令狐举的父亲快步上前,举起铁锹劈了下去。
铁锹劈在黄鳝的颈部,顿时鲜血淋漓,黄鳝似乎失去了战斗力,瘫软了下来。令狐举的父亲折下一根树枝,穿过黄鳝的腮,拖了回去。
村里人从来没有见过这么大的黄鳝,都跑过来看稀奇,议论说,这么大的黄鳝肯定大补,胜过人参灵芝。令狐举的父亲面露喜色,拿着菜刀准备剖黄鳝,却见令狐举拿着一粒药丸跑来,说是要给黄鳝治伤。
父亲数落说:“反正要杀了吃肉,不用治伤了,快把药丸拿回去放进罐子里。”那一粒药丸,是治疗跌打损伤的,家家户户都备有这种药,庄户人家,在山野里或者田间劳作,避免不了磕磕绊绊,一旦受了伤,就会用药丸治疗。
没想到令狐举说:“爹爹,这条黄鳝不能吃,我要给它治伤,将它放生了。”
众人哈哈大笑了起来,调侃令狐举年纪虽小,但是脑子里都是水,这么大的黄鳝不吃肉,却要放生,真是滑稽。
父亲也不同意,但是架不住令狐举的哭闹,只好同意把黄鳝放生了。他给黄鳝的伤口涂抹了药粉,然后把它放进了堰塘里。
想到这里,令狐举狐疑地问道:“如此说来,你就是那一条黄鳝了?”老汉呵呵一笑,点点头说:“正是,我称呼你为恩公,没有错吧。”
令狐举点点头说:“光阴似箭,这一晃就快三十年了,我的父亲已经过世好几年了。想不到,你在修行上有了成就。”
老汉笑着说:“我其实已经修行了三百多年了,那一年下大雨,我随着洪水流落到田间,不小心被你的父亲发现了。尽管我有法力,却不能使出来,如果不是你心善救了我,我几百年的修行,就会毁于一旦。”
令狐举点点头说:“这一切仿佛发生在昨天,历历在目。”
老汉点点头,说道:“你的善心让我很感动,我一直想报答你。但是,我不知道你长大后,善心还在不在,因此到了讨口封的时间,我来找你讨口封,就是试探一下你有没有丢失善心。想不到,你还是那么地善良,让我讨口封成功了。”
老汉的意思就是,如果令狐举的善良没有变,它就报答他,如果令狐举已经没有善心了,它就不用报答了。老汉说:“你的寿命不长了,为了报答你,我会为你延寿三纪,送你三纪寿命。”
令狐举暗想,一纪就是十二年,三纪就是三十六年,这种情分可不小啊。他一抬头,却发现老汉不见了。他也没往心里去,回到家里,也没有把此事对家人说出来。
就这样过了一年半,令狐举忽然病倒了。医者诊断后,给他开了药,吃了十几天的药,病情越来越重。他想起了黄鳝老汉的话,就对家人说:“不用治了,命该如此,我是中年夭折的命。”于是拒绝吃药。
过了两天,他就不行了,一家人守在身边。弥留之际,他对家人说:“黄鳝老汉曾经说过,要送我三十六年的寿命,我死后,你们不要装殓,等着我还魂。”说完,他就死了。家人依照他的嘱咐,用被子将他盖好,没有对外声张。
令狐举的魂魄刚刚脱离身躯,飘到屋外,就见两个鬼差,一抖索子锁上他,拉着他就走。到了阴司,他被鬼差推搡着到了大堂上,判官拿出簿册,翻到其中一页,说道:“令狐举因为上一世做过恶,因此这一世寿命短,只能活到三十五岁,你们将他拉下去,等候阎王爷宣判。”
两个鬼差上前拉扯令狐举下去,令狐举问道:“判官大人,不知道我上一世犯了什么恶?还请明示,也好让我明白。”
判官不耐烦地说:“你马上就要投胎转世重新为人了,到时候喝了孟婆汤,什么都会忘记的,因此你也不用问,告诉你也是浪费口舌,起不到一点警醒的作用。”
就在这时,一位官吏拿着一张纸条走上前,说道:“判官大人,刚才拿令狐举的生死簿时,从里面掉下一张纸条。起先没有注意到,刚才一看,竟然是延寿的记载。”
判官接过来一看,点点头说:“令狐举,黄龙仙人感念你心地良善,去年的时候,向天庭申请给你延寿三纪,天庭已经批准了。只不过,地府的办事人员一时疏忽,将延寿的批条遗漏了,因此将你误抓了过来。这是一个误会,现在就送你回去。”
令狐举跪下说道:“判官大人,我想知道我上一世到底做了什么,造成这一世短寿,麻烦你告诉我,我也好有所警醒。”
判官点点头说:“行,我来告诉你。”他翻找出一本簿册,拿到令狐举的面前,说道:“你上一世名叫廖野庵,你自己看吧。”
令狐举接过簿册,看了起来。
原来,廖野庵也是一名读书人,风流倜傥。有一天,他路过大户人家的围墙时,忽然听见里面传来女子欢快的笑声。他趴上低矮处一看,里面有两个女子在荡秋千。
这是大户人家的后花园,里面玩耍的是小姐和丫环。小姐闺名讨杏儿,正是二八佳龄,生的貌美如花。廖野庵对讨杏儿一见钟情,当即开启了不要脸的模式,开口说起话来,表达了爱慕之意。
讨杏儿涉世未深,见他是读书人,又生的一表人才,顿时心中漾起了涟漪。廖野庵发现有戏,越墙而入,和讨杏儿闲聊起来。临走时,他和讨杏儿约定,三天后再来后花园里相会。
就这样,两人经常相会,感情渐渐地升温,相互立下山盟海誓,非彼此不婚不娶。讨杏儿催促廖野庵上门提亲,谁知廖野庵去提亲的时候,被讨杏儿的父亲一口拒绝了。
廖野庵思来想去,就对讨杏儿提出了私奔。讨杏儿一心只想着和廖野庵在一起,根本就没有仔细地权衡利弊,答应和他私奔。
三天后的晚上,廖野庵来到围墙边,接出讨杏儿,两人往深山走去。廖野庵计划带着讨杏儿投奔远亲,不敢走大路,只敢走山间小路。
走了两天,在一座野寺里休息时,讨杏儿实在走不动了。廖野庵早已心生后悔了,他也实在吃不了苦,于是假意说出去找水喝,偷偷地下山去了。
上了大路,廖野庵被巡逻的差役抓了起来。原来,大户发现女儿不在了,逼问丫环,才知道女儿跟着廖野庵私奔了。他报了官,官府派人在各个路口堵截,大路上还有差役巡逻。
廖野庵反咬一口,说是讨杏儿引诱他私奔的。可怜讨杏儿,还在野寺里等着廖野庵,却被差役一哄而入,绑了起来。
到了县衙大堂上,廖野庵一口咬定,是讨杏儿引诱他私奔的。讨杏儿早已心碎,只会嘤嘤地哭泣。县令采用了廖野庵的证词,对他从轻发落,保全了他的功名身份,打了二十大板,讨杏儿也被打了十棍,责令大户人家领回家里好生管教。
当天晚上,讨杏儿就在家里上吊了,好好的一个女儿家,就这样毁在廖野庵的手里。可是,廖野庵虽然逃脱了阳世的惩罚,却最终没有逃脱阴司的惩罚,死后投胎转世,遭到报应,成了短命之人。
令狐举看完,禁不住汗流浃背,原来前世作孽,后世遭到报应,这是真的。所幸的是,他在这一世做了善事,救下黄鳝放生了,而且初心不改,因此才被黄龙大仙申请延寿,这才得知短寿的真相。
毋庸置疑,黄龙大仙就是黄鳝老汉了,他讨口封成功,一跃而成了黄龙。
令狐举谢了判官,跟着两名鬼差走了。到了屋顶上空,鬼差将他使劲地一推,他就醒了过来。家人喜极而泣,围了上来,他这才知道,已经死了三天了。
医者发现令狐举痊愈了,很是惊讶,还以为是药物具有起死回生的作用,便跑来询问。令狐举也不隐瞒,就把延寿的事情讲了。谁知医者根本就不相信,认为令狐举是在胡说,到处吹嘘自己的医术高明,令狐举就是最好的例证。
令狐举也不去和他争辩,他是死过一回的人了,对一切看得比以前通透。
但是,令狐举发现,自从延寿后,似乎生活和以前不一样了,运气变得好了起来。特别是在读书上面,简直如有神助,理解力上升了几个档次,深得同窗们的夸赞。
过了三年多,朝廷开科取士,令狐举又去参加科举考试。他曾经参加过三次科举考试,都榜上无名,没想到这一次高中皇榜,被钦点为第七名进士,当上了县丞。
令狐举带着妻儿老母上任,在任期间,他勤勤恳恳,兢兢业业,不到五年,便升迁为县令。而且,他感觉到精神状态极佳,从来没有生过病。
这一天,令狐举接到一个大案。有一个姓马的公子哥,带着一群奴仆,在街上耀武扬威。有一个老农,挑着一担面售卖,躲闪不及,被马儿撞死了。
这本来是一个人命关天的大案,但是苦主老农无儿无女孤身一人,没有人替他出头。姓马的财主就送来五百两黄金,要求令狐举歪一歪笔头,胡乱判案,将姓马的公子罪责减轻,说是老农受到马儿的惊吓,旧病复发而死。
面对五百两黄金,令狐举心动了,虽然他不缺钱,但是谁也不会嫌钱多啊。而且苦主确实没有人出头,他只要暗中运作一下,再找几个人做伪证,确实能为姓马的公子开脱,并且对他也没有多大的威胁,不会影响他的前途。
到了晚上,令狐举坐在书房里,面对着五百两黄金,沉思良久,犹豫不决。过了一会儿,他忽然困意来袭,趴在书案上睡了过去。
这时,就看见一条黄龙飞到屋里,落地变成了老汉,正是当初讨口封的老汉模样。只听他说道:“县尊大人,你难道忘了前世之事吗?”
令狐举一惊,醒了过来,这才发现刚才做了一个梦。想起梦中黄龙大仙的话,令狐举猛然间醒悟过来。
想当初,廖野庵逃脱了阳世的惩罚,却没有逃脱阴司的惩罚,这是在提醒令狐举,不要以为能瞒天过海,其实任何事都逃脱不了上天的眼睛,人间的违心事,上天都知道,早晚会遭到报应的。
想到这里,令狐举不由得大汗淋漓,昂首对着上天说:“多谢黄龙大仙的提醒,我知道该怎么做了。”第二天他就把黄金退了回去,秉公执法,判处了姓马的公子死刑。
令狐举因为为官正直,不断地得到升迁,最终官至三品刺史。到了六十岁,他告老还乡,一直活到七十二岁才去世,刚好延寿三十六年。
他的魂魄刚飘出屋子,就见天边飞来一条黄龙,落在他的面前说:“快上来,我带你去赴任,天庭已经同意你担任城隍了。”
原来,阴司里恰好缺少一名城隍,黄龙大仙就举荐了令狐举。天庭经过查核,令狐举为官清正,刚正不阿,就同意让他补缺。
据说,几十年后,有一个书生夜宿城隍庙,看见了城隍断案,那个城隍就是令狐举,也不知是真是假。
故事说明了两个道理。第一个道理就是善心得善报,令狐举只因为小时候放生过一条黄鳝,因此得到延寿,后半生走向了辉煌。第二个道理,做人切不可心生不轨,要知道世人好瞒,苍天难欺,比如廖野庵,虽然逃脱了官府的严惩,却逃不脱来世报应。做人要秉持良善之心,千万不要生出邪恶之心,争取度过一个完美的人生。
本故事笔法荒诞,旨在喻理劝人。